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热气球,“要命”的浪漫
一直以来,热气球都是浪漫的代名词。
和朋友或者爱人在热气球上互相依偎,从高空俯瞰一切或者远眺一望无垠的远方,光是想象就觉得无比美妙。
也正因如此,在云南,乘坐热气球俯瞰腾冲当地的火山地貌也是腾冲文旅重点宣传的项目。
可是,11月30日11时25分,该公园火山景区内在热气球活动结束后,却发生了一起坠落事故。
随后,有网友提供了一段来自现场的视频,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据悉,在“云南飞火山通航空俱乐部”的经营项目——热气球活动结束后,在3号飞行场地外侧约10米处的旅游道上,地面工作人员准备收起热气球时突然刮起大风,导致热气球被风吹起再次升空。
从视频中能看出,有一名地勤工作人员未及时放手,被带到空中后顺着热气球安全绳滑下,最后坠落地面身亡。而整个坠落的过程持续了较长时间,围观者也不断发出惊呼声。
尽管医护人员及时赶到了事故现场,但坠落的工作人员已经当场失去了生命体征。
当时飞行活动已经结束,燃烧器也并未工作,出事的工作人员试图拽着绳索把球拉回地面,本来下一步就该是固定和放气了,可突如其来的强阵风把球带起来后,没撒手的工作人员才被带飞了。
有人说,工作人员可能是担心热气球没了自己要担责要赔钱,想用自身重量压制住球,结果高估了自己的体重,低估了风力。
也有人说,他可能是慌了,或者是一时没反应过来,可是热气球上升速度太快了,后面更加没机会放手,所以才紧紧抓着绳索没撒手。
但是,一般来说,热气球降落地面停泊时,需要地勤人员帮助,通常由四人左右驾驶小卡车跟随飘飞的气球,预先到达降落点。
当热气球到达降落点后,需将其与吊篮、压舱物连接在一起,而吊篮当中需要有工作人员留守,直到缆绳、压舱物连接在一起才能熄灭火焰,下吊篮。
可是视频当中只有死者一人被热气球带走,吊篮当中一个人都没有,到底是景区安排的工作人员少于安全标准?还是工作人员自己进行了违规操作呢?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部门迅速介入了事故调查与善后工作。目前,涉事的火山景区已经停业整顿。
可是,因为热气球导致的悲剧远远不止这一例。
就在两个月前,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在湖南株洲悠移庄园热气球飞行营地,也有一位大学生李某不幸坠亡,事故原因与腾冲这起悲剧也十分相似。
因受疫情影响,湖南茶陵县乐翔航空运动俱乐部一直没有营业,好不容易等到了国庆节期间,面对庞大的游客量,飞行营地自然不想错过这波热潮。
而由于营地飞行员比较少,10月2日,俱乐部首次招收了多名兼职大学生,他们主要负责地勤、引导游客等工作,一天的薪资是120元。
10月2日8点,李某到达飞行营地后,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对他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培训,讲述了各个注意事项。
到了11点半时,一名飞行员坐在热气球上,热气球向上升起。坐在热气球上的飞行员一开始并未留意到这名大学生,直到地面上有人发现那个大学生并一直大声呼喊。
飞行员发现李某后,双手抓着吊篮的边缘试图去拉他。可是没等他被拉进去,也许是出汗或者手滑,脱力的他瞬间就掉了下去。
事情发生后,网友在替该学生感到痛心的同时,对于该飞行俱乐部也是质疑声一片。
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我们对他们进行培训时就教授了这个过程,但他没有按培训的方法办,就是说当时大家都没有压篮子、都松手了,但他好像没注意,还抓住这个篮子,然后跟着热气球升上去了。”
为什么有危险性质的工作可以聘用经验不足的学生当临时工来操作?
为什么该大学生会在气球升空时还一个人抓着篮子,没有统一放手的信号吗?
就算是这位大学生没有按照培训方法做,可是仅仅用时一小时的培训过程到位吗?
培训的时候是否特别强调过“一旦篮子升空离地立刻放手” ?还是告知了学生“一定要紧紧拉住篮子不能松手” ?
据悉,情况发生后,飞行员迅速下重了,热气球也在迅速飘向地面。坠落时热气球离地面的高度大概十几米。
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是救护人员赶到时,“在现场,他已经不行了。”
生死就在几秒之间,有人说,也许李某多坚持几秒钟,就能活下来了。毕竟他还只是一个21岁的少年,本该有明媚的未来和大好的前程。
可悲哀的是,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否则,去年国庆假期期间,在山东烟台马家沟景区,那对因热气球空中爆裂而不幸坠亡的母子,或许就不会坐上那个热气球了。
该妈妈带着3岁孩子坐系留式氦气球观光体验,结果系留绳松了,一路往上飞,地面地工作人员也无计可施。
于是,围观者在下面感叹、惊呼,眼睁睁看着气球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在高空爆炸了,母子二人从万尺高空坠落地面,全部当场遇难。
据目击者反映,当热气球刚开始上升时,升的还不高,依然能看到上面的人,那位母亲用几近绝望的声音声嘶力竭地哭喊:“救命,救救我,救命!”
然后气球开始离地面越来越远,渐渐地就听不到她的声音了,母子二人地身影也变得越来越渺小……
这个画面何其恐怖?如果坐在身边的孩子说一句:“妈妈,我好害怕。”母亲会是怎样一种心理状态?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又会是何等的无助、恐惧和绝望?
中国民航局自由气球飞行检查委任代表程鹏曾表示:“热气球分为自由气球和系留式两种。目前国内景区经营的项目中,有80%都是系留式的热气球。”
自由气球式的热气球冷却了之后总是会飘下来的。而各种作业或者观光用的氢气球和氦气球,越往高空飘,压强越小,如果是廉价品飞到一定高度就会因为压差而爆炸……
虽然系留式气球的安全性理论上更高,但也有不可预测性。工作人员的不专业或管理上的经验欠缺,都带来潜在风险。
此外,相关的专业法规文件大多针对气球自由飞行,几乎没有提到系留式热气球的规范。这也就导致了关于系留式热气球的飞行员是不是要有驾驶员执照,设备是不是民航局批准的设备等等规则,界定都很模糊。
而这两种不同方式导致的悲惨案例近年国内都发生过,在吉林、桂林、西安等地也发生的热气球事故,还导致了不同程度的伤亡。
其中有一位连人带球都失踪了,警方寻找好几天未果,最后连家人都打算放弃搜寻了。
通过这些事例看起来,好像热气球十分危险,一旦发生事故人就可能死亡。但其实也有一些幸运的人在危险中捡回了一条命。
西安白鹿仓景区10月7日发生了一次立球后强阵风意外起飞事故,把一个工作人员带上了天,但还好热气球飞得不高、吊篮里有人且应急处置也及时,最终该工作人员安全落地了。
2017年吉林接连发生至少3起氢气球意外升空事件,都是因为系留绳松了。
其中有两起事件的主人公都很幸运,一位男子飘了上百公里后,发现手机信号便迅速联系到了民警和厂家,最后找到应急放气阀门迫降成功。
还有俩人本身就有操作经验,于是自己就直接降落了。
其实,热气球曾被国际航空联合会列为“最安全的飞行器”。
但世上没有绝对安全这回事,再发达的技术、再完美的数据都可能因为气象、风速、设备、燃料及操作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而造成伤亡事故。
除热气球外,彩虹滑道、玻璃栈道、高空速滑、悬崖秋千等景区网红项目,近年来也频频发生各种事故。
一些景区为了省钱省事,没有把安全性检测与设备维护的工作做到位;或者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设施设备的质量并不过关;又或者是使用者操作不规范或者一时疏忽……
一旦意外发生了,后果你能承担的起吗?幸运儿是有的,但一定是你吗?你敢用生命为代价在死亡的边缘试探吗?
如果你的回答都没有那么肯定,那么下次再遇到什么“网红项目”时,就请多多掂量掂量吧。
毕竟气球一旦升空,再掂量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