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与“喿”而心

接触新生事物,给予人新鲜感的同时也会因为陌生而产生距离。刚接新的班级,孩子们不能很快适应新的老师,加上旧的习惯与新的要求一时不能迅速整合,惹出了许多不愉快。

每次检查作业都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孩子们脸上一个个迟疑的表情,一份份惊恐的颜色,让人看不到进步与欣喜。自己开始心急了,暴躁了,咒骂、责备,甚至惩罚。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脸上的神情始终如阴霾的层云,没有一丝气色,唯有垂丧的眼神、低沉的心境。

终于有一天,面对着一个孩子的犯错,我暴发了,狠狠地批评了那位孩子。孩子流着泪,无语地站着。但是却倔强地不肯吃饭,嘴里却冒出了一句:“我没心情,吃不下。”

对于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语言似乎过于成熟,当时,却也震撼了我。因为,我无法将这句话与这位孩子联系在一起,我一直以为这孩子是十分不懂事的。可是这句话却深深地刺痛着我,警醒了我——孩子也有伤心的时候。而此时此刻的伤悲,却是我引起的。

我让孩子与我到办公室,我与他单独谈了一段时间。孩子哭着告诉我,他不喜欢读语文,以前就这样。我才意识到,也许是我错了,我根本没有了解他们。

我开始正视这群孩子,正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反思了好久,确实由于自己刚从毕业班下来,有些教法上的要求过高,从三年级上来的孩子不能接受。最主要的是由于心急而焦虑,望见孩子们的成绩提不上来,开始急躁。看来,急躁而心虚,心虚又生暴躁,恶性循环了。

急躁让人一下子失去了自我,我冷静下来,开始调整方式。找个别孩子以及家长交流,教学上注意差异,终于看到两位孩子惊恐的双眼里露出了笑意。逐渐,孩子们与我熟识了,微笑越来越多,他们的心情也开朗了,调皮又回到了课桌之间。

我顿时停滞下来思索,原来都是心“躁”惹的祸,是我自己的心态在作怪。

我便好奇“躁”字的形成怎么不是与心相关。

“躁”现为形声字。足为义符,喿为声符。

小篆左边是个走字,是会意兼形声,表示人急躁地来回走动,大声嚷嚷。而后,改走字为足部,与脚相关。

右边是“喿”,读作zaò,是“噪”的本字,是群鸟在树梢鸣叫之意。古人常以“三”表示多,金文就似每根树枝上都有鸟在叫唤。篆书时期,字形基本延用没有太大变化。楷书加上了“口”以区别,表示音量杂乱、扰人。

“喿”为群鸟汇聚树梢叫唤,“集”为群鸟聚集与树端,“霍”为下雨了群鸟齐飞。

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隹”是鸟的本意。“隹”读zhuī,是短尾鸟的总称。所以,与“隹”相关的字都与鸟有关系。

而许多以“喿”字为音符的字,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区别在于它的义符部分。

操原是拿、握之意,“扌”表示手部。

澡原是洗手之意,“氵”表示水。

臊是猪油味之意,“月”表示肉。

噪原群鸟鸣叫之意,“口”表示叫唤。

藻原水草之意,“艹”表示草。

燥原干燥缺水之意,“火”表示没水。

躁原急而来回走之意,“足”表示走。

看来,心急真是吃不了热豆腐。而内心的任何情绪,我们往往以一种外在的方式用肢体表现出来,这便是“躁”为什么不用心,而用脚的原由。

或许,生活中由于许多本应该冷静的时刻,我们都无法平心静气,却采用了暴跳的急躁却解决,常常适得其反。

我想,认识“喿”部,应该让我更加明白,生活更要如镜一般平凡简单,过于流连滟潋的水光,只会令人心怀浮躁。

可是话又说回来,淡若清风谈何容易,真要是无欲无求,生活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那么多的演义与戏说了。哈哈,笑话一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