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放排最怕“鬼拔棹”一旦遇到,放排的把头基本上难逃活命
东北木帮砍伐大量木材之后,需要“放排工”将木材运出去,但放排工可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行当,据说他们在放排时最怕遇到“鬼拔棹”,一旦遇见必然九死一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东北木帮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大行当,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对于木帮里的成员而言,能够顺利活下来的人才是真正的“状元”,因为没真本事的人早就一命呜呼了。木帮分为两种,一种是“伐木帮”,另一种是“放排帮”,伐木帮专门负责砍伐树木,并将砍伐完毕的树木简单运输堆砌在河边,至于运输的工作,需要排帮来担任。
“放排”指的就是利用江水冲击力流放木排,并将其运输到指定的地点。放排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相比于民国时期的大多数工作而言,其苦累程度及危险性都能排至前几名。放排的时间短则数月、多则一年,在此期间,放排工不仅要风餐露宿,还要时刻注意水流的动向,保证木排能够正常通过一些险要的关口。如果处理不及时,不仅货物会被水流卷走,就连自己的性命都有可能保不住。
放木排有着严格的规矩,分别是“三不走”,即“黑天不走、大雨大雾天不走、大风天不走”。当然,以上“三步走”还只是属于“基本操作”,放排最大的危险往往是隐藏于无形之中。颇有经验的放排工都知道,放排最可怕之处在于过“鬼门关”,换句话说就是过一些水流湍急的关隘。浑江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放排江道,江路上关隘星罗棋布,包括“门槛哨”、“小孩哭”、“妈妈叫”、“地瓜垅”、“裤裆叉”、“纺线车子”、“牤牛哨”、“老虎哨”、“秋皮哨”等等。
据老放排工回忆,在诸多险要的关隘之中,最可怕的就是“门槛哨”,它的形状类似于一道门槛,其形状颇为弯曲,木排一旦行至此处,都会一头扎进水里,直到一刻钟的时候才会浮出水面。此时就是考验放排工能力与技术的时候,一旦操作不好,“翻车之祸”在所难免,老放排工就曾在此处遭遇了惊魂一刻。
当时的老放排工还只是一个小伙子,他专门以放排为生,凭借着自己高超的驭排本领,在周围木场中闯出了名声。但在一次放排过程中,老放排工差点就命丧于“门槛哨”,只因他遇到了“鬼拔棹”。所谓的“鬼拔棹”,就是船棹支撑河底吃力的时候,棹头被卡在江底石头缝中动弹不得。老放排工行至“门槛哨”时遭遇鬼拔棹,即使用尽全身力气也无法将船棹拔出,但木排仍顺着江水向前快速运动,他当机立断撒手放开船棹并低头避过,却因为身体活动太大导致落水。
老放排工水性极佳,他在江中憋气一路跟着木排游动,但随着体力的透支,他不得不将头探出来换气。可就在他即将探出头的一刹那,一方木排冲着他脑袋的方向急速驶来,老放排工下意识地低头,木排从其头顶飞速掠过,削去其头上的一块头皮。老放排工不顾头上鲜血直流,立即用双手搭住木排勉强爬了上来。直到后来,老放排工才坦言,如果当时自己不是反应迅速,恐怕自己的半个脑袋都要被削掉。
可惜的是,与其一起放排的三个弟兄却被江水卷走,从此下落不明,推测他们可能是凶多吉少。自此之后,老放排工再也没有放过排,而是带着积蓄回家务农,老老实实在家种地。老人在临去世之前说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话,“其实我能活到今天是上天的恩赐,否则我也会与弟兄们一样陈尸江底”。
参考资料:《关东木帮》曹保明著 长春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