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谱”编法
宛福成(吉林长春)“总谱”,或称“通谱”、“统谱”、“合谱”、“全谱”,即:某一姓氏在最大理想范围内,把本姓氏所有支派的谱文、谱图、谱系及与家族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和民间传说,汇集到一起,并引导出相互间的关系;同时,按“设计方案”对所有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提炼出“综述”和“概括”,并努力在“知识性”和“正向性”方面做出“符合社会主流认同”的梳理和揭示。“总谱”分为“单姓总谱”和“多姓(同祖)总谱”。“单姓总谱”,可能是“同祖总谱”,也可能是“同姓(不同祖)总谱”。同姓而不同祖者,可能是源流待考,也可能是更姓所致,但前提是认同今姓的先祖文化。“多姓(同祖)总谱”,往往是人口较少、近世更姓者之“总谱”。“多姓不同祖”的人群,不存在编修“总谱”之说。一、有没有必要编“总谱”?答案是肯定的:有。为什么业界还有相当的“商榷之音”呢?其实,这与“总谱本身”没有关系,而是与“编修者及族人的思维和行为”有关系。(一)思维。1.对“总谱”内在结构的“设计思维”。主要是“总谱”都包括哪些内容。“设计思维”的关键是:对支谱及相关信息的取舍。固然“总谱”以“全”为特色,但并不是所有的支谱内容及相关信息,都要收录于“总谱”之中。“设计思维”还包括“卷次分类”、“体量分配”等等。2.对“总谱”外在因素的“判断思维”。主要是对“总谱”编成之后预期影响的判断。“判断思维”的关键是:“总谱”的“效益”,而“效益”的核心是“请谱者”的数量。因“总谱”体量较大,“请谱”费用较高,即便是“小康之家”也要算计一下,客观上直接影响文化传承的广度。“判断思维”直接校正“设计思维”。(二)行为。1.编谱团队的行为。评价“设计方案”的指标是多方面的,固然“内容结构”是绝对核心,但其“可操作性”却是必须考虑的指标。“编谱团队”的“能量”是制约“可操作性”的前提,简言之:全族之事需要全族之力,若不具备整合全族之“能量”,难免“事倍功半”。2.族人的行为。“总谱”是面对全族之事,在前期宣传过程中当力求得到全族关注。在族务活动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就会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或判断,即“看法”或“带有一定主观性的看法”。这个“看法”直接关系到自己支持与否的态度,进而潜在地影响“势力范围”,最终影响“总谱”的印行数量。这些“看法”,无非是“可行”、“好事”、“扯淡”、“搞钱”等。很显然,族人尤其是“有影响力的族人”的“看法”,在一定范围内决定着“总谱”命运。二、“总谱”必须顾及的原则(一)人脉原则。事在人为,人的因素决定着“总谱”一切。“总谱”涉及全族,如果“编谱团队”的声音无力通达全族,则应“回归基础工作”。修总谱,涉及方方面面,最主要的就是“人脉”。“人脉”的核心是“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此“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招贤纳士”上,也就是“团队的号召力”和“族人的响应力”。这“二力”近乎决定结果。“团队的号召力”受“方案的科学性”、“资金的保障力”、“行为的透明度”、“宣传的深度”等多种因素制约,而团队成员特别是“主导人员”的“品牌”尤显重要。“品牌”的核心是“品德”,厚德载物;“品牌”的胸怀是“包容”,有容乃大。(二)取舍原则。从字面上讲,“总谱”就是“支谱及相关信息的汇总”,而最重要的却是“总结”——是对“一次文献”的“二次加工”,也就是通过“归纳、提炼、升华”的“总结”。“总谱”不是“支谱及相关信息”的“机械式自然排列”,也不是“分门别类式简单重组”,更不是“兼容天下式拼盘集合”。“总谱”在“目的、用途、主张”等方面与“支谱”是大不相同的。“总谱”与“支谱”,在“体例结构”上,基本相似;而在“体量分配”上,却截然不同。比如,规范的传统谱书,世系表占幅较大,而“总谱”显然“不宜全搬”;艺文类,“总谱”完全可以不取;传记人,以史书记载和社会贡献大小“按原则”书写。“取舍原则”的主要尺度是:适合于全族的,就收录,不适合的就不收录。(三)市场原则。“总谱”竣工之后,验证其“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就是“有多少人请谱”。没人或很少有人请谱,可能有“价高”、“宣传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但这些都是“表面的”。族人的“认可度”决定“市场”,而决定“认可度”的,主要是“质量”。“质量”的核心是“文化高度、广度、精度”。当然,“总谱”的“定价”也影响“市场”。为了满足更多的族人需要,既可“请全套”也可“请单卷”,因此在“卷次设计”上要面向“市场”。“市场原则”的根本目标是最大可能地“增加发行量”,这是扩大家族文化传承的必要路径。三、《宛姓总谱》的编法【注】《宛姓总谱》正在编修中,也在随时不断地完善中。宛姓,人口不足8万,现有16个民族,分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宛的写法,今有“宛、晚、碗、婉、菀”,史有“涴、皖、惌、苑”。现今,也有“宛改苑”的,还有他姓改宛的。宛的读音,古代第一音是Yuan4声,现代第一音是Wan3声,但在少数地方宛仍然读Yuan4声。上古时期就有宛姓,但流传至今的资料十分有限。所以,《宛姓总谱》的编修,相对来说不难。《宛姓总谱》的结构设计与扼要注释:(一)源流篇。凡古今书籍、谱书及族人传说,涉及到的宛姓历史,均视为源流资料。(1)古今书籍中的宛姓历史,包括字型演变,“列举式”按历史时期罗列,并注明出处和译文。(2)各支谱书的“序言”尽量收录,重复者不录,无实际意义者不录,老谱照拍,“异议”注释。(3)“族人传说”须具有“知识性”,不采纳“顺口说的”,后附“某人评语”。“某人”当是文化权威人士。(4)“总结”文字,皆用现代语简体表述,并力求通俗易懂。(二)迁徙篇。取材谱书和族人传说,按“发祥地”罗列集中。(1)各支谱书凡记载“迁入地”和“迁出地”者,皆如实照拍,并注明“时间”和“人物”。(2)对“古地名”和“历史事件”给予注释,并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3)对“明显的误字”直接订正,对“可能的误字”进行辨析并给出合理判断。(4)对于“族人传说”,与谱矛盾者不取;无谱而有传说者,如实记录,不做真伪考证。(5)“总结”文字,要求同“本篇(一)(4)”。(三)世系篇。有谱依谱,无谱依传,立足当下,按“同宗”和“地域”编排。(1)不罗列各支世系表。(2)只列举开基祖或始迁祖,如实记录时间和迁出地以及迁移原因。(3)如实列举各支代数和字辈。(4)各支谱祖“关系表”及说明。(5)各支族人辈份对照表,无据对照者以“约定”论排。(6)论字辈(兼论“全国宛姓无须统一字辈”)。(7)“总结”文字,要求同“本篇(一)(4)”。(四)规训篇。各地支谱所含“家规”、“家训”及“具有规训意义”者,皆照拍收录,按“同宗”和“地域”编排。(1)对原文择要注释并加译文。(2)标明“不合时宜”者。(3)议“家风”,充分引用“名人言”。(4)部分“他姓(侧重祖母姓)家风”总结,以该姓“规训”为论据。(5)“宛姓行为规范”倡议。(6)“总结”文字,要求同“本篇(一)(4)”。(7)郡望与堂号介绍。(五)祖母篇。只收录开基祖夫人、始迁祖夫人、旺房夫人、名人夫人,按“同宗”和“地域”编排。(1)祖母生平。(2)祖母姓氏源流(简单概括)。(3)祖母“家风”,参见“本篇(四)(4)”。(4)祖母后裔人数统计表。(5)“总结”文字,要求同“本篇(一)(4)”。(六)墓祠篇。取材谱书和现代照片,按“同宗”和“地域”编排。(1)收录开基祖墓、始迁祖墓、房祖墓、入史名人墓、近现代烈士与军人墓。(2)不排斥外嫁女坟,择优选择。(3)各时代墓图如实照拍,简要注释,不涉及“风水”知识,不标注经纬坐标。(4)祠堂尽量求全,可使用现代多角度照片。(5)说明历史由来及故事。(6)祠堂布局设计与管理。(8)殡葬与祠堂防火的有关规定。(9)丧礼制度与行为规范。(七)荣誉篇。取材谱书和正规信息,按年代罗列,含史有记载今谱无载者。(1)古谱中的“诰封”和“敕封”如实照拍并做必要注释。(2)乡贤及九品以上官员简介。(3)秀才以上文人简介。(4)史有肯定者。(5)近现代烈士与军人。(6)工人和农民身份的劳动模范,不论级别。(7)妇女标兵,含外嫁女,不论级别。(8)获县处级以上政府表彰者。(9)获地市级以上财政编制单位荣誉者。(10)入篇在职者,皆以政府信息为准。(11)反思录(借鉴与教训)。(八)传记篇。古之贤者,入“(七)荣誉篇”。本篇只收录今人撰写的“回忆先人”、“追思先人”、“纪念族人”、“缅怀亲人”、“话说今人”等等。(九)艺文篇。史书及方志已有载录者,只罗列篇名与出处,按学科分类以时代为序。今人“艺文”,只取与“家族文化”相关者,文体不限。(十)补记篇。(1)谈“总谱”与“支谱”的关系(强调“支谱”的独立性,倡导“修正”)。(2)关于“契约字据和像赞”的说明(要求由支谱自存,仅做史料)。(3)“总谱”历程(多篇)。(4)“总谱”功德榜(出钱、出时间并重)。(5)访亲原则与礼仪。(6)族人救助原则。(7)“族务活动”准则。(8)祖居地地图与交通线路。(9)族务联络方式与备注。(10)“数字化总谱”约定。【总结语】《宛姓总谱》立意是总结宛姓文化,力求最大范围的“请谱”,不强调“敦亲睦族”,但主张“认祖归宗”;全书遵循“正能量”与“和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