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 | 忽文静:怀念手写的温暖
忽文静
收拾旧东西,打开柜顶上尘封已久的红皮箱,里面是十多本日记和上百封书信,装满了整个青春的美丽和忧伤。望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字迹,一下子恍惚起来,作为70后的我们,曾经是那么热腾腾地写信,热切切地回信。那时候,时光很慢很慢,多少个夜晚,我们坐在灯前,涂涂改改,时而微笑时而蹙眉地用心去写一封长长的信,贴上邮票,把它快乐地放飞,然后甜蜜地等待着它的返航。三天,五天,期待的信如期而至,轻轻撕开,心房突然被幸福胀满。
保存的信件中,一半以上是一个从没见过面却又熟悉得如邻家二哥的朋友,写信时间跨度八年之久,我从一个上高一的小丫头写成了了一名合格的医生,他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写成了一家大报的首席记者,写信的地址由郑州到上海,再到广州。他用的大多是带有报社字样的信笺,偶尔会有出其不意的纸张,可能是宾馆的便笺,也可能是小孩的作业本,最好笑的还有烟盒,信得话题五花八门,很纯洁很美好,与风花雪月无关,也与相思爱情无关。其实认识他很偶然,当年我们两个的文章很巧合地发在同一张报纸的版面上,更巧合的是我们都有一个很可能属于忽必烈后代的奇怪姓氏。当年他的信让一直自卑叛逆的我内心和眼界一下子开阔成天空,而我的信给他带来了温暖和愉悦。
作为一个作者,现在仍旧会收到各种信件,只可惜外面的信封永远贴着打印好地址和姓名的白条子,即使约稿信,也是那冰冷的印刷体,没有一丝温度。网络的存在,让人与人之间遥远的距离变成了“天涯咫尺”,即使远离千山万水,也不再有相隔千里之感。邮箱、QQ、微信,短信,联系起来一个比一个快捷方便,只是总感觉好像丢掉了一些温馨美好的东西,再没有了放飞的期盼,等待的焦虑,收到信的欣喜;再没有了想象着那封信走到何方,何时能回返;再也没有了轻轻的撕开信封,看着熟悉的字迹,忽一下子体会到什么叫见字入面;当然再也没有了那份直抵我们的内心的带着指尖的温暖。
多久没有收到手写的信了,又有多久没有写过信了,一年,二年,算算竟然有十多年了吧。最后那封信应该是在十年前,那时博客刚出现,圈子中聚集了一大批喜欢文字的人,认识的一位博友在生日的那天突然给了我一份惊喜,一封足足写了十三页的信,虽然内容有十页是我的命题文章,但仍旧幸福满满。此事晒到博友圈后,被善意地取笑,最后都感慨,还是手写的东西温暖,它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珍贵与惊喜,那种感觉很宝贝,因为它承诺的好多东西不再是内容的本身,而是内容之外那些诸多的美好。
突然怀念这种手写的温暖,我知道我的想法很老土,可是我们曾经是多么喜欢这种老土的方式。只是在这物欲横流,香风毒物的社会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不为利来就为名往,有谁还会去认真地读一封废话连篇的信呢?有,应该有吧,最起码我的生命中应该有三位朋友值得我这份手写的温暖。
翻翻寂寞的笔筒,钢笔哪去了,信纸哪去了?算了,还是拿起手机微信吧。
忽文静,笔名飒飒,石家庄人,典型70后,胸无大志,随心淡然,得过且过,爱好花草、读书和旅游,偶尔写写豆腐块发表,相信良善会开花,信奉世上一切美好的有爱的东西。
快捷阅读,点击标题即可
本月《就读这篇》回顾
原鄉書院名家专辑快捷阅读
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迟子建|格非|贾平凹|老舍|李佩甫|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非按以下提示投稿者,请恕不予阅稿!
1、请在投稿邮件的主题中标明“独家授权原创首发”,格式为:“独家授权原创首发+体裁+作者名+作品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