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怕黑、怕鬼?都是这3种心理在作祟 2024-05-11 00:27:16 文丨 优宝 相信每一个哄孩子睡觉的父母都会经历这样的对话——孩子:“妈妈别走,我怕黑。”孩子:“窗外/床底有妖怪,我害怕。”此时妈妈们就很苦恼,这孩子胆子怎么这么小呢? 泛灵心理我们都知道动画片当中的很多人物其实都是虚拟的,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存在的,如猪八戒,孙悟空,钢铁侠等等。然而在孩子看来却不是这样,被童话故事、动画片围绕长大的他们,会认为很多物体都是具有生命的。就像很多孩子会对着玩具说话,怕黑也是因为在孩子心里黑暗本身也具有灵魂,更会“攻击”他们,即使父母一再向孩子强调屋子里什么也没有,可孩子依然会害怕。这种心理也被称为“泛灵现象”,多发生在2-3岁的孩子身上,虽然这种心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大脑空间潜能乃至情商,但同时也让孩子不由自主的心生恐惧。 年纪越小的孩子越会对光怪陆离的事情信以为真,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惊吓到他们,看着黑漆漆的床底、遮盖严实的窗帘,根本不敢入睡。不少父母会说,这有什么的,等孩子年纪大点自然就好了。诚然,如果不接触太多不好的画面,不少孩子的确会慢慢胆子大起来,但谁又能保证孩子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呢。有段时间,朋友的孩子已经5、6岁了,突然变得特别怕黑,晚上睡觉前不敢喝水,因为害怕半夜起来上厕所。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看了恐怖片,恐惧感被他的想象力进一步放大,以至于他总在担心黑暗中会像电影里那样突然窜出来什么东西。 而此时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光是一句“别怕”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父母引导孩子,让他把害怕的事说出来,让他对自己的恐惧多一些了解。承认孩子恐惧的事物代表相信他,让孩子认为你跟他是同一个频率的“伙伴”,再跟他讨论究竟害怕的是什么,孩子的恐惧才会因为你的接受得到释放。可有些孩子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却被父母几句话吓唬怕了,怕黑不仅来源于想象的恐惧,还有身边亲人的伤害。 低温烫伤“你再淘气,小心晚上大灰狼来吃了你!”这类语言通常都是很奏效的,孩子每晚躺在床上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象大灰狼的样子,越想越怕,关灯睡觉的时候,习惯盖住头,甚至夜里睡觉还会做噩梦。 大人们的随口一句恐吓,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不安的种子。这种来自亲人半开玩笑式的吓唬行为就是“低温烫伤”,看似并不严重,但却让孩子每天都觉得身边是不安全的,这其实是很痛苦的体验。也许有一天大人的谎话会被戳穿,但孩子的恐惧却不会消散。 浙江宁波的一名女童独自出门找妈妈时迷了路,当好心的民警前来帮忙时,女孩却见到民警就跑,又哭又躲,直喊——“警察叔叔别抓我!”“警察叔叔别抓我……”经过仔细询问,果然,孩子的父母经常用“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之类的话吓唬孩子。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好心的警察叔叔也觉得很受伤。这还算是好的结局,曾经有一个新闻同样报道了一个女孩走失的消息,但不同的是这个女孩是被人贩子拐走的。 女孩和父母在超市走散了,正要大哭就被一个陌生阿姨抱起来。她很害怕,刚想哭,人贩子就严厉地跟她说:“不许哭,再哭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这句话也是女孩母亲最常对她说的。这也让女孩一直惧怕警察,从而乖乖闭上了嘴巴,失去了引起公众注意并救助的唯一机会。孩子还小,就是和他开一个玩笑,还至于这么当真么?以吓唬换来的孩子“听话”与“好玩儿”,往往是以孩子自信心与安全感的丧失为代价。 经常遭受到吓唬与恐吓的孩子,更易产生“社交恐惧”,对他人难以抱有信任,对自己则充满自卑心理。而“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再闹我就不爱你了”等等大人带有恐吓性的言辞,则会直接疏离亲子之间的关系。一句“再闹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背后的潜台词是“爸爸妈妈爱你,前提是你要听话”。当父母原本无私的爱与条件挂钩,变成让孩子服从自己的筹码,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安全感更是无从谈起。如果你觉得这样说就太过了,孩子哪这么脆弱哦。殊不知,每一次的吓唬背后都是对孩子心理的一种暗示。 翁格玛丽效应在心理学上,“翁格玛丽”效应就是指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往这种形象上去靠拢。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曾看过一个法国拍摄的公益短片,可以让观众认识到父母的语言暴力有多伤人。片中的主人公都已经步入中年或是老年,然而他们对年幼时父母说过的那些刺耳的话语,仍然记忆深刻: “你穿这件T恤干嘛,还嫌你胳膊不够粗吗?”“我造了什么孽,竟有你这样的儿子!”“你简直一无是处!”“幸好你还有个漂亮脸蛋,还能有点儿用!”“早知如此,当初我要什么孩子?”“你就是个废物!”“你自始至终都远不如你哥哥!”片中的主人公在回忆这些话时,无不暴露出愤怒与无奈,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这些话语却一直伴随他们的成长。当孩子说怕黑,父母却说孩子“胆小鬼”,那么,孩子便会认定自己是胆小的,对一切都是恐惧的。 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陪伴孩子,和他聊一聊自己的过往经历,或者用绘本帮孩子战胜恐惧。父母的陪伴不仅能建立他们内心的安全感,而且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好心态。聊一聊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因为害怕发生过的糗事,可以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他一个人怕黑,将怕黑这件事正常化。而用绘本帮助孩子认识恐惧则更为有效,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很喜欢听父母讲故事,因此,念绘本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一个好工具。 比如在绘本《各种各样害怕》里,就告诉孩子,恐惧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不仅是你,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每个人都有。有人怕黑、有人怕水、有人怕蛇、有人怕狮子等等,当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时,就不会感到自卑和紧张。类似的绘本还有《我好害怕》《我怕黑》《小老鼠的漫长一夜》《我要来抓你啦》《弗洛格吓坏了》《勇气》《鸭子骑车记》等等。认同孩子的恐惧,理解他们的感受。父母的接纳和认可,对于消除孩子的恐惧很重要。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赞 (0) 相关推荐 6万家长“私人订制”的“坏叔叔”恐吓孩子视频:这不是教育,这是施虐 进化妈:教育是一场修行,我们绝不会让孩子为自己的偷懒买单,请停止"恐吓式"教育. 作者:清听轻语(爸妈进化论主笔) 拥有100多万粉丝的新晋网红"坏叔叔",在抖 ... 抹不去的童年4大阴影!千万别再把“吓唬式教育”挂在嘴边了…… 近日,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引起了Professor的注意-- 一个8岁的小姑娘与父母走失,热心路人报警求助.孰料,警察出现后,小女孩登时号啕大哭,搂着报警的路人扯着嗓子大喊:"警察叔叔不要 ... 怕黑怕鬼是心理疾病吗? 人生中有些人很有胆量,甚至可以在三比半的午夜就独自走在郊外的野地,一点也不害怕,当然,这往往是男人.但有些人却比较胆怯,连一夜都不敢出门,甚至天天担心有鬼出没,结果每晚都是在煎熬中度过,常常失眠.所以 ... 晚上怕黑怕“鬼”睡不着,做恶梦,容易惊醒... 晚上怕黑怕"鬼"睡不着,做恶梦,容易惊醒--傅青主治不寐(三) 有的人白天什么都不怕,到了晚上怕黑怕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或者容易做恶梦被惊醒.傅青主认为这是胆气虚的表现.他认为胆 ... 【精品新闻】光学防抖真的来了,手机拍照不再“怕黑怕远” 赢一个双肩背包 有多难? 戳一下试试看! →_→ 长摁识别 引言 如今,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出门三大件"手机.钱包.钥匙" 的功能正逐步被智能手机所代替.通 ... 不爱你,却又不愿意离开你的男人,都是这一种心理,值得警惕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两情相悦的美好,有的爱情可能只是一个人在苦苦坚持罢了. 我的一个读者在情感相处的时候出了一些问题,男友对她的态度愈发的冷漠起来,发消息也不过是敷衍,手机上莫名其妙多出来很多暧昧的异 ... 挽回老公的方法:中年男人出轨原因,都是这3种心理在作怪! 中年男人出轨是什么心理?有一项调查现实,中年时期男人的出轨率是最高的.为什么男人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出轨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原因.下面,随我去看看吧~ 1.对衰老的恐惧心理 不要怀疑,除了女人对 ...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黑、怕鬼”,到底在害怕什么? 作者:多多黛 来源: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01 因为孩子分床睡的事,闺蜜和她老公"大打出手". 闺蜜老公和她商量要把8岁的儿子,"驱逐& ... 导师有马思唯 万妮达,选手都是美少女,《黑怕女孩》要来了! 嗨,这里是背挎包会下腰不吃辣椒的你大猫~~~ 前段时间,<说唱听我的>官宣赛制和导师阵容之后,这两天,腾讯专为女rapper打造的说唱综艺<黑怕女孩>的导师和部分选手路透也出来 ... 形容脸皮厚的话,人不要脸鬼都怕 俗语: 人不要脸鬼都怕. 脸皮厚,长横肉. 脸皮壮,吃的胖. 顺口溜: 脸皮薄的怕脸皮厚的,脸皮厚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没有脸皮的! 歇后语: 脱一裤子上吊----死不要脸 上嘴唇挨天,下嘴唇着地- ... 我的孩子睡觉时怕黑怎么办? 孩子怕黑,是因为心中的爱还不够亮,不够温暖. 学生:孙老师好,我女儿特别怕黑,睡觉都不敢关灯,怎么办?要做个什么意象呢? 孙新兰博士:小孩为什么怕黑,就是因为爱的光不够强.你不是给她做意象对话,你只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