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观》中吃“白大”的民间故事/何平

文/何平

宝应方言中有“白大”一词,有不付出代价、白沾便宜的意思。这是一个名词,可以作宾语,如“吃白大”,即不出钱吃白食。《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它慢慢踱到冈西路道旁厢,朝枯草中一坐,在那里等白大吃了。”(P.13)“老虎可是走了?它来者想吃白大的,白大不但没有吃到,老虎受伤了。”(P.18)
也可以说成“白大二”,赵征溶先生《宝应方言词语汇释》中有“白大二”词条:“【白大二】 白吃白喝白拿别人的东西。如:这癞皮游手好闲,专想吃~的,让人厌恶。”
最常见常用的是吃“白大”。
在宝应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中,有不少是关于吃“白大”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是贫困的赤贫阶层,但他们靠着自己的小聪明白沾便宜吃“白大”。这些故事在对吃“白大”者冷嘲热讽、揶揄辱谲的同时,却也对他们巧妙而带些无赖的手段不无同情与欣赏。
清末著名社会谴责小说《冷眼观》的作者八宝王郎是宝应籍人氏,他的这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王小雅”的经历为线索,串连起当时发生的一些故事与见闻,从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很多的场景是社会上的应酬宴会,而这些宴会上各人的谈资除了当时社会发生的大小事件外,也有一些属于文人杜撰的故事轶闻,而这些故事的穿插,除了合乎情境、描绘场景、渲染气氛外,也表现了作者的见闻与学识,其中来历不乏一些古今笑话文集如《笑林广记》之类。除了从杂书上看来的,还有的我认为是他在宝应生活时道听途说的民间传说,因为,我在农村时也听过与之类似甚至于基本相同的故事。
试举例,该书第二十四回中,王小雅在宸章孩子三朝之喜的宴席上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吃“白大”的:
我笑道:“从前有个人,极喜欢吃白食,而且不问生张熟李,都是遇着了就吃,吃了就走,如同抹抹胡髭扰孙子一样。自他出娘胎,就不晓得甚么东西叫做会东道的。有一日,在酒肆中遇着两个把他白食吃惯了的朋友,他就走过去弯了一弯腰,想坐下来,行他那个唯一无二的白食大主义。不意他们两个人都是被白食吃怕了的,一见他来,就早有成竹在胸,一个便抱住酒壶不放,一个便对他道:‘你今天慢些儿吃,我们要行一个酒令,才能达饮啄的目的呢!不然,请君自行沽酒,不干我事,若要说不上来,不但没有酒吃,还要罚他补做十次二十次的东道呢!’他道:‘请你们宣布一个宗旨程序,把我看看。’那人道:‘开首第一句,要用一来一去做起点,中心第二句,要用一去不来做承接,第三句煞尾,只要随便寻上些本地风光,能够文情相生,与今日我们三人邂逅的宗旨不相背谬就是了。’他又道:‘如此就烦你们二位先说,我好附你们的骥尾。’那两个之中,有一个嘴快的说道:
一去一来机上梭,
一去不来水上波,
腰里无钱奈酒何?
又一个道:
一去一来梁上燕,
一去不来弓上箭,
腰里无钱羞见面。
他听了,明知是嘲笑他,然而抚膺自问,却从来没有花费过一文半钞,这也就难怪人心里不愿意了。只得忍气吞声的低着头,在那里想,却又想又想不出。眼见着壶中酒,盘中菜,都要被他们吃得精大光了,不觉心中一急,把一口馋涎往下咽去,顷刻贯三焦,下大肠,化出了一股浊气来。讵料咕噜一声,文思大发,忙笑道:‘我有了!我有了!而且还是天造地设的灵机,说出来,丝毫不扭捏。’便念道:
一去一来口中气,一去不来屁眼里屁,
我腰里无钱,受你们两个王八蛋的气!
我在山阳公民大队插队时听到的只是这故事里的三首打油诗略有不同,我听到的版本是:
有去有来机上的梭,有去无来水上的波,
机上的梭水上的波,没钱就不要来罗嗦!
有去有来梁上的燕,有去无来弦上的箭,
梁上的燕弦上的箭,没钱还要什么脸面!
有去有来口中的气,有去无来屁眼的屁,
口中的气屁眼的屁,没钱才受你们臭气!
《冷眼观》里还有一个例子,是接着这回书往后,一个叫贾钧之的说的故事:
贾钧之道:“物以类聚,方以群分,你既是说的个吃白食的,我也说一个吃白食的陪陪你何如?说是有一个人,今日也吃白食,明日也吃白食,不晓得怎样被他吃到了两个仙家身上去。你说这两个仙家是谁呢?原来一个是吕纯阳,一个是韩湘子,都是两个极喜欢游戏人间的。他就假意先同他们两个拉了拉交情,后来竟自搭讪着坐下来,想举起筷子来动嘴了。不意被吕纯阳拔出宝剑,上前拦住道:‘且慢!且慢!大凡要来吃我们东西的,却有一个规矩,都要先说几句自道生平的即口令,再在身上能取下一件东西来,做饮食的代价,才可以吃得呢!你如说不上,或是不能在身上取下一件东西来,再莫想有吃!’他道:‘我不懂得甚么叫做口令,又不懂得身上的东西怎么个样子取法?你二位既是个老白相,请先做个榜样,把我看看如何?’其时天上正在响雷,吕纯阳就道:‘嗗口隆咚,嗗口隆咚,邯郸道上遇仙翁,玉册千年标姓字,金丹一粒误侯封,气数巧相逢。嗗口隆咚,嗗口隆咚,我割下耳朵吃一锺。’说着,就拿宝敛把耳朵割了下来,然后举杯大灌。韩湘子也道:‘嗗咚,嗗咚,当年苦口度文公,云横雪拥留佳谶,秦岭蓝关似转蓬,叔侄巧相逢。嗗口隆咚,嗗口隆咚,我割下鼻子吃一锺。’说罢,便也照式将鼻子割下来,放在棹上,倾壶狂饮。他看了看,一个是割的耳朵,一个是割的是鼻子,都有得吃了。及至再朝自己身上望一望,却是从头至脚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拿得下来的。”
我笑道:“他既要徒哺啜,也就拼着进宫去当太监,也得有件把东西可以拿下来了。”贾之钧笑道:“他要舍取得割这样惹祸的祸根子,也用不着做太监,直可步吕纯阳,不肯学点石成金的后尘了。当下他自己踌躇再三,忽然千虑一得,想出一个绝妙的非非想来,遂吟道:‘嗗口隆咚,嗗口隆咚,白食今朝误乃公,插耳或因军令犯,毁容恐是毒疮攻,囚病巧相逢。嗗口隆咚,嗗口隆咚,我拔下眉毛吃一锺。’一面说着,一面就拔了一根顶壮顶粗的眉毛,安放在韩湘子适才割下来的那个大鼻子尖上,便夺过壶,罄爵无算,一口气直到壶底朝天,涓滴不漏,他才方肯罢手。……”
我在山阳听到的故事与这个就有些出入了,人物三个是一样的,一个吕洞宾,一个韩湘子,一个吃白大的;吃的三样东西也是一样的,一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眉毛;但几句话说得不一样。我听到的版本是,他们行的拆字令,是这样的:
吕洞宾说的是一个“聖”字,拆出来是耳口王,说的是:“耳口王,耳口王,有酒无肴难慰饥肠,我切个耳朵尝一尝。”
韩湘子说的是一个“賢”字,拆出来是臣又贝,说的是:“臣又贝,臣又贝,有酒无肴怎能得醉,我切个鼻子开开胃。”
吃白大的说的是一个“愁”字,拆出来是禾火心,说的是:“禾火心,禾火心,有酒无肴怎能再斟,我拔根眉毛表表心。”
我觉得,这两个版本是各有千秋呢。
我手头有上下两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宝应县资料汇编》,存录了民间故事90篇,但没有这两个故事。从《冷眼观》中所记述到的,这些故事八宝王郎听过,而相隔大几十年后的我也听过,且我们都应该是在宝应地区听到的,足以证明,这些故事肯定在宝应地区流传过。当然,不排斥出于古代某个集子的可能,这就要有待发掘与考证了。
我觉得,也许这两个故事流传的地区不仅在宝应,或许在宝应流传的范围不太大,而造成了未被收录进县里民间故事的汇编中,这应该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顺便说一句,吃“白大”的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呵呵!
主编会客厅
【公告】来吧,运河儿女!
(点击链接进入浏览)

主编微信

(0)

相关推荐

  • 宝应人,“南京知”!|何平

    文/何平 "南京知"这三个字,宝应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不陌生.这是南京插队知识青年的简称,一种在非正式场合下的民间用语. 我已经很久没说过这三个字的词了,的确现在很少人说了,可能随 ...

  • 民间故事:戴绿帽

    张昌平发现自己媳妇竟然给自己带了绿帽子. 这是民国的一个故事,张昌平是一个厨子,在一个临县的饭店做长工.因为饭店生意比较忙,而且距离家有一百多里地,每年只有饭店修灶的时候才能回家一趟,每次大概能待在家 ...

  • 我选择量化交易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当年在冲动交易中吃过大亏

    你知道我做了十年的交易,我现在最怕的什么吗?说出来你一定会同身受,因为你一直都被这个现象深受其害,就是因为它的存在让你一直一亏再亏,这个视频值得你每个月看一遍. 我现在就告诉你答案,我现在最怕的就是在 ...

  • 人生中吃过大苦的人,往往喜欢“独来独往”

    人生这条路,有顺坦的泊油路可走,也有必走的崎岖山路.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尝到生活的甜蜜,也会尝到它苦涩的味道. 生活中的有些苦,它能潜入骨髓,它能在心里蔓延很久.它亦能使得一个人强大,也能摧毁一个人的人 ...

  • 真假白玉枕(民间故事)

    · ~一雍正皇帝刚登基就遇上了烦心事:在皇族和大臣中流传着有关他改诏篡位的风言风语.如果任由这种谣言传播,不但败坏他的声誉,还会让人们质疑他继位的合法性,那这把龙椅可就坐不安稳了.必须给这些人一个下马 ...

  • 民间故事:书生救治老乞丐,他要吃大草鱼,在书生身上扎满鱼刺

    明朝永乐年间,大山深处住着一名书生,名叫茅求第.他读书勤恳,仿效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一心苦读,却天资愚钝,接连参加了三次童生试,都没有考上秀才.他的同窗好友,有不少已经高中举人,少数已经考上进士在外地为 ...

  • 宠物盲盒的瓜越吃越大,苏州中通再涉事,连人民日报都惊动了,龟更难寄了

    成都中通刚被罚款8万元,本以为这事就结束了,没想到紧接着又爆出苏州中通宠物盲盒致死事件,瓜越吃越大,连人民日报都惊动了...... 昨天下午14点左右,拥有1.3亿粉丝的人民日报微博,推送了这样一条信 ...

  • 冬至大如年,我在北方的寒风中吃饺子,你在南方的小巷口吃汤圆

    冬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后,太阳往北移,我们中国所属的北半球白天开始变长.虽然白天变长,但是太阳直射的是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依然很冷!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会每天长一 ...

  • 民间故事:白狗救了他一命,他反倒吃了狗肉,临死时看见它来索命

    唐德宗年间,有一个叫做邬大牙的后生,因为长着两颗又黑又大的暴牙,故此得名.邬大牙这人好吃懒做,却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不知底细的人,往往会被他的外表迷惑,以为他是善类. 附近的村人们都知道他的德行,故 ...

  • 【大荔文学·诗歌·王凌琴】雨中访白楼于欣茂园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94 雨中访白楼于欣茂园 原创/王凌琴 一 兴来午后驱车行, 黑云突兀露峥嵘. 一心倾慕王马地, 何惧漫天风云涌? 半路白雨匝地下, 眼前珠帘瀑布挂. ...

  • 民间故事:孝子误吃青鱼,变成老虎,五年后,他恢复人身发了大财

    东汉时期,小山村里有一个姓仲的人,是个大孝子,人称仲孝郎.早些年,他的母亲重病在床,大冬天的,要吃鲤鱼.仲孝郎凿开堰塘上的冰,跳进水里,花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捉住了一条大鲤鱼.而他,因为寒冷过度,在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