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粗犷大气、气势雄浑的水墨人物
董振堂(1942—2013),河南邓州人。六十年代初毕业于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长期在新疆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新疆生产兵团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擅长写意人物,也喜画山水画鸟,尤其对西部中国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有着深刻的感受与研究。作品以粗犷、大气、雄浑、空灵而著称,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是中国画坛极具实力的画家之一。
1977年开始参加全国美展,之后又连续入选第五、六、七、八、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7年至1999年,历经三年创作出大型水墨人物系列《边魂》,为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兵团人塑造了一座历史丰碑。2001年5月《边魂》在北京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铁木尔.达瓦买提和杨汝岱为开幕式剪彩。展览受到了首都美术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1998年荣获新疆兵团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0年被评为该年度全国“百杰画家”,2005年,入选西北五省国画百家群星谱。
丹 青 铸 史
——董振堂作品识读
文/邓维东
董振堂其人其作, 早已为全国美术界所熟识。70年代 , 他曾以一幅《春风送暖》参加全军美展, 引起圈内人士注意。80年代创作的《家家喜事多》在全国第五届美展上名噪一时。90年代的《草原月》再获新疆美展金奖。近年来更是佳作不断, 鲜明的绘画风格与艺术成就令美术同行刮目。
尤其是主题性作品《兵团人》系列 ,实在是一项浩大的艺术工程。董先生以近乎狂热的情感沉伏斗室, 用汗水和笔墨描绘着这史诗般壮丽的画卷, 其最大心愿只有一个, 那就是为普通的新疆兵团战士树碑立传。如果说新疆兵团三百多万拓荒人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缩影 , 那么董先生笔下的《兵团人》就是在为这缩影的灵魂写照。
董振堂来自兵团基层 , 对农场的父老乡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那里 , 他曾与职工们同喊 “革命加拼命” 的口号, 一起住地窝子, 一起啃玉米面饼子。他同由全国各地来疆的年轻人一样 , 为建设新疆、开发西部奉献出热血与青春。
许多文学家、诗人为兵团讴歌, 不少音乐歌舞作品也令大众耳熟能详 , 但反映兵团创业历程的美术力作则如凤毛鳞角。身为兵团美协副主席的董振堂为此扼腕,深感不安。
兵团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如何表现?从什么地方切入? 画家紧紧抓住“人”这个生命实体大做文章。他笔下既有典型个人 、生动事迹, 又有群体形象、热烈场面, 并竭力通过人与人的活动实践去揭示生命价值及其精神特质, 这是其一,
其二“屯垦戍边” 是一场创世纪之战 , 苦累伤残 , 流血牺牲都不可避免,画家深知只有大悲壮 ,才会展示大人生 ;只有大结构, 才能生发大气魄,这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能震撼人心的根本所在。《戈壁号子》就颇具代表性,一个平常的劳动场面, 四条壮汉抬着石板行进在工地上。
画家在刻画这组人物时,让他们步履艰辛, 却脚踏实地, 肩负重压 , 并喊着豪迈的号子。豪迈与承受交织, 艰苦与辉煌并存, 凸现了兵团人独有的品质和人格力量, 也构成了兵团人“屯垦戍边” 50年的创业历史 。“人” 是一种生命状态 , 通过这状态去展示内在实质——精神, 才是画家的初衷。
中国水墨画属意象艺术, 它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又重在意象本质阐述。中国的诗词歌赋包括戏剧等艺术都是“尚意”的。董振堂的水墨人物同样继承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重在抒“情”写“意”, 努力挖掘人的内心世界, 以达到 “以形见神”。董先生十分重视形象与动态的设计, 特别强调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董振堂另一个艺术特色是极富艺术张力。纵观他所有的画面, 笔墨简练 , 气势雄浑, 痛快淋漓。在充分发挥自己艺术个性的基础上, 努力拓展绘画语言,注重笔墨的情感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画笔墨自身的审美功能。董先生常说 “骨法用笔” ,说线的力度固然不可忽视,而线的顿挫、流动、粗细 、疏密所形成的动与静、刚与柔、缓与疾的抽象美, 才是最高境界 。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董先生在处理每一幅画面时, 你可以感觉到他是以最能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颜面和手部为重点,其它如服饰道具则不拘泥于 具体结构形象,他把整个表达过程变成了一个 “写意” 的渲泄过程。
在《军垦魂》这幅作品中, 三位拓荒者的形体肌肉如铁打铜铸,作者用笔刚劲有力,用墨凝重浑厚。同时由于线的交叉组合和墨的干湿变化, 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冲击力, 令人为之震撼。
中国水墨人物画有着极高的成就 , 从古到今涌现出了不少画家。改革开放以来, 大批卓有建树的中青年画家 , 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同时, 汲取其它艺术流派之长, 更使当代人物画有了新突破, 我想在这支队列里, 董振堂先生是无愧的一员。
董振堂先生固守着自己深深热恋的这块土地, 关注着社会和人生, 关注着改革开放后的兵团, 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 , 其本身也最切实地体现着兵团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