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者到底要干哪些事?

撰文/李海燕 任悦【整理转载:时英平】

  社区社会工作者究竟应该做什么,怎样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呢?民政部近日发布《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针对实践中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内涵不明、界限不清问题,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规范。记者从市社工协会获悉,这是第一个全国综合性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也就是说,今后社区工作者在为市民服务时将更加规范和专业。

  服务内容

  社区社会工作者

  专职从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在社区领域里的社工,就可以称之为社区社会工作者。

  价值理念

  《指南》提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是一种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社区为平台,以统筹社区照顾、扩大社区参与、促进社区融合与社区发展、参与社区矫正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活动。明确应根据城乡社区发展特点和社区居民需求,分类分层次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

  7大项服务内容

  《指南》重点围绕老年群体、困难群体、特殊人群、流动人口和留守人员服务需求,归纳总结了7大项、34小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持证上岗

  《指南》提出了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配备使用的一般要求,规定社区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资质是“获得国家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具备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强调了社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职”和“专业”特性。且每个社区应根据居民数量、构成情况、服务重点、服务复杂性等因素进行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大型社区宜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社会工作站室,或者引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每个城市社区至少配备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每个农村社区宜配备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

  据了解,本市民政部门正准备全面推广《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并将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地方标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