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此中有真意

此中有真意

——浅谈散文的丰富意蕴

张达富||江苏

所谓散文的丰富意蕴,我以为就是散文所包含的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及文章主旨。好的散文总是明确地告诉读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肯定什么,赞颂什么,细心的读者会通过作者的叙述和议论、抒情体会到作品的丰富意蕴。要能让读者读完你的作品,有收获、有启迪。因为作者的学识修养、语言风格不同,文章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含蓄委婉表达情感,有的浓墨重彩渲染主题,有的质朴无华地表明观点态度。不管是什么风格,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和主旨必须是显豁的,能为读者领悟的。

美国西格德.F.奥尔森的《独木舟之道》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散文。在该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独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独木舟之道即生存之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独木舟之道即探险之道,就是崇尚一种敢想敢做的挑战精神;独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追求一种超越限制、摆脱羁绊的自由境界。每段的段首语或结尾句就是那一段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全文的主旨。

龙应台的《目送》写了三次目送儿子,见证儿子的成长;三次目送父亲,直至父亲进入生命的最后时刻,内容丰富,意蕴深刻。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这六次目送的内容,通过作者深刻的议论、抒情,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突出了主旨,打动了读者。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龙应台所经历的是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的,可是很少有人能像她那样,将平常的母子父女之情,解读得如此深刻,如此透彻,如此富有哲理。这大概就是作家与普通人的区别。“人生代代无穷已”,有多少人解读过亲情,但有多少人能够达到龙应台的境界。据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散文应该也必须传达出作者独到的深刻见解,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方法就是在文中对自己所写的内容进行富有哲理的阐释或表达。

叶延滨的《听雨》,和许多人写听雨不同,他写了三个片段不同时期听雨。南方老城听雨,那是童年的记忆,“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记忆是灰色的。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搞社教,“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陕北农村听雨,“听包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这三个片段用一句话串联起来。“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这样的过渡很自然,也告诉读者前面两个片段是灰色的、苦味的,而后面的听雨就是温馨的,思想情感多么鲜明。文章最后“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不同雨声。”听雨其实就是听时代的脚步声,听个人成长的历程。我们都有这样的阅读体会,凡是好的文章是越写越精彩,精彩在后面,最后突出主题。

如何让散文的丰富意蕴呈现出来,给读者清晰、鲜明的印象。

第一、行文中应有鲜明的思想情感流露。

黄玉东的《那年,我回家过年》,详细记述了1994年那次回乡之旅,写得曲折生动。那一次的回乡之途险象环生,惊心动魄,文中处处流露出真情实感。

先是搭乘军事运输机,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哪知飞机经过检修“排除故障,准备起飞。”就在机头抬起,只待后轮离地的瞬间“哐”一声,前轮突然着了地,一头扎进了草丛。飞机是坐不成了,只好乘轮船渡过海峡,再乘火车。因为是春节,车站人山人海,一票难求,作者不由得感叹道:“游子归途如此之艰辛”。好容易登上北去的列车,只能站着,经历了饥饿、惊恐、疲劳三十多个小时后,终于到了武昌,又一次儍了眼;这两天的船票售罄,“我望着滚滚长江,仰天叹息。”幸好值班人员理解游子归乡的急切心情,经过协调搞到四张散客票,船顺流而下,心情不亚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到了南京,最后一班开往响水的班车刚刚开走,只能到响水附近;到了淮阴,恰巧有一辆开往响水的车;到了响水车站,踏上家乡的土地,终于回到了故土,可是仍然离家有二十多里路程,此时新年的钟声已敲响。这一趟归乡之途真的是“八千里路云和月”。读者也会跟着作者的叙述,时而高兴,时而紧张,时而兴奋,时而焦急。直至作者经过五天五夜的奔波,终于回到了家,见到了亲人,才长长舒一口气;既为作者庆幸,又被作者的文字所打动。因为文中适时插入作者的抒情、议论,引领读者深刻感受这一次不寻常的回乡之旅,读来感人至深。不能不佩服黄玉东的叙事能力,此篇文字简洁,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却情深意切。简约的文字流露出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历经千难万险也要回到亲人身边,完成探亲的圣神使命。其实这不是一般的探亲,适逢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时刻,在外游子急切归家是一种传统文化,虽然历尽艰险,但却阻挡不住游子归家的步伐。

有一篇谈春节文化的文章,这样写道:“春节文化的醇厚绵长,为奔跑中的逐梦人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心灵栖居所。团圆过年本身就是中华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不管回不回家,不管在哪过年,春节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人。这就是文化的凝聚力、穿透力。”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春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文化最迷人的体现。春节里团圆祥和、事亲尽孝、慎终追远。除旧布新。祈福纳祥等文化讲究和仪式,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代表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

黄玉东用他细腻的笔触,亲身经历,诠释了春节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穿透力。之所以感人至深,是文中流露出鲜明的思想情感,与读者亲切交流,让我们读出了文章的丰富意蕴。

第二、行文过程中应适时地表明观点态度。

袁福成的《怀念恩师姜文东》一文,抒发对高中时恩师的崇敬与理解,真实地塑造了一位“严师”的形象。作者用眼前现实与历史镜头交错的手法,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行文灵动活泼,近4000字的文章,读来一气呵成。我想作者一定在动笔之前进行一番思考、斟酌,从选材到材料安排,可以窥见作者的良苦用心,我觉得这才是文章。文章,文,是纹理,章是段落。写文章不是生活的实录,一定有一番提炼的功夫。从文中可以感受作者驾驭材料的能力很强,看似不经意的材料,看似信手拟来,却饱含了作者的深深的情感和鲜明的观点态度,客观真实地抒写自己对这位严师的敬重、理解、缅怀。

文章思路是从眼前同学聚会,自然引出对恩师的回忆。回忆恩师又是从敬重老师的情感经历了岁月的积淀以后才幡然领悟的。毫不讳言,作为严师,曾经也惩罚过的“我”;对老师当年的“严厉有余, 温柔不足”充满真诚地理解,抒发的是真感情,唯其真实。姜老师的形象才是立体的、可信的,文中多处议论,表达了对老师的理解。老师的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是人们能够从表面上看出的压力,而那些无形的压力很难为外人理解,作者曾经有过的教师经历,甚至也“严师”一回,那是姜老师给自己的深刻影响,“事非经过不知难”。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理解了姜老师置身名校毕业,学历资历都很高的教师群体中,要在这样一个教师群体中求生存、求发展真是压力山大;不是有过教师经历,不是随着阅历的丰富,怎能深切地理解老师的艰难。文中的姜老师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初中毕业自学取得中师学历,最终担任高三两个班的数学,这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型,这是一个励志的榜样,这是一个外表严厉内心充满柔情的铁血男儿,是那时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

作者叙述往事,字里行间充满理解、敬佩之情。开头写道:“说实话,对高中班主任姜文东老师发自内心的敬重,是在我也当了老师之后才渐渐形成的。”这标明了全文的思路,可谓用心良苦。“在我早年的印象中,班主任姜老师严厉、高冷、威严有余,温柔不足,是标准的‘虎师’形象。”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行文,文章脉络清楚。具体记叙了“虎师”的两件事,一是我因为如厕迟到被罚站,一是对后进生的“讽刺”和“挖苦”。作者接着说“这种在爱的名义下施加的无意伤害,有时真的深入骨髓,痛彻心扉。”即使45年过去了,个别学生提起往事仍然表示,如能经过姜老师的坟头也要踩上几脚,多么深切的忿恨,可见这位“虎师”严厉到什么程度。但是当我们知道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严厉有加,对老师的严厉乃至伤害有了理解。这些叙述都是衬笔,为的是突出姜老师“爱生如子”,是一位严谨认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实实在在的良心和行动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这样的老师才是我们应该尊敬、怀念的老师。

姜老师病榻留言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表现了这位铮铮铁骨的老师柔情的一面。原来他是为那些文化差的孩子未来立足社会而焦急,有时批评的严厉些,出发点是为他们好啊!不由得让人想到《红楼梦》贾府里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口口声声“宝玉,这都是为你好啊!”许多时候良好的动机,未必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姜老师原来是“在严厉、高冷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博大、真挚、善良的赤子之心”。的确是一个外表威严内心火热的老师。

至此,我们似乎明白,作者前面的抒写姜老师的严厉甚至伤害,其实“明贬实褒”,尊敬和怀念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情感充沛,文笔洗练。很好地照应了开头,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纵观全文,如果没有作者精当的议论,鲜明的观点态度,读者对这位严师的种种行为,就不能有清晰而准确的认知;文章的意蕴不会那么丰富而显豁。

第三、行文中要有主旨句的设计。

最近读了赵继平的亲情系列文章,很感动,作者对亲情的表达很能赢得读者的共鸣。说实话,他写的父亲,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我的父亲。作者笔下的父亲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那个特定时代父亲的形象。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赵继平的《二嫂》。作者开篇写道:“二嫂在我们家族的威望数得上头号,是因为她有一颗圣洁的心灵,犹如一缕光亮,照着大家庭,让贫穷和彷徨不再可怕,温暖和期望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底。”可谓匠心独运,看作者的简介得知作者写过很多篇文章,难怪出手不凡。这篇文章的开篇像电影特写镜头,把善良贤惠能干的二嫂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全文的总领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流露出对二嫂的敬佩、感恩之情。我读过一些名著,印象中莫泊桑的《项链》开头也是把主人公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出来,然后按照这个性格特点展开情节塑造。

散文与小说有相同之处。开头这样概括“二嫂”的特点。接下来要把这个特点“像一缕光亮照着大家庭”的特质展现出来。没有一定的写作功底,是很难落实到位的。可是赵继平却把二嫂这个特点写的酣畅淋漓,二嫂的立身行事是那样真切感人。在记叙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二嫂的尊敬、感恩,所以读来很是感人。

从二嫂与二哥结婚写起,表现了二嫂的平易、随和。二嫂带着我们去爬山,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对着空旷的沟壑喊“我们的生活会好起来”,这真像电影镜头,展现了乐观豪迈的精神风貌。二嫂把孝顺看得很重要,对病得长年卧床不起的父亲竭尽孝顺之能事,为父亲买药、给父亲擦洗身体,这是多好的儿媳。一个城里工作不嫌弃农村的老公公,像女儿一样伺候公公(其实有的女儿也做不到),多好的二嫂!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父亲走后要拯救全家,这可不是一般妇女能做到的,而二嫂却有这样的胸怀。注重对弟弟们的思想教育,替二哥分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对三弟的教育,体现了二嫂的仁爱之心,对我的鼓励更是满腔热忱。我三年高中,二嫂跑了三年邮局为我寄钱,把她工资的一半给了我,资助我读完高中,二嫂成了这个大家庭的顶梁柱。

二嫂对婆婆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体贴入微,为全身心照顾母亲,不到五十岁就选择了退休;陪着母亲上街、到公园散心,让母亲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要不是作者开头就交代了二嫂有一颗圣洁的心灵,我还真的难以相信,一个儿媳妇竟孝顺到忘我的地步,心中装着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把关爱送到了每一个人的心坎里,有这样的二嫂,谁能不由衷地敬佩!

二嫂自己生活节俭,对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慷慨付出,为整个家庭撑起一片天。

作者把对二嫂的感恩之情,融入具体的叙述之中,情感真挚,感人肺腑。文末作者写道:二嫂说,“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我们精神上的共同成长。”不管这是不是二嫂的原话,但我相信读到这里,读者们一定记得开头的那一句,二嫂“犹如一缕光亮,照着大家庭,让贫穷和彷徨不再可怕,温暖和期望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底。”行文至此,作者要表达的全文主旨一目了然。全文详尽地叙述了二嫂对全家人的倾心付出,表现了二嫂的贤惠、孝顺、善良、能干;既具有传统妇女的美好品德,又有现代妇女的善良、果敢,深切表达了作者对二嫂的尊敬、感激之情。

散文的丰富意蕴,还包括作者的创作意图、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等,限于篇幅,本文不能一一列举,缺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本文举例提到的例文作者以及文友们批评指正,文学的道路上我们大家携手实现“精神上的共同成长”(《二嫂》文中二嫂的话)!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

(0)

相关推荐

  • 魏京珍:​我眼中的《劲草》主人

    我眼中的<劲草>主人 他是很早就出了名的,电视.广播.报纸,到处有他写的文字和写他的文字.我认识他.走近他,还是因为他的<劲草>. 那是一本朴素的近乎寒酸的书,手工刻版,油印成 ...

  • 读者回响:《抓不住的秋》赏析

    <抓不住的秋>赏析 作者:陈永俊 时代变迁,岁月更迭,"秋"在人们心境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发在写手梦平台上,<抓不住的秋>(点击我可看)这篇散文,作者仍不乏 ...

  • 总有一朵花瓣,会落在你的肩上 作者:远方 【散文】

    总有一朵花瓣,会落在你的肩上 文|远方 他很努力. 晨曦未明,他已展卷神思:夜阑人静,家人已进入梦乡,他还在灯下奋笔疾书.繁重的工作之余,每天一万字的阅读量.二千字的写作量是雷打不动的硬任务.他把一天 ...

  • 散文名篇赏析《潮汐和船》 秦牧

    海洋,多么的无边无际,辽阔深邃!这是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发源地.这是地球上最巨型的动物的藏身之所.陆地上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洋完全可以把它淹没.地球上有四分之三的区域都是海洋.你凝视着海洋,有时真和望着星 ...

  • “此中有真意”——《饮酒》的真意是什么,让文人崇拜了上千年?

    生逢乱世 陶渊明是晋宋人,这个晋指东晋,宋是刘宋.他正好经历了王朝倾覆到南北朝对立更替的时代,在乱世中隐居,因为自身的放弃,让他的隐居变得更有代表意义. 世人讲"舍得",舍得,舍得 ...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借助本体与喻体,理解概念与图式

    日常交流方式主要是抽象语言,而感觉器官感受的是具体事物形象,我们可以认为语言是对相应具体事物的概念化. 概念属于思维组成部分,也就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特点,比如我们说苹果时候,是对具体苹果形象的加工与浓 ...

  • “此中有真意——姚晓冬写意花鸟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姚晓冬,1969年生于浙江海宁,先后师从吴静初.陆秉仁(书法).姜宝林,深得三位恩师教诲.他从传统写意花鸟画入手,撷取近现代名家精髓,涉金文和魏碑,援书入画,融合心性,在近40年的笔墨研习中,逐渐形成 ...

  • 黄霑:曲中有真意

    ▼ 黄霑 (1941.3.16-2004.11.24),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主持电视电台节目,写专栏.写小说.写剧本.演电影,样样手到擒来. 黄霑,这个名字或许并不是家喻户晓,但提到与他有关的音乐, ...

  •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八首宝塔诗,此中有真意!

    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 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 ...

  • 静心 |《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美 好 的 一 天 · 从 此 刻 开 始 ddddddddfsgaf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

  • 此中有真意——感恩于建平老师赠予青花瓷

    于建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康缘药业. 此 中 有 真 意 --感谢于建平老师赠予青花瓷 阿 迪 还是去年小雪时节,夫人在家打扫卫生时无意把我的青花笔洗打碎.这只笔洗已陪伴我二十年了,目睹瓷 ...

  • 跋中有真意:元四家的画中题

    题跋是中国画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中国画的发展日渐成熟,形成一种特有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绘画史在宋代迎来一个高潮,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从此 ...

  • 此中有真意——2021农历辛丑年台历著名中国画家晏平山水画作品

    作为山水画家,晏平深知中国山水画的理格底蕴.如果不能经年徜徉山水之间,那所画作品只有形而不具备魂.因此即使已经是天津画院副院长,晏平依旧常常深入自然之界,聆听大自然的悦人清音,捕捉奇妙的瞬息灵感,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