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端肩与胳膊拎手的拳病

陈雄

  一、举手端肩的拳病

  在此以《李雅轩太极拳遗著汇编——杨氏太极拳诠真》(陈龙骧、李敏弟整理)书中的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姿势动作为例说明如下:

  比如“白鹤亮翅”练到“重心移右脚,遂上左脚,在右脚之前正东方,以脚尖虚虚点地,同时身势上升,两臂右上左下亮开。”时,右手臂往上亮开的姿势动作就容易拉扯右肩骨往上端肩,尤其是定势。

  又如“扇通臂”练到“右手上挑反老阴掌,置于面之前上方,同时起左脚向前正东方一步弓去,左手以掌心向前平胸伸出。”时,右手上挑反老阴掌的姿势动作就容易拉扯右肩骨往上端肩,尤其是定势。

  又如“左打虎势”练到“退左脚往后西北方去一步弓出,同时左手经左上绕右往下左,经腹前往左上轮转成老阴拳,置于头之前上方,同时右手由前稍往左下前绕,遂即变阴拳沉于裆下。”时,左手经腹前往左上轮转成老阴拳的姿势动作就容易拉扯左肩骨往上端肩,尤其是定势。

  再如“右玉女穿梭”练到“提右脚往左前南方一步弓出,同时右臂往左稍移,遂即收回腋下,然后左手经面前往上掤,翻老阴掌罩于头之前上方,右掌遂即以掌心向前平胸部也往前西南方伸去。”时,左手经面前往上掤至翻老阴掌罩于头之前上方的姿势动作就容易拉扯左肩骨往上端肩,尤其是定势。

  在推手对练中,有改变对方来劲方向的化劲练法。比如说双方都是站右脚在前的四正推手,对方一开始就以“欺人”手法推按我往左侧死角望成背势,说时迟,那时快,我以右掤手顺势走弧往上改变对方来劲方向,使对方推按往上落空而去,接着右手转臂的同时用左手推按对方的右身背肋部。值得注意的是,以右掤手顺势走弧往上改变对方来劲方向时,不要被手端肩,就是说不要因手臂往上高于肩的动作而影响沉肩。倘若肩被手臂端起往上了,则易气浮拔根站不稳而造成化劲失败。

  何谓端肩?意思与耸肩差不多,指把肩膀往上抬起。打拳端肩是个拳病,影响了肢体与意气的松沉,也影响了拳势劲道的传递。不少教学太极拳的老师都会提醒初学者注意这个拳病的,一般来说,在练诸如“揽雀尾”、“搂膝拗步”、“搬拦捶”、“倒撵猴”等大臂低于肩的拳势动作没见端肩,但是当练到“白鹤亮翅”、“扇通臂”、“打虎势”、“玉女穿梭”、“弯弓射虎”中有手往上挥或挑或掤架等动作的拳势时,就出现端肩的拳病了,原因是大臂往上高于肩的动作惯性力拉扯肩骨(含肩胛骨和肩关节)一起向上端肩。也说明沉肩的松功还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然而单是知道拳病原因还不行,还要懂得改掉拳病的练法才行。改掉拳病的练法如下所述:

  1、练习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对拔松开,松腰胯安舒的坐在凳子上,往肩以上扬手或举手的同时以意念腋窝为中心的放松肩胛骨下沉和肩关节下垂,一边松手高一点一边松肩胛骨沉一点、肩关节垂一点,一边松手再高一点一边松肩胛骨再沉一点、肩关节再垂一点,手与肩胛骨、肩关节是下上对拔松沉,如法练了十几天,能练出一点对应的功夫了。

  2、以松身功中的“摇膝转臂”作为单势练习,一手在上的动作是手掌先捧,接着手臂尽量往上穿去,最后是手臂在腰胯往外转的带动之下亦往外滚转,同时另一手在下往下松开划斜圆,这是两手各自上下对拔松开的抻筋拔骨动作,功效也较好。

  3、当打拳练到了手往高位动作的拳式时,把手与肩胛骨视为一对相反方向的劲,用意念引导把手与肩胛骨、肩关节的下上对拔松沉功夫拿出来,然而不宜下重意,能松沉又姿势自然为好。

  二、胳膊拎手的拳病

  有位老练家说:“打拳时别让胳膊拎着手”我认为此言不虚。何谓胳膊?膊为人体部位名,胳膊就是指肩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虽然说“胳膊拎着手”不是很大的拳病,但是确实影响到影响肩松、肘松、腕松、手掌松的功效,甚至有可能影响了胸部、腰部的放松,制约了松身打拳的质量与层次。

  比如:有些人打拳练到“白鹤亮翅”定势时,位于左身大腿旁的左下手老是过于弯曲,未见左手能自然放松往下,这就是“胳膊拎着手”的原因,因此造成拙劲憋在肘部再松不下来。左手应随着腰挑带动的右手往上挥的同时松开左手往下垂落,是一个两手随着身后沉顶对拔劲(下有松腰塌胯,上有虚领顶劲)而上下对拉松开的拳势。

  又如:有些人打拳练到“左搂膝右拗步掌”定势时,位于左身大腿外侧的左下手老是过于弯曲,未见左手能自然往下放松至近似伸直,这也是胳膊拎着手的原因,造成拙劲憋在肘部或腕部而松不下来,左手应随着右手松肩坠肘的向前伸出的同时往下松开垂落。

  又如:有些人打拳练到“右倒撵猴”拳势时,贴近腰部的左手在过渡动作老是过于弯曲,未见左手能短时间的自然松开至近似伸直,这也是“胳膊拎着手”的原因,造成拙劲憋在肘部或腕部而松不下来。左手应是以腰带动往后沉着抽挂。

  又如:有些人打拳练到“左云手”拳势时,位于右身大腿外侧的右下手老是过于弯曲,未见右手能自然松开下落至近似伸直,这也是“胳膊拎着手”的原因,造成拙劲憋在肘部或腕部而松不到手指。右手应随着左手抱圆往上掤撑的同时松开垂落,含捋採之意。也是两手随着身后沉顶对拔劲而上下对拉松开的拳势。

  再如:有些人打拳练到“右野马分鬃”定势时,位于左身大腿外侧的左下手老是过于弯曲,未见左手能自然松开至近似伸直,这也是“胳膊拎着手”的原因,造成拙劲憋在肘部或腕部而松不到手指,用于捋採的左下手宜对应用于掤撑的右上手同时反向展开的。

  欲想不让 “胳膊拎着手”打拳,就得把松肩垂手、松肩伸手、松肩弯手练松到位,“松而能沉”对于姿势中松肩垂手、松肩伸手、松肩弯手的动作较为重要。太极拳名家于志钧在《吴图南太极拳精粹》书中回忆:“吴老告诉我:太极拳就'松’和'沉’两个字。什么叫'松’可难住我了。不用力?不对;轻一点?不对。他让我和他搭手。他说:'你松开!’我轻轻地搭着他的手;他说不对,给我示范。吴老搭着我的手,我感到很沉重,我说:'老师手怎么这么沉?’他说:'这才松开了。’我简直糊涂了,他手这么重,还说是'松开了’。他让我搭上他的手,说松开。我一点力也不用,觉得手非常轻,应该是松开了。吴老说:'你就这样,别动!’他把手撤掉了,我手还在半空悬着。他说:'你这是松吗?要松的话。你手怎么悬在半空呢!’他又让我和他搭手,他让我把手撤掉。我一撤,他手臂叭嗒就掉下来了。他告诉我:'这才是松,你手在半空悬着,是因为你胳膊用着力呢!’一下我豁然开朗,明白了。我以前的松,包括练拳架时的松,全是紧,全是僵。”

  欲松肩,先将胳膊松透。肩关节相对好松,肩胛骨相对难松。但只要肩关节能够由着地球引力松开,由着肘尖的开展而开展,不久肩胛骨也会开。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内劲才能生出。如果胳膊放松到位,初练阶段的肩关节是会感到不大舒服的,甚至有点疼。因为肩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缝隙会因此而拉大,连结骨与骨的韧带会因此受力,而初学者很少有让韧带被抻拉的机会,所以会感觉不大舒服,过了适应期,酸痛的感觉就会逐渐减轻乃至消失。一般来说,手腕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手指会不自觉地僵硬。如果在“起势”的站立直臂放松状态下,肩、肘、腕有被拉伸的感觉,那就是说明你的胳膊与肩关节能松开了。手腕亦会自由垂落,手指朝地。如果适当用点意念引导手指松开舒展,会有领劲又提神的功效。

  怎样体悟松肩垂手呢?可以参考这样的感觉:练到位的松肩垂手,体现在肩胛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没有牵扯的松开下落,欲要肩与手没有牵扯的松开下落,先要肩部、胸部肌肉和手上肌肉筋膜不紧张,腋窝也要尽量放松,手掌、手指松开,自然舒展,有小臂以下松沉较重之感或血沉于手掌或手指发胀之感,整条手是伸直或近似伸直的。值得注意体悟的是:肘只要自然下垂,肩膀就能放松。不要用拙力使手臂挺直,而是手臂松开自然伸直,也不要意念过重的手臂微弯,因为都是僵紧的动作。其实松肩垂手是肩松和手松垂落的自然姿势,肘能自然下垂了,胳膊能松沉了,松肩伸手和松肩弯手也能松沉去练了。

  

  

  修改于2019年5月16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