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夫道本无极而太极者也,无大无细,非大非细,即大即细,固有言思拟议所不能罄者。若强以大名之,则“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乎天地之间”是。如欲以细状之,则“无名之朴,至隐至微,藏于太空之际”是。其在人也,得之则生,失之则死。要皆自无而有,由微而著,盖以微者其原,而大者其委。与其言大以明道,不如言细以显道也。所以太上曰:“天下皆谓我大。”夫“我”即道也。道本无方无体,今以大称,是道有方体可拟,似不相肖。夫惟大莫名其大,故不肖。人之所谓大,若欲形天之道、肖我之身,自开天以至于今,体天立极、阐道明教之圣人久矣乎,皆以无极之极、不神之神、至细至微而为道也。顾道如此无声无臭、恍惚杳冥,学者又从何下手哉?太上曰:我有三宝,持而守之,拳拳不失,宝而珍之,念念不忘,则可返本还原,以复维皇之诞降。三宝者何?一曰慈,慈即仁也。仁慈蔼蔼,为天之元,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且统乎四端,兼乎万善,仁在其中,即道在其中,充之至极,可以包罗天地,贯注古今,此为金丹之本,修士所宜珍念也。顾其道及乎至大,其机起于至微,若不知万念俱忘、一灵内照,徒务广而荒,求博而泛,于仁无得,于道无有焉。惟反求诸己,笃守于心,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守约施博,古所谓“得其一,万事毕”,非此俭欤?夫俭为求仁之方、修道之要,学者既知其慈,尤当养之以俭,始可与道同归。虽然,使自高自大、不有谦和之度,则在内只知一己,在外渺视诸人,自诩聪明,矜言智慧,居然以先知先觉自命,往往视天下人无有能处己先者,究之性不恬静,气不和平,而欲丹成九转、道极九天也,难矣。古云修丹要诀以灵觉为道之体、冲和为道之用,庶在在处处不敢为天下先也。且夫慈也者,人心之良能也。尽一己之心以立万物之命,誓愿何其宏也!养寸衷之性以求万物之安,精力何其壮也!是守慈之人,即养勇之人。曾子谓子襄曰:“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非一片仁慈毫无私屈者能有如此之大勇乎?必所守者约而后所施者博,是非约无以为博也。惟能慎举动,省思虑,致一心于方寸,收百体于丹田,绵绵密密,不贰不息,继继绳绳,无怠无荒,自然修其身而天下平。非俭何由广乎?至若不敢为天下先,正谦尊而光,安贞之吉。其能柔顺乎天下,而天下莫与之争,即能顺承乎天道,而天道默与以成。非有冲和之德,不敢为天下先,焉能大器晚成如是乎?是知慈也俭也后也皆求道之本始也,勇也广也先也皆奉道之末效也。今之学者不然,舍慈且勇,必生忍心;舍俭且广,必怀贪念;舍后且先,必有争竞;皆取死之道。即或幸存,亦行尸走肉,滥厕人群,其与死又何异哉?总之,慈为人之生理,性所同然,惟能守之以约,出之以和,则慈惠恻怛自出真诚,天下未有不心折而屈服者;惠足使人,仁者无敌焉,尚何战之不胜、守之不固、贻羞于天下之有耶?《书》曰:“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俾之以生以遂,永享无事之天,所谓“天将救之”者此也。《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足见清空一气流行不息,发育无疆,夫亦曰“以慈卫之”而已矣。

  道曰大道,其实无极而太极也。然非从无极之始、混混沌沌中觅出津涯,又安知太极之根、能测其起止乎?学者须先明道原,于不睹不闻之中寻出至隐至微之体,即所谓“虚而灵”者是。顾其细已甚,曰黍珠一粒,又若有可像者。总之,无形之形,无状之状,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即人心中蔼然一片仁慈是也。虽至顽至劣之夫,亦不泯仁慈之性。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修丹岂有他哉?不过守此仁慈而已。何谓仁慈?如齐王见牛之觳觫而不忍,乡人见懦子之坠井而恻然,此皆仁心发端,天心来复。由此思之,此个动机动念无时不有,第恐人不及觉耳。学者从天真发动处扩充行去,自然炼丹有基。但不可务博而荒,只须守约而微,一心皈命,五体投诚,古云“心要在腔子里,念不出总持门。”由此愈约愈博,愈微愈彰,其约之弥精者其拓之愈广也。学者可不以俭为本乎?虽然,俭德为怀,固以约鲜失之良法,苟不出以谦和,又恐躁暴之性起火伤丹,故守约尤须致和,在在自卑自小,不居人先,始为虚己下人,仁心常存,道气常存矣。若不尚慈而尚勇,不务俭而务广,不居后而居先,如此则心是凡心,气是凡气,人身虽存,天性已灭,其不死亡者,未之有也,安望我有三宝持而不失乎?且人有仁慈,尤足得人之欢心,以之出战战必胜,以之守城城必固,此即喻临炉进火则烧退六贼三尸,守城沐浴则保固胎婴元神,是柔和之心为炼丹养道之要,况天之生人,予之以生,无不予以仁慈。能克念归仁,长生永命之丹即在是矣。

返回目录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这一章老子继续讲道,讲三宝. 先贴下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 ...

  • 《道德经》第67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 ...

  • 还原版《道德经》第七章:道可左右

    还原版<道德经>第七章全文如下: 道氾氾,其可左右. 万物恃以生而不辞,衣被万物不为主,可名于小. 功成不名有,万物归之不知主,可名于大. 天下皆谓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 ...

  • 道德经67章译文/原文:何为慈悲三宝?为何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六十七章 慈悲三宝章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67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65-67章 老子的三宝

    65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①: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②.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①贼 ...

  • 道德经讲义-注后语-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注后语 此经注毕,呼群弟子而告之曰:目今大道危如累卵,所赖尔学道诸人以撑持天地,救正乾坤.纵说奸匪之徒将有兵戈之动,然天有安排,总不至令尔等有不测之虞也.只怕尔等执德不宏,信道不笃,二意三 ...

  •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悟读述杂【67】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悟读述杂【67】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七章 袭明要妙-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七章 袭明要妙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摘,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 ...

  • 道德经讲义-第十七章 我自然-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七章 我自然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犹兮句言优游感孚,慎重其诰言.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三宝之光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禀阳和之气则生,阴寒之气则死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古人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