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人文】:读千卷书之第2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江村经济》【人文】:读千卷书之第2本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费孝通先生的另一本名著:《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以民国时期江苏吴江开弦弓村农民生产生活为范本,从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三方面对中国基层的社会结构、变迁原因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贯穿此书的两个主题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

这本书可以说是社会学的经典之作,有很多精彩的观点。这里,我们主要分享三点:

一、社会学方法。在市场研究学科中,有一种人种学的方法。随着产品管理越来越受到组织的重视,人种学等用户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流行。我们来看看费老是如何定义社会学方法的:

如果要组织有效果的行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社会制度的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要同它们意欲满足的需要结合起来分析,也要同它们的运转所依赖的其它制度联系起来分析,以达到对情况的适当的阐述。这就是社会科学者的工作。

二、何为“家”?“家”是中国社会的原子单位,是中国“家文化”的基础。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究竟什么是“家”呢?

农村中的基本社会群体就是家,一个扩大的家庭。这个群体的成员占有共同的财产,有共同的收支预算,他们通过劳动的分工过着共同的生活。儿童们也是在这个群体中出生、养育并继承了财物、知识及社会地位。

家庭这个名词,人类学家普遍使用时,是指一个包括父母及未成年子女的生育单位。家,强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依存。它给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以生活的保障。它也有利于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

三、地域性的缘起。中国是一个非常认关系和地域的社会。一个人新到一个城市,往往就会找亲戚,找老乡,关系近、地域近的人好办事。这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裙带关系”和“老乡文化”,这种关系和文化直到今天仍是人与人之间非常重要的社会纽带。地域性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除了亲属关系的联结,另外一个基本的社会纽带就是地域性的纽带。居住在邻近的人们感到他们有共同利益并需要协同行动,因而组成各种地域性的群体。

若干“家”联合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地域群体。大群体的形成取决于居住在一个较广区域里的人的共同利益。人们住在一起,或相互为邻这个事实,产生了对政治、经济、宗教及娱乐等各种组织的需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