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中学高中十三班聚会感言:恒久远时方为根
又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又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塞北坝上,初秋的阳光特别明媚,云都躲起来了,不愿在湛蓝的天空上留下一点痕迹,一向吝啬的雨,忽然间变得慷慨起来,建筑物和树木花草都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正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商都中学原高中十三班的学生们举办了毕业四十五周年聚会。续缘分珍视感情,摇篮团聚回味人生。聚会的主题是:重在感恩。感谢老师,永不忘怀。经过筹备小组的周密策划,认真组织,这天,十三班聚会的序幕如春风拂面,徐徐地拉开了。
高中十三班,毕业于1966年,与高十四班一起,是原商都中学“老三届”的最后一届毕业生;是文革前完整完成高中学业的毕业生;是历经文革、知青上山下乡锻炼的一届毕业生;是失去“高考”机会和贻误踏进大学门槛的一届毕业生;是由城镇学生组成的一届毕业生。忆往昔,他们风华正茂;看今朝,学生们已两鬓斑白,几近跨入老年行列。岁月流逝,不容人意。人意融于情意,便有了今天的相聚。一次聚会,汇聚的是情感、友谊,得到的是快乐、温馨。为此,接到他们的邀请后,我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聚会,在商都一中会议室进行。主席台上方,高高悬挂着一条醒目的横幅,上面写着:《商都中学高中十三班学生感恩谢师座谈会》,条幅将整个会场衬托的耀眼夺目,四壁生辉。在台下就坐的有来自上海、北京、呼和浩特、包头、张家口等地归乡的同学们,以及在商都家乡的同学,共四十五名;此外,还有八名教师。置身在这样的场景,无论是谁,大家的家的心情都特别激动。座谈会的主持人是李志亮。他一站在大家的面前,大家就把目光齐齐地投向了他。45年前,他在这个班里有个爱称:“李三三”。印象中,好像是因为他在弟兄们当中排行第三而“得名”,所以同学们便这样称呼他了。现在一见到他,大家都觉得很亲切。走上社会以后,志亮任过河北省阳原县的县长、张家口市新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开发公司总经理。他的干练和才能,成就了他的一生。今天,他站在讲台上,先向老师们深深地鞠了一躬,一副很成熟的形象,大家顿时眉开眼笑。他回顾了45年前在商都中学八年(初中、高中和文革在校二年,共八年)的学习生活,强调在那个年代,在清贫的生活中,他们是怎样刻苦奋进,完满地完成了高中学业,而后又沿着历史的车轮上山下乡,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潮中,摸爬滚打。而后,在历史的选择下,各奔一方,开始为生存谋划。步入社会后,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没有停息,没有滞后,没有给母校和老师们脸上抹黑,而是争了光。随着他的主持讲话,大家一齐陷入了沉思。这一代人的确是不容易啊!
志亮在致辞中对老师们是这样评价和赞美的,他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老师是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浇灌着我们这些树苗;老师,您用您的一生教我们为何有追求,为何要有理想,为何超越自已。您把最美的笑容留给了那个不平凡的年代,您们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神话。”他把老师比作星星、山泉,视为神话。一席话,又把我带到了很远的地方:天之涯,海之角。那里,有我培养的学生,他们毕业后,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祖国各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学习、锻炼、实践,是他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现在已经浓缩成一部带着浓郁色彩的回忆录。
悠扬的乐曲声在会议室响起,学生们开始向母校赠送牌匾。牌匾上,是内蒙古书法家马海兵的书法作品。内容凝结着四十五名学生的厚重情意:“母校六十年里,积淀深厚育人底蕴;学子四十五载之时,根重归摇篮感恩师生张楪,真情迸发,荡起灵魂波澜圣地,回味人生,永记铸就基石园丁。”商都一中副校长李晓光接过了牌匾,同时,也接过了一根沉甸甸的育人接力棒!我们几位教师也每人接受了学生赠送的一块横匾,还有学生武美书写装潢的横幅,都是对老师的祝福。努力培养自己的学生,最终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自豪和骄傲。我们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崇高的劳动,得到的是不尽的人才与尊重。尊师重教,对于教师来说,付出的不是数日之为,而是长久的耐心精力。个中奥妙,谁人能知?
学生武美,一向文质彬彬,现在亦不失当年的儒雅。他用一口普通话朗读了十三班的班风,大家仿佛回到了四十五年前的那段岁月。“胸怀远大毅恒志坚,比学赶超刻苦钻研,团结友爱互勉互利,自强不息又红又专,尊师守纪自律恭谦,彰显才智誉满校园。”班风如誓言,再现了四十五年前高中十三班学生们的精神风貌。当时,这个班确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集体,是一个令老师、家长和社会满意的集体,他们当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上占有一席地位。他们是社会的财富,是父母的自豪,是老师们的光荣。
我在纪念册中看到了中国反垄断法笫一人王晓晔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看到了郭志福和毛泽东女儿李纳的合影;看到了赵振华和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及夫人宋汀的合影,看到了李志亮在国内外的各种影照。看到了冯永先,张进峰,杨秉忠,刘哲先,渠世勇,李世荣,翟秀芬,张萍等学生的照片时,脑子里马上浮现出他们当年在母校学习时的生活画卷。同时,我还看到了武美和张慧琴这对夫妇的照片,武美曾任自治区物质管理局局长,张慧琴曾任中学校长,我曾参观过这所幽静雅致的学校。夫妇俩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为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故此,我特意和慧琴合了一个影,给她一个美好的祝福。学生张儒宏的大半生,命运不顺,但他憨厚,品质好,由于勤奋努力,现在也有了楼房、汽车,晚年生活得也很幸福。借此机会,我也为他也送上我的祝福。
王晓晔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德国汉堡大学法学博士,反垄断法中国第一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经济法学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竞争法委员会主任,商务部多哈议程贸易与竞争政策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反垄断立法顾问,竞争法论坛常务理事等,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出版著作五部,主编九部。在中外刊物发表中、英、德文论文二百余篇,2002—2005年为笫九届人大常委会笫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了两次专题讲座。这些头衔和成绩是王晓晔一生刻苦学习取得的。作为她的老师,心底的欣慰是自然是掩饰不住的。
学生马礼先后取得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搏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当年,他的学习成绩在全班排笫一。工作后,曾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坝上农业可持续发展机理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主研了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项目“河北省粮食与经济作物综合研究。”主持了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坝上生态农业建设研究。”等。在中国科技核心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60篇,培养硕士、博士近30人。先后荣获河北师范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河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暨农业开发办公室科技成果一等奖笫一名。首都师范大学优研究生指导奖。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奖。这些成绩,都是他爱学习、爱专研的结果。还有许多我的学生,他们也都为祖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十三班的同学们走上社会以后,在不同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当中虽然多为普通劳动者,但平凡中包含着伟大。对他们的贡献,人们同样不会忘记。我曾给他们进行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做了应该做的工作。今天能够在母校看到这些学生,喜悦之情自是难以言表。
十三班的同学们向母校赠送了一块四十八吨重的石雕,形似一座大山。石雕一面刻的是“恒、久、远”三个红色大字;另一面刻着一个红色的“根”字。寓意为植“恒、久、远”于家乡的根中。感恩之心,像石雕一样厚重。惟有用真情才能对它做出准确的诠释。现在,这座石雕屹立在商都一中教学楼前面,每逢人们走过,它便以山的深沉与厚重告诫人们:育人圣地育人才,须坚持恒、久、远。只有像山那样坚定、豪迈、厚重,才可以登高望远。
按照聚会日程的安排,第二天我们乘坐大巴车到凉城游览了岱海湖。饱满的阳光为岱海镀上了一层金子,金色的水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我们分乘两艘游轮,在岱海湖面上玩了两个多小时,同学们握着老师们的手,牵着老师们的衣袖,这种师生情,怎能不叫我铭记在心头?赏了海,又去看卓资的卧佛山。卧佛山,远远看上去,真的就像一位仰面向天的佛,他就那么一直躺着,平平坦坦,稳稳实实,似乎在为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保佑。有佛在心里,没有不踏实的。他既然在卓资的辖区内,那他自然是此地的福祉了。在好山美水的诱惑和感染下,我浑身透着一股灵气。一时间,天地格外高远。
晚上,同学们在集宁市映山大厦举行谢师晚宴。热烈的气氛把我们带进了既放松又愉快的场景中。我们享受了星级宾馆的舒适,欣赏了大饭店的阔气、排场,品尝了烤全羊,观看了专业歌手们的表演。学生们以歌舞谢师的形式,把一颗颗赤诚的心都捧了出来。聆听着他们美妙的歌声,欣赏着他们轻曼的舞姿,我感到很欣慰。是的,我的这些学生们,他们依然年轻,依然充满风采。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做教师的荣耀与幸福。
欢愉热闹的学生聚会过后,我又开始了平静的退休生活。霞光穿过窗户,射进卧室,屋里一片敞亮。我躺在床上,回味着昨夜的梦境,脑海里反复出现的依然是60年代的火热的校园生活。这生活让我好激动,好兴奋,好甜蜜,好幸福。心底不由得发出了我一辈子都爱说的一句话:哦,做教师好啊!
作者:李继业,蒙古族,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学特级教师,有多篇散文、杂文、小说分别在省市报刊发表,出版有《但等烛韵灿然时》、《晚来染得霜林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