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是一粒种子——《锵锵三人行》一周年祭

再过两天,9月8日,锵锵三人行一周年祭。

如果不是从梁文道主理的公众号上看到这个消息,我,以及大部分曾经锵锵三人行的拥趸,一定也忘记了这一天。

这一天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站在商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角度上,这一天无足轻重,它不能带给我们任何财富与健康上实质的收获,不过是一个清谈节目,而已。

站在灵魂对面,我才发现,这其实是中国思想边界的一道横碑。

碑,大都是竖立的,唯有窦文涛,和他的朋友们,合力用了近二十年时间,把这碑横着立了起来。

我尝想,如果没有锵锵三人行这些年的陪伴与熏陶,我将是何等狭隘的小人?

本文来自 无犀之谈

这想法毫不夸张。

在中国大陆,你我能听到并且听懂的真理,其实凤毛麟角。

真理总会不经意出现,但我们这些庸脂俗粉是听不懂的;

真理也会在某些庄重或者私密的场景下降临,但我们这些市井之徒是听不到的。

于是,回想起来,对于《锵锵三人行》这样一档节目,除了感激,更多的是庆幸。

我们有十九年的时间,畅通了言路,开阔了视野,博大了胸怀,并且见识了那么多说话既有趣又有节的人物。

比如梁文道,一个专注的读书人比如许子东,一个认真的教书人比如马家辉,一个耍帅的写书人比如马未都,一个万墨不显的藏书人比如王蒙,一个永远年轻的老人还有太多拥有自由灵魂的可爱的人,不一而足。

2017年9月8日,最后一期《锵锵三人行》,窦文涛、许子东、马家辉三个人一起聊了关于电影《敦刻尔克》的话题,如电影之名,一语成谶,这个陪伴了我们19年的清谈节目,在没有一点点防备的情况下,大撤退。

我猜,窦文涛这一年过的很舒服,他再不用想着每周五期的节目内容,再不用一整天录出一周的节目后才去旅行,再不用为了某个嘉宾爽约而失眠……

这一年,他过的很从容,他和某卫视合作了一档旅行读书节目,这其实是他的最爱,旅行与读书都有了,还能顺便把钱赚了。

他在梁文道公司的节目《圆桌派》第三季做的更丰满了,好评如潮,甚至高过前两季,从节目中穿插的广告质量看,商业模式也已经成型,不再为生计愁。

他的朋友们也过的特别好,至少看上去比锵锵停播前要好。

道长就不用说了,他的“看理想”越来越好,内容越来越丰富,甚至卖起了几千块钱的咖啡豆。

许老师在喜马拉雅FM先后开了两档内容付费的大课,一堂讲张爱玲,一堂讲鲁迅。讲张爱玲的我没听,讲鲁迅的我听了,深刻到每一个字都值得反复回味。中国人因为有了鲁迅而有了一面镜子,因为有了许子东而有了一个时不时擦拭这面镜子的人。

马博士在知乎也开了一档付费节目,内容有些杂,从胡适到安迪沃霍,从卡夫卡到萧伯纳……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大家都被他点评了一遍,最重要的是还能听到他那独一无二的港普,以及粤语原声。

马爷一直活个自在,最近他把自己在优酷开了四年的独谈节目都嘟给停了,毕竟上了年纪,每周对着镜头讲一个小时,力有不逮,可以理解。他现在专心做他不久前上线的观复App,他现在全是活一个乐儿,就想把古玩收藏的知识尽力传播。

王蒙老爷子依然健在而且笔力不减,他可能是我认知范围内笔力最持久的中国作家了,很少有作家在功成名就、衣食无忧的耄耋之年依然能保持这样旺盛的创作力。

本文来自 无犀之谈

窦文涛和他的朋友们,这一年都活的很好,很自在。

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可是,我们的生活中被突然剥夺的那一小块儿,终究还是没有东西能填补上,一年了,空空的,不生寸草不沾蝇蚊就那么空着。

我的手机里还存着很多很多期历年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偶尔想起来,闲暇时,会找出来播一两集。

中国,再也找不到一档清谈节目,可以把语言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可以让聊天成为一门艺术。

哪怕是被网友们称做锵锵三人行plus版的圆桌派。

区别在哪里呢?

区别就在于,播放的平台。

你懂吗?你懂的。


如果你是锵锵的老客,你就会懂这句话,我不能说再多了。

锵锵三人行是敢和时间、时尚、时事较真、叫板、叫嚣的节目。

圆桌派,囿于其商业操作性和播出区间,不可能有这样的特质。“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就是这个意思了。

本文来自 无犀之谈

怀念与祭奠之余,我更想说的是,锵锵三人行其实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一年,它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存在着。

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还是要敢说,还是要敢大声说,只不过,说话的方式变了而已。

你依然可以从道长的音频节目中听出他对现世与现实的不屑与不妥协。你依然可以从许老师点评鲁迅的字里行间明白他对国人与时事的小情绪。你依然可以从马博士对古今大家的解读中了解他照进现实的思路。你依然可以从马爷的人生感悟和古玩展示中汲取生命的养分。还有,你依然可以重读王蒙老爷子的《青春万岁》

《锵锵三人行》停播一周年,依然是中国思想的边界,没有其他任何一档节目有能力、有勇气去冲破这道边界。

在这道边界上,一道横碑之下,有一颗名叫窦文涛的种子。

种子会生根,会发芽,会长成参天大树,会结出丰满果实。

我望之中国

总有后生不倦前程

总有来者竞嗣新章

这,就是《锵锵三人行》曾经存在过的最大意义。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ps/本文发布之前,突然想到,在被“这就是XX”“中国好XX”“XX去哪儿”“XXX女生”之类的综艺潮和一众尔虞我诈的清朝娘娘裹挟着的中国大陆,怎么可能还会有人愿意认真、走心地去做一档那样的清谈节目呢?

怎么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