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 恐龙复活了……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用蚊子化石中的恐龙血复活了恐龙,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科学家在满世界寻找化石中残留的恐龙DNA,期待实现相同的壮举。虽然这件事目前看来希望并不大,但如果有一天,恐龙真的复活了,它们能适应现代社会吗?
环境改变了
根据考古发现,恐龙生活的时代——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的大气成分与现代社会有明显差异。当时的氧气含量是今天的130%~150%,也就是说如今平地上的氧气含量,如果放在侏罗纪时期,大约相当于3000米以上的高原。这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人类来说,一个从来没有在高原上生活过的人,忽然来到高原地区,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的高原反应是非常正常的,有些人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肺水肿、脑水肿等病变,甚至导致死亡。
高原反应如果出现在恐龙身上,会比人类严重得多,因为大多数恐龙的体重远超人类,它们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比人类需要的氧气更多。恐龙学家估计,一只体重为3万千克的迷惑龙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它每呼吸一次都要吸入1700升的空气。如果氧气含量下降,呼吸频率就要更快,同时更消耗能量,又需要更多氧气,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恐怕恐龙在现代生活将一辈子离不开氧气罐了。
除了氧气,侏罗纪时期的二氧化碳也比现代要高得多。据估计,当时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6~7倍。二氧化碳减少对呼吸影响不大,但对气温的影响非常显著,这直接导致侏罗纪时期的气温比今天高了3℃~4℃。你也许觉得这很微不足道,但对变温动物恐龙来说并不是这样。恐龙的现代近亲鳄鱼很怕冷,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冬眠中度过,捕食的时候也比夏天时动作缓慢得多。除此之外,温度甚至能决定鳄鱼的性别,温度低于30℃时,幼鳄全为雌性,高于30℃才能生出雄鳄。温度对恐龙的影响会不会像鳄鱼那么显著呢?
恐龙生活的时代,气候也与今天大不相同,当时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热带雨林,湿度很大,潮湿高热的气候让恐龙如鱼得水。而纵观今天的地球,大部分的平原地区都被人类占据了,遍布着高楼大厦,城市中心往往干燥而炎热。从片状逐渐变成点状的野外环境中,热带雨林的面积在急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稀疏的温带灌木和干燥的草原,这样的环境看起来并不适合恐龙生活。
植物大不同
我们很难知道,植食性恐龙更偏爱什么植物,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与侏罗纪和白垩纪相比,现代植物的种类已经大变样了,而曾经在侏罗纪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裸子植物也被被子植物全面压制了。也就是说,无论当时的植食性恐龙爱吃什么,到了现代,恐怕都不得不换换口味了,但这件事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苏铁是一种古老的裸子植物,在恐龙生活的年代,苏铁也走上了它的巅峰:在白垩纪前后的地层中,古生物学家找到了最丰富多样的苏铁类化石。既然生活时期如此相近,可以推测,苏铁应该是恐龙常吃的食物之一,而且能将苏铁当做食物的恐龙应该都进化出了专属绝技,至少人类就很难抵挡苏铁的“毒性”。
恐龙时代的动物们
苏铁中比较常见的毒素是叶子、球果和种子中的苏铁苷,食用苏铁种子,轻则导致腹泻和呕吐,食用过多甚至有肝脏衰竭致死的风险。而且根据动物实验,苏铁苷还有致癌作用,给大鼠口服喂食能引发肝癌及肾癌。更为独特的“毒物”当属与苏铁共生的念珠藻,这种念珠藻会制造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苏铁将这种毒素吸收入植株内,时间越长毒素含量越高。而人一旦长时间过量取食苏铁,可能会罹患帕金森症或渐冻症(常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的一种运动神经元病)。
当然,苏铁本身也不希望成为人类的食物,也不指望依靠人类延续生命,它跟恐龙才是合作默契的搭档。一些研究明确指出,蜥脚类恐龙会取食苏铁的嫩叶和种子,苏铁朱红色肉质的外种皮,正是为吸引大型蜥脚类恐龙而演化出来的。恐龙取食并消化肉质的外种皮后,会排出里面的种子,这样,苏铁就跟随着恐龙的脚步扩散到了世界各处。
同样繁盛于侏罗纪的苏铁的近亲——银杏也有相似的特点,银杏种子的贮藏组织中含有4-甲氧基吡哆醇(MPN)、氰苷等毒素。MPN也是一种神经毒素,过量食用会诱发癫痫和抽搐,氰苷水解则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加热煮熟可以使氰苷等有毒物质受热分解,但不能使MPN失活,所以我们如果生吃银杏种子,就要做好急救准备,即使煮熟了,银杏种子也不能多吃。不过恐龙却毫不担心这一点,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高大乔木之一,银杏的存在正好满足了大型植食性恐龙的饮食需求。
恐龙喜欢裸子植物
但是,耐毒如恐龙,它们能忍受被子植物的毒性吗?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被子植物们产生了许多种不同的代谢产物,比如与抗低温有关的多元醇、抵御干旱环境的生物碱和单宁、许多盐生植物体内有甜菜碱和脯氨酸等。这些代谢产物有些带有强烈的毒性,对植食性动物有“见血封喉”的效果,有些可能只是带有异味或特殊口感,让动物们吃得不太舒服。但是它们对恐龙的“效果”如何,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推测。此外,被子植物也会有与其共生的真菌和细菌,恐龙对它们的代谢产物又是否能忍受呢?如果将恐龙直接放养在野外,它们也许会像尝百草的古人类一样,连毒死它的是哪种草都不知道。
动物也变了
不仅是植物,连曾经跟恐龙在同一片土地上竞争或被恐龙单方面碾压的动物们也统统大变样了。
如果恐龙复活了,它们的第一想法也许是自己来到了小人国。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白垩纪气候和生态环境好、大气中氧气含量高等因素,当时的动植物的体型都很大,就连蚊子、苍蝇之类的小昆虫都比现在的要大上2到3倍,有的蜻蜓能长到一米多长。更别提那些能与恐龙相提并论的巨型爬行动物了,它们的体重通常以十吨为单位,相当于数头乃至几十头大象的重量。
动物们体型变小了,对肉食类恐龙的第一大影响是食物短缺。一般来说,哺乳类动物每天的食物摄入量为体重的10%左右,比如一头4吨重的大象,一天就要吃下300千克以上的食物。而大部分恐龙的体重可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计算它们的食量的话,那单只恐龙一天就要消耗数吨乃至十几吨食物,同样相当于数头乃至数十头大象。现代社会能不能养得起这样的“大胃王”呢?如果它像蓝鲸一样生活在海洋里也许问题不大,但是生活在陆地上,生态平衡很可能迅速被破坏。
恐龙在现代能好好生活吗?
因为体型变小,现代动物们对恐龙也许毫无招架之力。非洲象平均体重在3.1吨左右,目前记录到的最重大象为非洲安哥拉的一头雄象,它净重达13.5吨,相当于9辆汽车那么大。但是,非洲象作为现代最大的陆地动物,在霸王龙面前也只是个小不点。霸王龙拥有陆地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颌骨,咬死大象非常轻松,更多的时候大象也许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除大象外的其他动物就更小了,犀牛、河马对霸王龙来说就像老虎抓狍子,而斑马、羚羊就好比老虎抓兔子和老鼠。一旦恐龙大范围出现在野外环境中,尸横遍野的惨象将很快出现。
这样看来,即使恐龙真的复活了,也只能像电影一样生存在人类为它们打造的动物园中。但是,即使如此,这种模式可能也并不长久,因为恐龙要消耗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而随着恐龙繁殖后数量的增多,它们又会不会像《侏罗纪公园》那样威胁到人类社会呢?到时候,为了自身安全,人类是不是要再一次将它们灭绝?
对恐龙来说,也许不复活才是一件好事,就让它们威风的身影只活跃在想象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