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史:15.月球的背面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美国和苏联都对月球产生了兴趣。但是美国发了几个探测器,都失败了。苏联也失败了很多次,后来科罗廖夫发射的luna1号。成功的飞到了月球轨道,但是最后一步没对准,打歪了。从月亮旁边6000公里的地方擦过去了。38万公里,最后只差了6000公里,已经很精确了。luna1号成了第一颗脱离地球引力的人造天体,成了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人造行星。

拉起外壳的先锋4号探测器

不过美国人也不甘落后,2个月以后。布劳恩用朱诺二号火箭发射了一颗先锋4号探测器。这个先锋4号探测器只有6公斤重,非常的小。这是因为美国人的火箭比苏联人的R-7火箭差好多。

朱诺2号火箭

不过布劳恩的朱诺2号火箭也还是比较可靠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月亮旁边6万公里的地方飞过去了,这个精度比苏联人差了好多。本来呢,先锋4号带了一个光电管探测器,先锋四号是个圆锥体,尖端朝前,所有探测器都放在屁股上。本来这个光电管探测到足够量的月光,就可以受到触发,打开仪器。结果离得太远,光电管接收不到足够的月光,探测器上的仪器没打开。最后还是飞出了地球的引力范围成为了一颗人造行星。
反正那个年头,美国人还是比苏联人差。为了给赫鲁晓夫访美长长脸,科罗廖夫发射了月球探测器luna2号。苏联人给了英国的洛弗尔爵士一份数据。这样他可以计算出luna2号的轨道,很容易实现跟踪。果然,洛弗尔开始调动口径76米的巨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追踪苏联的luna2号的信号。
这时候,望远镜探测到的luna2号探测器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频率发生了偏移。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这说明探测器已经被月球的引力捕获了。探测器的飞行速度加快了,引起了多普勒频移。这个频移非常的明显,这说明luna2号的速度越变越快。
洛弗尔的大望远镜盯着月球的方向。luna2号的信号最后消失在了奥托里库斯陨石坑附近。这说明探测器已经撞上了月球,术语叫做“硬着陆”,时间是莫斯科时间1959年9月14日00:02:24。华盛顿时间比莫斯科时间晚8小时,这时候应该是9月13号的下午4点。9月15号中午11:30分,赫鲁晓夫坐着图波列夫114型客机降落在了美国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由此可见,这时间卡的够准的。

逃生梯搭在登机梯上,恐怕这也是独一份了

图-114客机因为采用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螺旋桨的直径非常大,总不能转起来打到地面吧。因此机翼必须离地面高一些。因为是下单翼,机翼是在机身下边通过。机身更高。因此机舱门的高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美国人把登机梯小车开过去,够不着机舱门,还差着好几米呢,赫鲁晓夫下不来了。这叫一个尴尬啊,这是长脸啊,是丢脸啊?最后,还是图-114客机把自己的逃生梯伸出来,搭在美国人开过来的登机梯上。这才解决问题,赫鲁晓夫下来这叫一个费劲啊。
赫鲁晓夫在美国转了一大圈,前前后后一共13天。先在华盛顿和美国总统简短会谈,然后到纽约联合国去开会,然后绕着美国转了一大圈,最后在戴维营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好好长谈了一次。送了美国人一个luna2号的模型,这就是赤裸裸的炫耀啊。先锋4号擦过月球以后,他们以为自己起码扳回一局了,苏联人火箭推力大不假,但是精确度没有我们高。现在,苏联人的探测器都直接命中月球了,这下干得漂亮,美国人又泄气了。
赫鲁晓夫也看到了美国发达的农业和工业。对美国的玉米棒子特别感兴趣。还留下了非常著名的照片。反正赫鲁晓夫个子又矮,怎么看都像个农村土老帽。举着个老玉米棒子笑的老开心了。
好莱坞招待赫鲁晓夫倒是挺隆重的,招待宴会好多明星都参加了。赫鲁晓夫想见梦露,梦露也坐在主桌上,梦露来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赫鲁晓夫是谁。赫鲁晓夫倒是和20世纪福克斯的老板斯库拉斯很谈得来,刚才还到20世纪福克斯的影片工厂参观,还看了电影拍摄现场。
20世纪福克斯的老板斯库拉斯可以说是个美国梦的典型。斯库拉斯出生于希腊,小时候是个放羊的,他17岁的时候移民美国,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先落了脚,先是卖报、卖票,存下一笔钱,然后和两个兄弟一起,投资电影院。

赫鲁晓夫(左)& 斯库拉斯(右)

1932年,他管理着拥有500家电影院的连锁机构,后来他们兄弟几个接管了福克斯的院线,后来主动撮合福克斯公司和20世纪公司合并。这就是大名鼎鼎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后来斯库拉斯当上了这家公司的老总。所以斯库拉斯就想让苏联人明白,来美国打拼的移民都有一个美国梦。只要努力,人人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时在座的这些人,有不少人就是逆袭的典型,梦露不就是吗?她本来也不过是工厂装配线上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女工。后来是机缘巧合,被人发现,逐步培养成了世界级的影星。
但是,这些人简直是撞到了赫鲁晓夫的枪口上。要是比突破阶层,比人生逆袭。你敢跟苏联人比,你是找错了对象吧。苏联的这批领导层,哪个不是从基层打拼出来的?

22岁的赫鲁晓夫和第一任妻子的合照

赫鲁晓夫的父亲是个农民,赫鲁晓夫小时候是给地主家放过牛的。后来他爹去顿巴斯一代工作,当过铁路工人和煤矿工人,还烧过砖。赫鲁晓夫也就跟着去了,进了学校,读了一些书,受教育水平不高。后来14岁的赫鲁晓夫就进了德国人开的工厂,成了一个钳工。后来又在法国人开的煤矿里当工人。当时生活很苦,年轻的赫鲁晓夫甚至冒出过移民美国的念头。人生有太多的选择,走哪条路往往也就是在这一念之间。最后,赫鲁晓夫还是没去。

41岁的赫鲁晓夫长得略微有些着急(1935)

再后来一战开打,赫鲁晓夫是优秀技术工人,这才免于上前线。但是赫鲁晓夫积极参加工人运动,成了个活跃分子。后来俄国爆发革命,沙皇倒台了。当时乌克兰地区很乱。赫鲁晓夫选择了布尔什维克阵营。德奥联军打过来,赫鲁晓夫跑回了俄罗斯老家。他参加了红军,很快就当上了政委。内战平息以后,赫鲁晓夫就去基层的煤矿上当了个基层干部。后来嘛,就一级级的往上提拔,最后成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
你看,这不也是一个完美逆袭的典型吗?其他人跟赫鲁晓夫去比,怎么比呢?赫鲁晓夫倒是心血来潮,想去迪士尼乐园溜达溜达,美国人没让他去。他还挺扫兴的。不管怎么说,美国和苏联基本上互相都探了探底。大家都明白,互相都拿对方没办法。这种竞争是长期的,不能弄得剑拔弩张的。需要缓和一下气氛。
美国请赫鲁晓夫传话,请中国把关在中国几个美国人放回去。赫鲁晓夫拍胸脯打包票,说没问题,艾森豪威尔说,你肯定搞不定,果然被艾森豪威尔言中了。赫鲁晓夫刚从美国回去,凳子还没坐热呢,马上跑来北京访问,参加新中国的10周年国庆。
当时中苏分歧已经很严重了,中间是有一系列的事件的。就是这一年,西藏叛乱被镇压,在边界和印度发生冲突,苏联居然站在印度一边。还有1958年金门炮战没和苏联通气,苏联也不爽。赫鲁晓夫是要和西方缓和气氛的,因此也来压中国和美国缓和,把那几个美国人放了吧。中国当然不干,那些都是特务,间谍,你说放我们就放?老大哥手伸的也太长了吧。

AIM-9B,响尾蛇空空导弹

还有一件事儿,苏联人也很不爽。台湾空军的当时装备了最先进的响尾蛇空空导弹。有一枚打出来以后没爆炸,我们这边捡到了这枚没爆炸的响尾蛇。苏联人马上知道了,千方百计要这枚导弹。我们这边就是不给,找各种理由拖着。说到底,还是想自己先研究一遍,不能什么都给苏联对吧。
不过,苏联人催的急啊,最后还是给了苏联人,苏联人打开箱子一看,全都拆散了。中国人已经研究了一遍了,但是当时水平太差,底子太薄,没法装回去。这就给苏联人的研究带来了很多的麻烦。苏联人鼻子差点气歪了。
苏联人后来摸清楚了响尾蛇导弹关键的红外线传感器的结构,回去仿制出了自己的红外线格斗导弹K13,北约组织给的代号叫做“环礁”。

K-13基本上是响尾蛇的山寨版

中苏之间签订了一个国防新技术协定。其中具体规定了从1957-1961年,中国从苏联引进4种导弹。R-2火箭本来就是仿制德国的V-2火箭,有一定的改进。苏联人同意中国引进,苏联专家手把手的教。这是弹道导弹。还有S-75地空导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萨姆2,是地面防空用的导弹。

KS-1导弹北约起的外号叫“狗窝”

还有岸舰导弹,也就是打船用的C-2(KS-1)导弹。这东西外形很像是缩减版的米格15战斗机。只是没有座舱。当时巡航导弹还是按照飞机的思路去设计的。当时虽然刚研究出来,但是并不算先进。

K-5导弹,北约代号AA-1“碱”

我们还仿制了苏联挂在飞机上的空对空导弹K-5M,这个导弹也很难看。
其他的都是战术导弹,最重要的就是R-2导弹,因为这是弹道导弹,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时我们自己起的代号叫1059,说白了就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嘛。但是这个导弹的进度很落后,受到大跃进的干扰嘛,这都难免。但是,这枚1059就是我们中国航天的起点。在中苏交恶之后,苏联撤走全部专家。我们本土专家也要争口气,缺了你苏联专家我们就玩儿不转啦?才不是呢。所以1059又叫“争气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反正中苏之间的各种矛盾越积越多。就在1959年的国庆节期间,两国领导人吵得不可开交,不欢而散。这是中苏之间的第一次吵架,从此开始大论战。赫鲁晓夫10月4号一大早就坐飞机回了苏联。

Luna 3号

就在赫鲁晓夫上飞机的这个时间段。科罗廖夫主导的luna3号飞向了月球。Luna探测器的发射就是这么和政治紧密的捆绑在了一起。选这个日子当然不是科罗廖夫能掐会算,知道赫鲁晓夫一定会被气的暴跳如雷摔门而去。而是因为10月4号是斯普特尼克号发射成功2周年的纪念日。仅仅两年啊,进步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人类已经可以把探测器发到月球背面了。
Luna3号的结构就比前两个探测器复杂了许多。基本上是个圆筒形,贴了一圈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样就可以获得比较充足的电力。在探测器上有很小的气体喷嘴,可以用来调整自身的姿态。这个探测器上配备了两个照相机,可以用来拍摄月球背面的照片。

Luna 3号的轨迹很复杂

苏联人为luna3号设计的轨道是非常巧妙的。从地球发射以后,探测器可不是直接对着月球飞过去。月球是绕着轨道运动的。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提前量。探测器飞到了,刚好月球也飞到了,这是个相遇问题。借助月球的引力,探测器这回不是直接撞击月球。而是绕过月球的背面,时间上必须掌握好,绕过月球背面的时候,刚好背面是被太阳照亮的。这样luna3号就可以在传感器的帮助下对准月球表面。一路绕行,一路对着拍,一口气拍摄了29张照片,可以覆盖月球背面70%的区域。
绕过月球以后,探测器被甩向了地球方向。在飞回来的路上。胶卷被送进了探测器上的冲洗设备,在太空里开始洗照片。冲洗好照片以后,开始用光电管对照片进行扫描。就跟最古老的传真机的原理差不多。有用过那种老式传真机的,都知道,那效果是不怎么样的。您凑合着吧,要啥自行车啊!
一边扫描一边实时把信号发回地球。但是,探测器距离太远了。苏联设在克里米亚的锡美伊兹测控站根本收不到信号。只能等着探测器飞近一点再收信号。科罗廖夫当时就在旁边的黑海边度假呢,他也急得不得了。但是没办法,就是没收到信号嘛。

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一直到第5次传输信号。月球背面的图像才缓缓的出现在了荧光屏上。一张图像被分解成了1000根扫描线。这张图片被打印出来,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个渣画质,但是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科罗廖夫看到这张打印照片的时候,感慨的说了一句,起码我们知道了,月球的背面也是圆的。这不是废话嘛。没辙啊,其他的看不清啊,只有几块黑斑。
随着luna3号离地球越来越近,信号也越来越强。收到的信号清晰了很多。他们从29幅照片之中选了17张,连夜送到莫斯科做进一步的处理。虽然看的不是太清楚,但是哪里是坑,这倒是不难辨认。于是,苏联人就把本国科学家的名字全都贴在了月球的背面。什么齐奥尔科夫斯基,什么罗巴切夫斯基、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也有外国人的名字,比如爱迪生、布鲁诺、凡尔纳、巴斯德,用来命名环形山和陨石坑。这些名字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接受了,所以月球背面俄国人的名字特别的多。月球背面还有一个祖冲之环形山。这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
科罗廖夫没时间管这些事儿,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我们下回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