中医药性理论(四气)

中医的药性理论是源于《黄帝内经》的。其实在《黄帝内经》里面,整个药性理论体系基本上就已经初具雏形了。但只是雏形哦,一直到了《神农本草经》才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系统。《神农本草经》的这个药性理论一直沿用很多年,没有特别大变化。一直到张元素易水学派,给了它一个新的补充。补充了什么呢?补充了升降沉浮、归经这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实际上升降沉浮在《内经》里面就有讲,归经在《内经》里面也有提及,但是没有像张元素讲的那么系统。建国以后,这个体系还在继续的完善,我们甚至还引入了一些现代医学的观点,使中药的药性理论变得更加的完整。所以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药性理论仍然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理论,它是一个仍然在进步和发展的理论。
我们目前主体的药性理论包括至少以下的这八个方面,就是四气五味、气味厚薄、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刚柔润燥、卫气营血分。
这部分有点枯燥,但是非常的重要。为什么呢?我们前面讲过,咱们这个系列课,就是希望用药性理论来理解中药。那么换句话说,这些都是基本公式,如果基本公式没记住,后面去做应用题就会很吃亏。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四气。
所谓的四气,实际上就是寒热温凉。但是呢,也有不寒、不热、不温、不凉的,那就是什么啊?那就是平性。所以号称是四气,实际上是五气。但是我们从来不纠结在这点上面。为啥呢?因为如果要这么纠结的话,按照偏性程度无限细分的话,咱们可以“修炼”到无级变速的境界,可以分好多好多级。我记得小时候的电风扇就三档,强、中、弱。后来就分成五档,再后来就无级变速了。一个钮想怎么扭就怎么扭,觉得大了就往左边扭,觉得小了往右边扭。事实上就是这样的,知道它的核心是寒热温凉就可以了。再做细分有没有意义呢?有意义。但是没有实质性的进步。所以只要有四性就可以了。
那么寒热温凉当然有不同的功效。比如说寒,热者寒之,所以凡是寒性的药,它的功效就一定能够怎么样?一定能够治热证,各种热证它都可以治。它能够泻火,能够解热,能够凉血,能够解毒,能够除蒸,还能够清湿热。这都是寒凉性质药物的功效。或者说,想要治热证就必须得用什么?得用寒性药。实际上你看,它这里虽然说起来有很多作用,实际上就一条——除热。这就是热者寒之。
既然是热者寒之,那么寒之太过就会怎么样?就会有副作用。在清热的同时就一定会伤阳气,这就是它的副作用。而我们人体的生发之气,是属阴还是属阳啊?也是属阳的,所以它是不是也伤人体的生发之气啊?小孩子是不是正好是生发之气旺盛的时候?那么他们用寒药,是不是相对就要更谨慎一些?但是你们切切不可以因为我这句话,就认为小孩子用温药就不用谨慎了。用温药更要谨慎。为什么?小孩子正是成长的阶段,长得特别快。这是阴还是阳?这是阳啊,小孩为纯阳之体,再滥用温热药,是不是更容易伤阴啊?
你看,有没有觉得有种首尾难顾的感觉?很正常,我们就是要把握中间那个最合适的那个度,过犹不及。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我们的中医。
那么凉呢?凉其实和寒没有性质上的区分,只有程度上的区别。所以呢,它也能清热。但是它清热的力量就弱一些。有人说它清热的力量弱了,那我就不要它了,我就要力量强的就可以啦。不是这样的。强有强的好处,弱有弱的好处。这些凉药,一方面它清热力量没有寒药那么强,那么它伤阳的副作用相对来说不是不也要轻一点?另外一方面,它们更善于养阴。当然,不是说寒药不养阴,甘寒养阴之品也是有的,但是养阴多半以甘凉为主。因为偏性太过的药,往往它的补益之力不会太强。为什么呢?因为偏性太过,就必然容易伤正。那凉药的副作用当然也是伤阳、伤中。
那与寒凉相对应的就是温和热。温的偏性比热来的要稍微弱一点。寒者热之,所以温性药就能除去一切的寒邪,能够祛风散寒。实际上何止是祛寒邪啊,它还能祛阴邪。因为温属阳,所以温热药就能祛阴邪。我们想想阴邪包括有哪些邪气啊?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寒和湿,对吧。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属阴的就是寒邪、湿邪、燥邪三种。温药就能袪除这样的阴邪。在这里面,燥邪比较特殊,其本为阴,其用为阳,我们今天不展开说。所以主要的阴邪其实就是寒和湿。温热药就能够散寒、散湿。
血得热则行啊,气得阳则化。所以温药就还有温通气血的功能。温药往往能够促进气血的运行。这个我们都有经验。比方说,喝点酒,气血是不是就运行起来了?即使在冬天,也感觉不是那么冷了。为什么呢?因为酒就是一个辛甘温这样的一个性质。好,那温药能够助阳,所以它还有补益、温阳的作用。
但是它既然能够养阳,能够散寒,就必然的怎么样?就必然的伤阴嘛。所以温药往往伤津。你看它有正作用的同时,就一定有副作用。为什么?这就是偏性。药物一定有偏性,才能发挥作用。温药的偏性是什么,就是温热喽。
那比温再温一点,就是热了,所以热的功效就是祛寒助火。你看,从文字上来看,它的力量就显得要强一些。那当然,温所具有的作用,它也一定会有,能够行血,能够除湿,还能够化气。为什么叫化气啊?化气就是使有形变无形、无形变为有形。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就叫做气化的过程。那么这个气化的动力呢,就称之为化气。所以,热药能够化气,尤其是辛热之品最能化气。其实一般来说,常见的化气药也就是指桂、附、姜这些药为主。热药的作用这么强,它的副作用相对来说也就强一些。所以它就能够耗伤气血。其实天地之间最能够耗伤精气的是什么?就是热。所以你看夏天的时候,树叶是不是都耷拉着?因为暑热在耗伤精气。《内经》里面说“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大热,它最是能够耗伤阴血,还能够损伤津液,就是所谓的损津劫液,它能够损伤阴精。
除了伤人体的这个阴津以外,热药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能够动风。为什么热能够动风呢?这就涉及到对风的理解。什么是风啊?不管是自然界的风,还是人体的风,不管外风,还是内风,风其实就是由阳气的变动而引起来的。那大家想想,如果是热盛的话,这个阳气是不是更容易变动啊?热盛则行嘛吧。在这个情况下,当然就容易动风了。不但动风,还会产生热的症状。就所谓的“动风生热”。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动风,一个是生热,但它们往往会同时出现,比如热极动风。不过呢,热极动风往往是特指一种由热邪太盛而动风的病机。而我们中药温燥太过而生风,不叫热极动风,只能说是燥药生风。
最后就是平性。平嘛,就没有什么偏忌了,寒也可以用,热也可以用。当然也没有什么副作用。有人说这平药真好。好是好,但平药没有个性啊,在寒热方面就没有什么治疗作用。所以光就平性来说,它最大的特性是什么?最大的特性是它能够广泛使用。平性没有个性,怎么发挥它的作用呢?我们必须得知道,除了四气,还有五味,还有升降沉浮、气味厚薄,平性药物是通过这些药性来发挥作用的,平性本身只能说它没有寒热偏性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