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中国女性”的刻板印象,被这部日本动画打破了?
01.不一样的中国角色
在ACG作品中,不知为何,日本人总对中国角色有一种刻板印象。
包子头、旗袍、白毛、怪口癖(中国人均白毛控)这些元素比比皆是,好像没有这些元素,都不好意思说你这个角色的设定其实是中国人。
在这些刻板印象下,大多数中国阿宅都难以对中国角色共鸣,反倒是产生一种审美疲劳。因此,每当有ACG作品出现中国角色的时候,国内粉丝大多都是反响平平---
但在最近一部7月番当中,一位中国女孩引起了阿宅们的注意,甚至以表情包的形式成功出圈,荣幸地成为了这一季度番剧的迫害对象。
她的名字叫唐可可,出自作品《LoveLive!SuperStar!》,在设定上,可可是一名中日混血,从小在中国上海长大,因憧憬学园偶像而在高中的时候独自来日本生活。
虽说已经通过N1(日本语能力测试),但在语法上偶尔会出现一些错误,激动时还会飙出几句中文---
在第一集当中,可可正在校园内为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而高举印有宣传标语的牌子。这一富有趣味的一幕,激起了网友们制作表情包的冲动---
7月17日是可可的生日,由于时差,东京时间比北京时间要一个小时,当日本粉丝们在为可可庆生的时候,可可激动的提醒中国粉丝,老娘要用北京时间过生日---
当然,可可能成为中日粉丝探讨的对象,不仅只是因为表情包和角色魅力,更重要的是她打破了日本人对中国角色的刻板印象。
在该企划启动之初,官方只是公布了人设,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日本人会秉承刻板印象,把这个白毛包子头设定为中国人时,可可的设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而在设定上,可可爱美食、爱打扮,除了头上时髦的挑染,日常服饰以lo服为代表的洋裙为主,这与许多中国女孩的爱好一致。
与以往的“旗袍”、“包子头”相比,这样的设定更容易引起中国粉丝们的共鸣---
(在LL的虹之咲企划当中,其实也有一位中国角色“钟岚珠”,在这个角色身上,我们多多少少还是能看到日本人对中国角色的刻板印象)
在第一集中,可可就激动的飙了一大段中文,虽在很多国内粉丝看来,这几段中文实属“烫嘴”,听着非常变扭。
但从日本粉丝的反馈上看,这段台词为可可这一角色加了不少分,在他们看来,这几句咬字不清的台词更显可爱---
有趣的是,可可的声优Liyuu其实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与可可一样,非常憧憬学园偶像而前往日本追梦(老拉拉人了),并最终参与到《love live》这一企划当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以说是非常感人的逆输入设定了。
尽管可可的一些设定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在很大程度上,日本人已经在刻板印象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02.中国角色只有旗袍和包子?
其实,日本人对中国有这样的刻板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80年代。
当时还是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影视业发达,很多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深受香港电影的影响,其中,古装武打片又是输出的主力军。
因此,在当时,很多外国人都以电影中一些古人的形象,作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契机---
在潜移默化当中,外国人便留下了“女性角色就是旗袍和包子头,男性角色就是山羊胡和盘辫”、“一定要会中国武术”、“所使用的物品要用中国元素的花纹”这样的刻板印象,并反映在当时的一些影视作品当中---
《龙珠》里的龟仙人和天津饭、《高达W》的张五飞、街机游戏《街头霸王》里的春丽,就是这些刻板印象的产物,而《银魂》当中的神乐更是在这些基础上加了个“怪口癖”的属性。
而刻板印象最大的特征就是“固定”,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都对中国人抱着这样的印象---
当然,印象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即便的刻板印象亦是如此。
随着国力的增强和文化的输出,一些刻板印象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开始崛起,中国人的现代形象也随之传入日本。
当时的中国乒乓球队,已经是世界闻名的强队。球技强劲也就意味着选手都是“万里挑一”,竞争激烈,能够参加国际赛事的都是佼佼者。
在1996年日本漫画家松本大洋创作的漫画《乒乓》当中,就有一个因未能入选国家队,而跑去日本发展的中国选手“孔”。(这样的情况在国内乒坛其实非常常见)---
在乒乓国度出身的孔,经历过地狱般的训练,看着日本这群训练不专业、动作散漫的学生,自然是看不起。
而在与主角星野裕的对决中,更是碾压对方,并在赛后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你反手无力,正手不精,脚步松散,反应迟钝,没一个动作像样!就你还想跟我同台较量吗?做你的美梦!”---
(值得一提的是,孔的声优同样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所以也会在剧中经常飙中文)
孔是个狂妄、傲慢的角色,但他的高傲,是建立在自己“中国乒乓球选手”的身份上,他有实力和资本对着当时球技仍未成熟的星野裕说这样的话。
没有了中国元素的服饰、怪异的口癖等这些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因素,如果不是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还真不知道这样的角色其实是中国人---
当然,在ACG作品中,这类没有刻板印象的中国角色还有很多,因篇幅原因在此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虽说是刻板印象,但也并非贬义,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文化输出的一种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印象终有转变的一天。
03.最后
可以理解,为了美感和彰显虚拟感,相比于写实的画作,ACG作品中的人物会在人体比例、发色、瞳色等方面做出修改;
而为了更好地区分角色,特别是为了区分不同国籍的角色,创造者会在角色身上添加一些别国特有的元素,而添加与否,都来自一些固定、笼统的印象,除非因剧情需要或作者的创作理念,一般不会深入考据---
好在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中国角色逐渐脱离这些“刻板印象”。这不仅得益于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也得益于中国二次元市场对日本动画业界的影响力,有不少中国公司和制作人甚至直接参与到日本动画的创作当中,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比方说《博人传》65集的总负责人黄成希,在这位中国动画大佬的加持下,口碑翻车的日漫也才获得了久违的热度,并被无数漫迷们捧上天---
相信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以及中国动漫人在行业中获得更高的话语权,一些崭新的元素也会更多地进入外国人的视野,并展现在影视作品当中。
也许在未来,“包子头”、“旗袍”这类中国元素也会成为时代之泪,偶尔还会被阿宅们拿出来怀念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