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麟聊教研|“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五个“问与答”

“导、学、练、展、评”目标导学课堂倡导教学做到“启智诱导;学思联动;知行统一;教学合一”。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和开展。还是需要我们立足课堂践行中注意五个“问与答”的思考。

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悟而学

1.基于学生的“问与答”:
学什么(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
为什么学(育人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
怎么学(学习方法)--方法与过程。

学习任务明确,目标定位关注了“学科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设计关注了五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形式、效果。清楚的知道“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

2.基于教师“问与答”:
“为什么教?”
“教什么?”
“怎样教?”
“教到什么程度?”

导学案――导学线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遵循“先学后教,因学定教,为学而教,不教而教”的原则。

导学设计

3.基于教学过程设计“问与答”:
“我要到哪里去?”
“我怎样去、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我真的到那里了吗?”

“五线”:目标线、探究线、思维线、情感线、价值线明确。依托学科核心知识,路径设计基于学科核心活动,学习单、任务单设计体现“情境、任务和活动”的整合设计。整体过程设计关注学生的发展,严格把握课标的基本理念——“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的教学理念。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致力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已有知识(概念)和观念(元认知)作为新教学的起点,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认知建构的机会,乐中学,在“学”中生成,在“学”中生长,在“学”中生活。

4.基于学科“问与答”:
渗透学科的“学以致用”的味道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和持续和学科学习力?

“任务驱动,问题导学”,问题设计呈现“知识、推理、探究、批判”思维展示。教学中渗透“学科味道”提升学科学习力:学科实践(方法);学科观念(对象);学科思维(内容);学科价值(目的)。从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走向了学科思维为中心的教学。

课堂有“三思”

5.课后教学反思“问与答”:
①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目标合理,时间效率有保证,过程方法科学,情感价值观有良好的共振、共鸣。

②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关注学习的效率问题,目标任务堂堂清。

③让学生怎样获得?
学习过程体现“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关注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重视“六式”教学――诱思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评价式。切实做到先学后教的预习化、课堂对话的常态化、学生合作的小组化,无限放大自主学习和课堂展示,真正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权利。

④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人人清”达成情况,做到人人达标,若有存在不足,有什么补救措施。

总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两个关键词:“自主”“开放”。
“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且能深入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勤于动手实践去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获取经验、发展能力。

“开放”,既指教学理念开放,也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开放,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立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发展的基本立场,课堂体现“深度的对话”:
重“诱”,教师循循善诱,发挥主导作用;
重“思”,学生能自主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思维活跃,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重“探”,即探索,以观察或体验(实践)操作为主要方式;
重“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重“学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和阅读、思考、表达三大学习习惯的方法指导。

把握好这两个关键词,好课堂你自有感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