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灸法篇—— 内科疾病 42.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概述】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症状不一。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膀胱感觉的丧失,膀胱内尿量可以积到 1000 ml或以上而患者毫无尿意,排尿次数减少;其次出现逼尿肌功能的减弱,排尿无力,残余尿量进行性增长,通过超声检查常可以发现残余尿量在 150 ml以上,有涓滴失禁;晚期则出现大而无力的膀胱,涓滴失禁,继发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导致尿毒症。
【现代灸疗文献】
1.艾炷灸
(1)卢洁荷等穴位温灸并低频脉冲电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68 例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治疗。①艾灸。取肾俞(双)、三焦俞(双)、气海、关元、水道(双)。隔盐灸,每穴5壮, 1次/天,14 天为1个疗程。②低频脉冲电治疗。采用低频脉冲电糖尿病治疗仪,取穴∶肾俞(双)、阴谷(双)、三阴交(双)、气海、关元,回路∶涌泉穴,次/天治疗,14 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应用 2 和方法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选用第 1种方法治疗台疗1个疗程后评定效果。治疗组显效 27 例占 74.91%,有效7 例占 20.59%,总有效率 100%讨照组显效 13 例占 38.24%,有效 116 例上 47.06%,无效5例占14.70%,总有效率 85.3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卢洁荷,王秀清,乔平穴,等.穴位温灸并低频脉冲电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6(3)∶18~19)
(2)苏秀海等采用艾灸合低频脉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艾灸取肾俞、三焦俞、气海、关元、水道,隔盐灸,每穴 5壮,每日1次,14 日为1个疗程。WLTY22000 糖尿病治疗仪∶穴取气海、关元水道、膀胱俞、三阴交、涌泉。本治疗仪有9条输出导线,导线的末端与贴在穴位上的电极相连接, 8个治疗电极与1个回路电极(涌泉穴)分别形成闭合回路,通过输出脉冲电流刺激穴位起到治疗作用。每个穴位刺激 4 分钟,每次共 32 分钟,每日次,14日为1个疗程。治疗 1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显效计 16 例,有效 14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3.75%。(苏秀海,李文东,芦洁荷,等 .艾灸合低频脉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32 例 .中国针灸,2006,26(9):665~666)
2.艾条灸
(1)何乐中采用电针配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第 1 组取肾俞、气海俞、次骸、秩边、委阳;第 2 组取气海、中极、横骨、大赫、阴陵泉、三阴交。2 组轮流交替实用,1 日取1 组。穴位常规消毒后垂直进针,均采用提插补法。秩边、次醪要求有触电样针感向小腹部膀胱处放射。得气后用 G6802-5 型电针仪,1组穴位肾俞接正极,次醪接负。2 组穴位时横骨接负极,大赫接正极,使用疏密波,以肌肉轻微跳动,病人可耐受为度。电针使用 20分钟后起针,用艾条悬灸以上穴位 15 分钟,以皮肤潮红,病人感觉温热舒适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 天。28 例病人经2 个疗程治疗后痊愈 8 例,有效 18 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达 92.8%。(何乐中.电针配合艾灸治疗
遵循《壮医药线点疗法》一书中所取穴和操作方法取穴∶关元、命门、足三里(双侧)、气海、中极、三防交、阴陵泉(双侧)、百会,每天1 次,10 天为1个疗程。结果 显效 25 例(52.1%),有 效 17 伍(35.4%),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 87.5%, 48 例治疗最短1个疗程,最长 35 天。(朱红梅.出医药线点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48 例.广西中医药 2002,25(5):22~23)
【按语】
(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而致支配膀胱逼尿肌即尿道括约肌的交感、副交感神经损害,膀胱收缩功能下降,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排尿功能减弱,残余尿增多。本病在中医归属'淋证'、'癃闭'范畴。是由于消渴日久,膀胱气化不利,无力蒸化尿液,故表现为尿频、点滴不下,继则闭而不通,后因阴损及阳,肾阳亏虚,肾气不固,固摄失权,小便自遗。
(2)从取穴来看,多取三阴交、足三里、中极、关元、气海穴温针灸。关元为任脉之会穴,主人身元气之根,而且是督脉交合之穴,为卫气、营气流通枢纽;气海为人体生气之海,二穴合用增强固本扶元之力;中极属任脉,为膀胱募穴,有培补肾气利膀胱的作用;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之会穴,统治三阴经病,可通调膀胱之经气,既能健脾化浊、助运化,又能养血柔肝、滋阴益肾,是治疗泌尿系统的要穴,并可增加输尿管蠕动;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配合足太阴脾经三阴交穴,表里二经配合,益气行水。众穴同用,共行温肾健脾益气、化气行水利尿之效。施以艾灸可温补肾气,温热下焦,使气化有司,三焦得培而使膀胱得以恢复。
(3)由于糖尿病及神经源性膀胱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常有自卑、消沉、恐惧、烦躁不安、急躁易怒等情绪,根据患者的不同情绪变化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体贴关怀和安慰患者,使患者消除疑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