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在身行天下——《论语》悟读【237】
礼仪在身,可行天下。
《论语》第十篇第五章:
【原文】
执圭(guī,国君之圭或命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战战兢兢之色,以示尊敬和谨慎),足蹜蹜(sù,脚步细碎),如有循。享礼,有容色(和悦的神色)。私觌(dí,会见),愉愉如(高兴自在的样子)也。
【译文】
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私下会见友人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悟读】
恭敬之心,礼也。
礼,繁体为禮,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从示,从豊( lǐ)。“豊”是行礼之器。本义为举行仪礼,祭神求福。《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本义作动词,击鼓奏乐,奉献美玉美酒,敬拜祖先神灵。引申为厚待敬重之态度和言行。
夫子有言:知崇礼卑。意思是为人当志存高远,做事须从足下开始。
本章阐述的是夫子出使诸侯国之礼。朝廷的正式场合,恭敬谨慎;私下会友之时,非常放松。圣人性情,展露无遗。
出使他国,代表的是国家和国君,礼容极为重要。古代国君派使臣出访,往往授予圭玉,作为信物,代表国君。《说文》:“圭,瑞玉也,上圆下方。古文'圭’作'珪’。”
夫子把圭呈给对方国君,表现极为谨慎,“鞠躬如也”,身体微倾,双手捧着,仿佛举不起,举轻若重;“上如揖,下如授”,执圭平衡,手与心齐,高不过揖,低不过授。过高过低,皆为不敬。
《论语讲要》说,圭虽不重,但执在手里,像是举不起,故云“如不胜”。“如不胜”,并非圭重,亦非圭贵,实乃圭代表着国家脸面尊严,礼器在心中之“重”,夫子所系责任之重。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展现了夫子严循周礼的精神风貌。“如不胜”,不是夫子故作姿态,展现的是夫子极高的内在品德以及对礼的孜孜以求,是自然流露的谨慎之状。
本章的“享礼”,指赠送礼物的仪式。外国使节来访,行聘礼之后,客人把礼品摆在堂下的仪式;有容色,是指露出非常欣赏的表情。接受了别人的礼物,定须当场打开,作惊喜状。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礼尚往来,礼行天下;古今中外,无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