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乱,痰就来!陈莲舫的医案,教你养心除痰,请欣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看到本文题目,你可能会问,心乱,和痰之间,有什么关系?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这是千古定论。它跟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放下疑问,你来听我讲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陈莲舫。

陈莲舫是谁?他是清代末年的医学家,生于1837年,卒于1914年。这个人继承家学,据说到他这儿,老陈家已经行医十九世了。清朝光绪年间,他曾经五次进京,为黄帝和太后诊病。因为疗效很好,所以被封为御医。此外,陈莲舫还给两广总督张之洞治病,名声大振。

后来,陈莲舫辞官,到上海行医,并且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直至去世。

话说有这么一天,陈莲舫洗漱完毕,正准备倒下睡觉,忽有家人来告,说医馆外有人求医,涕泪俱下,非要见陈莲舫一面不可。

陈莲舫最受不了这个。他索性披上外衣,出去查看。

来者,是一个不到20岁的大小伙子。他说,自己的父亲病得很严重,他再也不忍心看父亲遭罪,所以前来求医。若今晚不得见,他就打算在医馆门口呆一夜,第二天一早第一个去见陈莲舫。

陈莲舫说,那你自己来不行啊,得把你爸爸带来啊!

谁知,小伙子竟然说,父亲得的是怪病,走不了路,来不了。

什么怪病啊?这就是,四肢发麻,肉也跟着颤动!

陈莲舫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他觉得,治了一天的寻常病,还不如治一个疑难杂症有成就感。他戴上行囊,让几个家人跟随,去患者家中一探究竟。

走进病人的卧房,陈莲舫见到了患者。此人斜躺在床上,正哼哼呢。见到陈莲舫,患者就好似想到了什么,忽然龇牙咧嘴,抓住陈莲舫的手,半天挤出来四个字:救我,救我!

紧接着,就看患者面部肌肉抽动,手指也跟着动。

陈莲舫立刻诊脉,发现患者右侧脉滑,左脉弦细。细问得知。患者素来有头晕、耳鸣的毛病,最近这几天,忽然感觉到身体麻木,耳鸣声大作,心中慌乱不已,皮肉颤抖,多梦易醒。

患者儿子告知,他们家世代经商,曾经颇有资产。但是到父亲这一辈,时运不济,家道中落。这患者历来相信神鬼之事,觉得自己肯定是让祖宗们不高兴了,降下鬼魂附在他身上,所以让儿子在祖宗牌位前祷告,求祖宗们延他寿命。但事实证明,毫无益处。

了解到这些后,陈莲舫很快拟了一个配伍。药用:西洋参、茯神、胆南星、潼蒺藜、白蒺藜、半夏、贝齿、夜交藤、丹参、秫米、珍珠母、白芍、陈皮、竹茹。

每一味药的具体用量,史料中未曾记载。

陈莲舫嘱咐患者儿子,第二天就去医馆取药。这病不难治。

就这样,患者儿子第二天把药取来,为父亲服下。当天晚上,患者竟然呼呼大睡。这是好多天来未曾有过的。

第二天醒来,患者欣喜地发现,自己耳鸣、心慌之感减轻,肢体麻木也有所减缓。

接着,再用四剂,患者诸证悉平,竟然可以下地行走。

据说,患者完全康复以后,带着全家到陈莲舫的医馆谢恩。不巧的是,那一天,陈莲舫不在家,又出去看重病号了。

这里头,有什么学问呢?

其实,一切从患者的脉象中,就能看出来。

他什么脉啊?前面我说了,就是左脉弦细,右脉偏滑。

什么意思啊?左侧脉,寸关二部,候的是心和肝。右侧脉,寸关二部,候的是肺和脾胃

左脉细,说明,心肝两脏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左脉弦,说明受阴血亏虚的影响,心肝之气不宁,有心火偏亢和肝阳有余的倾向。对不对?

接着看,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右脉滑,说明痰浊蕴于脾肺。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这就是患者时运不济,商道败落,总是心中有愧,暗自焦虑。

好了,把这些综合起来,患者的发病脉络,就清晰了:

由于家道败落,经商不善,患者心急如焚,不想竟然伤了心阴。心中养血伤,则心悸、心慌。

心属火,肝属木。木生火,肝为母脏,心为子脏。今心阴不足,子盗母气,必然影响到肝阴肝血。肝属木,有风木之象。所以肝中阴血受伤,则头晕、四肢麻木、肌肉颤抖。肝阳上亢,耳窍不宁,所以耳鸣。

心肝阴虚,则生内热。虚热炼津成痰,于是就有了热痰。患者右脉滑,为热痰内扰。痰热扰心,则倍感心中烦乱,胡思乱想,以至于夜不能寐。

因此,所有这些,都有一个源头,即长期焦虑、心中阴血亏虚啊。心阴不足,是导致虚阳内扰,痰火相煽的根本因素。它是名副其实的导火索。

正因如此,陈莲舫才有了“西洋参、茯神、胆南星、潼蒺藜、白蒺藜、半夏、贝齿、夜交藤、丹参、秫米、珍珠母、白芍、陈皮、竹茹”的配伍。

这里头,他用西洋参养心阴,用丹参活心血、清心热,用珍珠母、贝齿、茯神和夜交藤来养心血、安心神。主要的,就是解决心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用白芍柔肝养阴,用白蒺藜平肝风,潼蒺藜补肝肾。这解决的是肝的问题。

秫米和半夏,这是《灵枢》里头半夏秫米汤的配伍,可以祛痰化浊而宁神。

最后,用胆南星、陈皮、竹茹清痰热,模仿的是温胆汤的配伍。

所以,总地来看,这就是柔养心肝,清热去火,化痰安神。用陈莲舫的话说,就是用“镇养”之法。镇,指镇痰热。养,指养心肝之阴。这就是基本意图。

我解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看明白没有。

我之所以把这个医案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境遇和病情,在很多现代人身上多见。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先是家庭或事业不顺,导致心中忧叹,夙夜不安,着急上火。紧接着,就会伤了心肝之阴,形成多梦难眠、耳鸣不已、心慌心悸、易怒之感。再后来,虚热灼津生痰,患者就有了痰热,舌苔是黄腻的,晚上做梦纷纭,嗓子里总有黏痰。整个人看上去,就是心急火燎,昼夜不安,多痰易怒。虽然说,可能到不了上文患者肌肉颤抖、浑身发麻的程度,但是这里头的病因病机、发病路径,是基本一致的。

所以我说,心一乱,痰就来。你的心一乱,会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形成体内环境的巨大变化。虚热、痰浊蜂起,最后就苦不堪言。

因此啊,我们在生活中,凡事不要着急,不要上火,不要为难自己,更不要逼自己。总之,不要把自己的心搞乱了。否则,捅了马蜂窝,后果不好办啊。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吧。文中配伍,用量难以考证,所以只好欠奉。您要是感兴趣,不妨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加减应用。我个人认为, 这个配伍在应对心肝阴虚、痰热内扰所引起的的失眠、麻木、心悸、耳鸣诸病时,是有实用价值的。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