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读不写,读书就少了许多快感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16 篇原创文章

我从不否认读书是一件私事,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式。

比如有的人喜欢在温暖的午后趴在草坪上读书,有的人喜欢在安静的咖啡馆里读书,有的人喜欢卷在被窝里读书……总之,在大部分人眼中读书是一种轻松自在的享受。

以上提到的这些读书方式我都长时间试过,虽然读起来极度舒适,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直到后来我开始动笔写了之后,才发现之前的读书缺少许多快感,这是只读不写的人体验不到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只读不写,即使读再多的好书也容易忘记,有的书相当于没读过一样。
说白了那不算真正的读书,只算把一本书翻完而已,就不可能把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顶多是一个标榜读万卷书的书虫罢了。
我多年前就是这样的书虫,十几年时间读了两三千本书,读的大部分书像水过鸭背,不留痕迹。
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多写,从简单的摘录写起,接着写批注,写读书卡片,写读后感,写拆书稿,写书评,才发现读书的收获离不开写。而多写,则给读书带来了许多快感。
1、写摘录。即把自己认为优美或有道理的句子抄写下来,标记书名和页码,方便今后查阅和写作时引用。
摘录虽然看起来简单,只需原封不动地抄写,最多手累且多花时间,但是抄写一次就多了一次理解原句的机会,也慢慢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是最笨,效果却很好的方法。
2、写批注。即在书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理解,少则写「赞同」之类的词,多则写几十上百字的内容补充,加深了对某一行某一段的理解。
这一步比摘录要难一些,它注重的是加入自己的思考,一般读书人最爱用这种方式,你若有兴趣可以读《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看看他是如何写批注的。
3、写读书卡片。我一般读完一个小章节时,就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即读了某一个比较重要的章节就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相当于让自己二次理解书中的内容。
如果写不出来就说明自己没读懂,需要继续读直到理解为止,这是我玩得顺手的读书方法,不过不适合读小说,因为小说更注重情节。这个月底我将写五篇长文介绍读书卡片的各种写法。
4、写读后感。读完了一本书,在没有忘记书中内容之前及时写一篇读后感,相当于总结自己读书的收获,最少 500 字。
我写最长的读后感有一万多字,三四千字的也不少,写作时很烧脑,但看到自己写的文章还是很欣慰的,每次回读都有一种小小的快感。
5、写拆书稿。我曾写一篇介绍如何写拆书稿的长文叫《你问我如何写拆书稿》,在网上可以搜索到。我写拆书稿不是为了投稿,也不会让拆书影响了读书的兴趣,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输出的方式,让自己更深入读懂一本书。
我一般把书通读 1-2 遍,再一章章写拆书稿,尽可能把某一章节的知识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去理解书中的内容。
6、写书评。书评最难写,难不在于写多少字,提出多少观点,而是认真读书之后真正理解了作者的意思。

只有在读懂了的基础上,才能评论,否则就容易人云亦云地赞美或批评,都有失公正,而不在场的作者也有口难辩。
不过当你读透了一本书,写起书评就轻松得多,甚至提出超越作者的见解,你收获的读书快感无疑是最大的。
由此看来,从一开始的写摘录,到最后的写书评,你一定发现每个步骤都是从易到难,读书的收获也是螺旋式地上升。
这个过程就是读书快感逐渐增多的过程,因为当你超越了最舒服最自由的读书方式之后,就慢慢超越了这阶段的一部分读书人。
当你习惯了多种读书之后的写作方式,甚至写了一百篇以上书评时,就有一种提前登上了山顶,看着还在山脚下挣扎的小伙伴的成就感。
而这种成就感,便是读书动笔之后带来的快感。如果你只读不写,读书一定少了许多快感,甚至读书的收获也微乎其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