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视角】共享经济下的单车清洁之路
自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后,五大理念如星星之火随即呈现燎原之势。现代清洁行业又如何与五大理念实现无缝对接?论创新,清洁行业需要创新技术及产品;论协调,需协调好甲方与业主的关系;论绿色,绿色的清洁产品及生态理念将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前提;论开放,行业广纳各行各业人才,来者不拒;论共享,共享经济下衍生出的共享产品清洁均离不开清洁人员。共享经济的主体是人,说白了就是人的经济,最终也归于时间经济之列。有人说,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也有人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更多的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经济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时代洪流,似乎一切都可以与之进行连接,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洗衣机、共享打印机、共享胶囊公寓、共享停车场等,日渐丰富的共享产品纷至沓来。共享经济牵住了互联网的牛鼻子,一路高歌猛进,绝对是2017年度最为火爆的关键词之一。本文就来聊一聊共享经济下,当共享单车遇上清洁,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共享经济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文译为《社区结构和协作消费:ARoutine活动方法》)中提出的。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可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
蔚为壮观的共享单车军团
共享经济火了 市政管理乱了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在共享经济一片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背后,人们也越来越发现在原本一片清澈见底的蓝海中开始了“厮杀”,今天听到A单车获得几轮融资千万,明天听到B单车才开始IPO,后天听到C单车死掉了……站在风口的早已占得先机,抢占了一线城市市场,并陆续下沉二三线城市市场,后续跟风的单车企业也开始轮番生产,抱定信念在共享单车经济链中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物极必反,当共享单车商家削尖脑袋挤向共享经济这条路的时候,盲目扩张的同时,是否抽出时间来思考随之遇到的共享单车:或被挂于树杈,或被损坏车圈、扎破车胎、扔进池塘,或随意乱停、乱放影响交通、市容,或报废后废物污染环境,或维护清洁回收成本高,或加重清洁人员负担,或难以有效管理等烦恼?今年5月,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调查”显示,车辆破损最突出,有72.2%被访者遇到过此种情形,主要表现在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链子、车把或坐垫损坏。毕竟共享单车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商家也应该考虑到单车的使用、维护成本及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自从共享单车进入公众的视野,关于共享单车遭破坏的新闻每天都有发生。
根据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76.4%。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10%以上。
五颜六色的单车杂乱地积聚在一起,已经成为写字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央视财经报道数据显示,5月,全国累计投放共享单车超过1000万辆,目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用户数量超过了1亿人次。5月22日和6月1日,交通运输部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微信先后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促进汽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780条意见中有767条对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表示支持,交通部表示,将引导城市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
虽然交通部发话表示出台措施,然而落实到单车治理上,除了一些地方采取了强制手段外,很多的法律法规依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有效落地。
共享单车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面临着随意摆放的单车影响市容市貌,加大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管理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共享单车的普及是检验国民素质的一杆秤。因为从互联网商业世界的维度来分析,教育消费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城市文明的素质体现在人的行动上,如果只是一味玩共享经济概念,而不考虑辉煌背后呈现的管理上相互扯皮推诿,加重清洁人员负担却不涨工资等问题,清洁行业尤其是环卫工种,年龄较大的工人势必会提前退休,年轻人在低工资水平的工作机会面前也会退避三舍。共享经济下,如果行业依旧维持在低工资水平、高年龄从业人员的状态下,行业的未来令人堪忧!
清洁行业虽救不了近火 但也不应成为共享经济的牺牲品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治理难早已是公认的现象,受益了大众,却苦了清洁人。国内多地职能部门在歌颂共享经济的凯歌时也正面临着颇为头疼的管理难题。
共享单车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可当共享单车野蛮生长之后全国都陷入更大的困扰——一开始担心找不到车,现在担心找不到路。随着共享单车投放数量的增加,部分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潮汐”现象,大量共享单车在个别地点堆积,一些共享单车甚至直接“霸占”了人行道、公交站和商城入口。
西安一保洁大叔怒摔共享单车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有的网友就特别体谅清洁工:“他们那么辛苦,市民骑完自行车又随便放,完全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共享单车活该被扔!”
这一摔,摔出了怒与怨,也摔出了清洁人心中埋藏已久的不满,毕竟很多人不做保洁,不了解保洁的辛苦换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甚至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
广州市面上出现的共享单车保守计算已经有17.5万辆,便捷的服务受到市民青睐,但也给保洁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广州保洁员宋师傅坦言,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他发现停在人行道上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为了清扫每台单车下面的垃圾,他不得不将单车挪一遍,挪车现在也变成了他工作中的一部分。“以前一小时可以清扫一条内街,现在得花一个半小时,有时单车一堆堆地倒在那,扫都不好扫,三三两两停放的不只有共享单车,不少私家自行车、电动车也加入到乱停乱放的行列中,不仅加大了保洁的工作负担,也给行人带来不便。很多人使用完共享单车都是锁了就离开,根本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人行道本来就窄,行人过路反而要绕行。”他希望人们使用完后自觉按规定停放区停好,同时车企也应该对停放进行规范。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近乎每个城市每天都在上演。
北京某公交站台旁停放的共享单车
在共享单车扰乱市政市容的同时,人们的反应并非只有怒摔和发泄,也有可爱的保洁员及志愿者加入到了清洁共享单车行动中来。
“近日,武汉市一位地铁保洁阿姨在清理单车上的污垢。她说,这几天下雨很多车上的二维码上沾了泥巴,我擦干净方便乘客骑。”“3月9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志愿者在聊城大学附近举办了'清洁共享单车,共创美丽水城’活动,志愿者来到聊城大学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站对自行车进行清洗。”
公众对以往的道德说教近乎油盐不进,清洁人又何谈奢望所有人能体谅自身工作的辛苦?
共享单车带来的市政管理问题,虽然苦了基层清洁人员,却未必是一件坏事。既然要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除了机械与人的通力协作外,共享单车常年累月、风雨无阻坚守在忽冷忽热的一线环境下,受尽雾霾、风沙、雨雪、酷暑、严寒的折磨,带来的清洁问题也值得清洁人去思考。对于低收入、强工作量的环卫工人来说,正常的工作内容中多了一些额外的活,无疑会延长工作时间,是不是可以维护正常的合法权益,提请涨工资?作为管理部门在忙着制定应对共享单车泛滥成灾之策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多考虑一下清洁员工的福利待遇?
法规之下 震慑力与共享经济谁能成为座上客
“需要对共享单车进行相对有约束性的管理。”此话出自浙江桐乡市从事物业保洁行业陆先生之口,“共享单车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乱停乱放,甚至还有乱扔的,这样会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
无独有偶,成都一些不法商家盯上了共享单车的太阳能板,各种广告泛滥成灾,不仅广告内容影响市容,而且对骑车人造成广告信任感。更可恶的是,广告纸材料是不干胶贴纸,运维人员很难清理。“只能一点点地撕,根本撕不干净,既不能用化学制剂,又不能用铲子等工具,以免腐蚀损坏太阳能板”单车厂家运维人员表示,有的还被贴到车身上。
共享单车管理问题已然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共享经济是政府倡导,出现问题,不只是市政及清洁人员的事,更需要政府来介入牵头。毕竟政策法规是具有震慑力的。
随着共享单车在全国多地铺开,因乱停乱放,无照经营,侵权等被城管部门清拖、被业主起诉,被行政部门处罚的新闻也越来越多,因乱停乱放导致交通拥堵问题,南京500辆共享单车被城管部门拖走暂时保管,广州也有被城管部门移走的现象。今年5月,天津两家单车生产商均因超标排放或环评问题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和立案查处;6月,北京海淀法院受理了首起因“共享单车乱停放”引发的诉讼案,一物业公司向共享单车运营商提出索赔请求;7月7日,宁夏固原街头刚投放的共享单车被城管部门暂扣,理由是“没有任何行政许可及行政审批手续,属于非法投放”;7月10日,杭州市约谈9家共享单车企业,要求暂停投放新车,企业出示对用户违停进行的信用处罚记录,领回此前因无序投放、停放被“搬离保管”的2.3万辆共享单车。已有环保组织发现,共享单车的多家供应商因环境违法受到过处罚。
北京西站旁,一个环卫工人刚清扫完单车下面的垃圾
共享单车应该设立准入“门槛”,触碰法律、法规红线者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广东惠州市起草了《关于规范惠州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从共享单车的准入、管理职责、法律责任、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共享单车的发展作出了规定。《意见稿》提出,入驻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当自觉签订“企业入驻承诺书”,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确保规范诚信运营,自觉接受联合评估工作组对运营管理状况的检查监督,对多次违反“企业入驻承诺书”相关管理要求的,企业应当履行承诺,退出惠州市场。针对共享单车出现乱停放的现象,不仅影响市容市貌,甚至阻碍了市民正常出行问题,《意见稿》要求,企业须加强共享单车停放区域环境卫生作业,保持区域内干净、整洁;组建专业运行维护队伍,做好车辆停放秩序的维护管理;做好车辆运营调度和车辆维修,提高车辆故障维修、废弃或故障车辆处理反应速度;定期对营运车辆进行检查并做好清洁维护,对车身张贴违法小广告等及时进行清除,确保市容环境不受影响。针对市民使用共享单车,《意见稿》要求爱护共享单车和停放设施等公私财物,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违反交通法律法规,应自觉接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罚;违反城市管理有关规定,应自觉接受城市管理部门处罚。
在2017年两会上,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晓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加快进度推出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对此,评论员张仁瀚认为,网约单车机构必须要做好自我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可采取约谈、训诫等措施监督企业完成社会责任。然而,法规出台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单车的增速,以及遭破坏、报废淘汰的速度。
某清洁行业人士表示,“虽然共享经济在国家层面上利大于弊,但是带给清洁行业更多的是负担,势必会加重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对本身招人难的清洁行业也越发艰难,希望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希望政府能看到清洁行业在城市清洁的重要性,多给予清洁行业一些支持性政策。”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曾多次表示,我国要承担四个责任,其中“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生态红线的守护者、持续发展的推动者”三个责任均与清洁行业的理念相契合。
政策是指引相关问题规范解决的晴雨表。清洁行业再怎么发展,如果没有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及资金的支持,在众人眼中始终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草根行业,尽管有人称这群人为“环境美容师”,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对于共享理念而言,直指要领;对清洁行业而言,则是清洁人渴求平等对待,劳动价值得到认可的夙愿回归。
共享单车像垃圾一样堆成堆
市场乱象折射行业隐忧 清洁人不能只当幕后功臣
“运维成本比买新车还贵,打气、上油、清洁、维修……自由停放的共享单车也需要专人定期维护。”共享单车经历了前期的热炒,到各类共享单车竞相上市的辉煌,再到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成为市政管理中的一大难点,百般花样“变身、折寿”后,终究逃脱不了清洁与维护的宿命。在这一闭环中,清洁行业承载的分量不言自明。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近20家品牌投放了约200万辆共享单车,而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当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增长迅速,同时受损和被遗弃的共享单车亦急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当这些掺杂着金属、橡胶、塑料等的 “钢铁垃圾”报废后回收,又能带来多大的回报?多家回收企业对于自行车的回收报价仅为每辆十几元甚至四五元,其中最有回收价值的钢铁或铝合金制品被回收行业内人士吐槽价格比纸还低而不愿回收——2016年废钢铁回收均价为1.35元/千克。
而据杭州某公共交通公司负责人表示,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新车价约为740元,每辆自行车的运维成本约为1000元,甚至高于一辆新车的成本,对于运维成本比新车还贵的现象,公共单车运营方应该优先考虑保养,以确保使用安全。
3月23日,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制定了中国首个自行车行业团体标准《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对共享单车的维保人员比例提出了要求:有桩公共自行车维保人员比例为1%,新兴的共享单车则是0.5%。《规范》要求共享自行车连续使用3年即强制报废,北京、杭州也将报废年限设置为3年。
动物世界里的共享单车
以某品牌单车的维保需要配备700人为例,其中维修师傅150人,自行车调运车38辆,搬运工和司机组成的调运班组一百多名,另外还有四百多名服务人员负责每日巡检、保养单车和客服等日常运维工作。每位服务人员每天都有保养指标,需要清洁车身、上油、为轮胎充气。每辆单车每年的维保频次大概在20次以上。如此运作需要大量成本。如果仅将清洁车身一项分摊到环卫工身上,需要清洁的2000万辆共享单车,分配到环卫工身上的任务量可想而知(清洁行业从业大军2800万,环卫清洁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平均下来这一数值也是很大的)。
“挑大梁”的清洁人逐渐被边缘化,而同样以修车为生的修车师傅怎么也想不到,突然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抢手货:六险一金,还有年终奖,一天修几十辆单车,月薪能拿到7000元,在招聘网站上搜一搜,共享单车修车岗位基本都是3500起步,还有额外奖金。修车师傅的待遇是得到了提升,清洁人员的待遇是否也能借共享经济得到提高?
待完善的维保体系、3年的使用年限、低廉的回收价格……对于自带环保光环的共享单车企业而言,风口之下除了攻城略地,还需在运维和回收体系上破题。同样在共享单车经济下的清洁行业,做了额外的工作,却未能多劳多得,“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的模式是否能让人信服?一方面是共享经济理念下,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共享噱头,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节节攀升,赚得盆满钵满,不管别人能否吃得饱穿得暖,最终关心共享单车能否生态化发展的还是基层从业者。清洁行业作为共享经济链条中的末端,敢怒是真性情,打掉牙齿血吞亦是本真。毕竟,现在的清洁行业力量还太弱,声音太小。
结语
每个经济形态都有其存在的原始形态,只不过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的诸多干扰,容易偏离轨道。共享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必然,是物质文明进程的一种体现。当人们解决了温饱,势必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共享符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也提供了便利,成为一种新颖的消费手段。共享单车与清洁行业的磨合,存在以下三角债:国家职能部门(含市政)、共享单车生产企业、清洁维护人员。权力机构落实国家战略,势必靠实体经济,此乃其一;共享单车企业借“互联网+”之势而上,批量生产,在城市攻城略地,迅速占领市场,此乃其二;单车受损,影响市容市貌,清洁维护时加重环卫工作人员负担,多劳而不多得,矛头直指基本薪资待遇,此乃其三。三者之间,论功劳,属政府;论赚钱,属单车企业及投资人;论辛酸、苦涩,清洁人员当之无愧。
一个企业能否基业长青,赢得对手尊重,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家的心态与格局。善于借力,则纤手千钧。一个经济形态能否站得住脚,成为一种趋势,最终还是靠多方共同努力,而不能像众僧分粥一样,弱势一方得到的始终是最少的。共享单车经济折射出的市场乱象,除了需要清洁人做好本职工作,继续做好环境的美容师,更多管理及清洁维护隐忧问题,还需政府职能部门和车企思考并予以重视!
来源:大公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