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樟柳神
樟柳神
从前有个人叫张大眼,是个替县衙收赋税的里正。某天,他五更起床,进城送秋天的租税。当时天气还很热,黎明清风拂面,非常舒适。走到某村,太阳升起,热了起来。他看到路旁有家茅舍,还没开门,主人可能还没起床。门外有个豌豆架,青青的豆藤已经快爬到柳树枝上。下面有两张石凳,非常干净,露水还没干。张大眼用手帕擦去露水,坐在石凳上打火抽烟。
忽然听到架子顶上有人唱歌,声音啾啾像秋天的知了。仔细听听,歌词唱的是:“郎在东来妾在西,少小两个不相离;自从接了媒红订,朝朝相遇把头低。低头莫碰豆花架,一碰露水湿郎衣。”
张大眼大吃一惊,到处寻找,看到一个木头雕刻的小孩坐在豆花上唱歌。粉脸红唇,眉清目秀,正笑容可掬地看着他。脖子上还拴着一缕头发,另一头系在搭架子的芦苇上,小孩儿逃不掉。张大眼知道这是章柳神,被主人拴在这里吃露水,屋里肯定住着一个懂法术的人。他听人说过,章柳神能预测将来的事,非常神奇。因此,张大眼把头发扯断,抓取章柳神离开。
远远看到城墙了,章柳神在他手里跳跃不安。张大眼将小人儿放到斗笠里,这才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小人儿又开始唱歌:“张大眼,好大胆,来捉咱,一千铜钱三十板。”反复就唱这一句。张大眼心想:“我收的赋税既没缺少,也没延期,哪能被打?”所以也不细问,继续往前走。
刚进城,碰上县令王某出行上香。县令看张大眼行色匆匆,怀疑是小偷,就喊随从把他抓住。问他是谁,是干什么的。张大眼平时就口拙,惊慌之下一时说不出来。县令生气,说道:“肯定不是善类,先杖责三十。”张大眼被当街杖责,他想起章柳神唱的歌,不由笑起来。
县令问他笑什么,张大眼说:“小人知道今天有这三十板子的灾祸,果然被打,所以发笑。”县令详细审问,得知前因后果,把章柳神要去,然后赏了他一千个铜钱。
从此,县令审案的时候都把那个小木人儿放在帽子里。对原告被告的说辞明朝秋毫,就好像亲眼目睹案件的发生。人们都认为他有如神明,却不知道是因为帽子里的章柳神。王县令死后成了本地城隍,还是非常灵验。
懊侬氏说:我有个亲戚去苏州,从巫师那买回一个章柳神。当问他大一点的事情,不是沉默不语,就说不知道。而关于鸡鸣鼠盗的些小事,却不用问就喋喋不休。以致到了晚上也不住口,让人睡不好觉。悄悄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章柳神说:“我怕惹祸呀!”唉,鬼神都怕祸从口出,何况是人了!《夜雨秋灯录》
【原文】张大眼者,催租隶也。一日五更起,贸贸入城完秋赋。时正酷暑,晨风清凉,行至秋稼湾,日渐上,热甚。路旁有人家,茅舍闭门,主犹酣寝。门外搭豆花棚,蔓延接髡柳,下有两石凳,颇洁净,露水犹湿,遂拭以布巾,就坐小歇,钻火吸烟。忽闻棚上有歌者,声啾啾如秋后知了吟,倾听之,歌曰:(歌词见译文)。大眼闻之,骇诧欲绝。周细讯,则一小木雕婴孩,粉面朱唇,目清眉秀,长二寸许,跃豆花上,笑容犹可掬也。然却为一缕头发系颈,扣棚隙苇叶上,不能逸。大眼心知其为樟柳神,必茅屋中有术人止宿,夕系于此吃露水耳。素审其灵妙,能报未来事,即断发擎腕中,戴笠西行。
将见城垣,腕中跃跃若不安,急珍藏于笠内,果安。旋小语曰:“张大眼,好大胆,来捉咱,一千铜钱三十板。”言之不辍。大眼心计完纳不亏,何至于笞责?听言如不闻。
甫进城,邑宰王公,适呵导出行香,见大眼心急足忙,疑为匪,呼从者执之伏地。问伊谁,大眼语钝滞,喘息流汗,不能达。宰怒曰:“非良善也,盍笞三十!”大眼伏街上大笑,宰问:“笞必痛,何反轩渠耶?”曰:“小人预知有三十板之厄,今果然,始笑耳。”宰婉讯之,大眼具述己为租隶,路得樟柳神,预告受杖等语,宰命以神献,大眼即于笠中,取出呈上。宰舆中详审,知有灵,立命赏给青蚨一竿,以慰其冤责。 宰由是听狱,必以神置帽中,坐堂皇,为两造预言曲直,如目睹。人争诵神明,比诸虚堂悬镜,无微不烛,而不知公帽中有樟柳神也。公卒后,为乡里城隍,甚灵。
懊侬氏曰:近有人亲往姑苏,从巫蛊家买一樟柳神而回,意可以未卜先知矣。讵神殊缄默,所报者无非鼠动鸡啼鸦噪等事,且夜伏枕畔,哓哓烦琐,搅梦不酣。及问以他事,稍有关系者,皆对以不知。私问何故,曰:“惧祸耳!”噫!鬼且惧祸,人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