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拾镜(结束篇)
从稻城返回成都,虽然只有700多公里,但旅游大巴车是要走上两天的。出稻城大桥桥头,有一座白塔,纯四方形的的底座,顶部供奉着一尊菩萨。
稻城白塔,又称尊胜塔林,藏语叫郎杰曲登,为甘孜州最大的白塔。据说,当年释迦牟尼涅槃之时,众多眷属祈求世尊法身长驻,佛陀便嘱修尊胜塔,并亲自加持开光,以此代表法身。
又过海子山风景区。藏族人称高山湖泊为海子,所以这里叫做海子山。
海子山是个天然的石雕公园。这里的海拔高4500米,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以“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
这里分布大大小小的花岗岩漂砾及形态各异的冰蚀岩盆。铺天盖地、千奇百怪却又形神兼备的天然石雕令人震颤,又令你恐惧,并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
海子山同时也是动物的家园,它们在这里与日月星辰朝夕为伴。1982年,科学家在海子山中部发现恐龙牙齿化石和桉树化石。说不定你会很幸运地在乱石间捡到一块恐龙化石或远古森林留下的植物化石。在这里,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又都是可能的。
145个高山湖泊如天空不经意滴下的眼泪,散落于嶙嶙乱石间,碧蓝如玉,晶莹剔透。
湖边石缝不时露出茸茸小草、小花,在接近海拔5000米高的土地上摇曳出生命惊心动魄的美丽。
三天前路过这里时,云雾缭绕的,看不真切。今天可是看得真真切切。海拔4659米的剪子湾山的天路十八弯,从半山腰俯瞰,曲折的胳膊肘弯,有一种震撼的曲线美!
这就是318国道,中国最长的国道。从起点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到终点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中尼友谊桥,全程5476公里。
因318国道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6年第10期评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川藏公路南线的这一部分,是这条景观大道中最美、最精彩的一段。
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前,从拉萨到四川成都或青海西宁往返一次,靠人畜驮,冒风雪严寒,艰苦跋涉需半年到1年时间。
而川藏公路只需数天,大大缩短了西藏与内陆的交通时间。
在一处观景点,停车休息。
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的蓝白红绿黄五色方块布一块紧接一块地缝在长绳上,系挂在杆上,成为经幡。它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
仙境般的青青高山草甸,有藏民居住的石屋。
你见到过这样的路?两山夹一沟,公路却要在小河沟的两岸来回往返盘旋而上。
特地从卫星图上找到这段路。在直线距离不到两公路的河沟上,竟然架设了7道桥梁,公路抬升不下百米!了不起的318,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夜宿新都桥,次日赶往成都。翻过折多山,就到了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市。
康定,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康定系汉语名,因丹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最早知道康定,是因为《康定情歌》。它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并非出于“西部歌王”王洛宾之手,经吴文季、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国流传,而且声名远扬海外,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康定市所在地炉城镇的海拔2560米。车多路窄,弯多坡陡,车子挨着城边缓慢而行。
不过再过几年,交通就会改善。在建的雅康高速公路全长约135公里,项目概算总投资230亿元,公路全线海拔高差达到1900米。该项目桥隧比高达82%,几乎是一条不落地的天路。
出康定城,云雾迷漫的山中铁塔密布。康定境内河流纵横,水量充沛,以大渡河为中心的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达33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7万千瓦。
海拔逐渐下降,进入泸定县境。
最早知道泸定,是因为红军“飞夺泸定桥”。汹涌的大渡河穿城而过,主城区在泸定桥东。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沪定桥西头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
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穿上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大桥建成后,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
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
桥头古堡内有将军柱,将军柱旁的石头为两侧扶手链的柱石,其主要功能是保持每侧两根扶手链之间的高差。石头之间打有榫头,并用传统糯米、石灰和鸡蛋清粘合。
泸定桥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泸定桥铁链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铁链为一个整体。
桥以13根手腕粗的铁链锁定,凌空架设,上覆三指多厚的木板,下临滚滚洪涛,奔腾澎湃,声震峡谷。
人站上去,摇摇晃晃,惴惴不安,生怕一失足……如此天堑,想我红军英烈,若非“天兵天将”,如何能攀附铁锁强渡通过?
行至桥东,东桥头古堡前较桥西开阔。当年敌人拆去了约80余米的桥板,并涂上了机油,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当红军突击队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以烈火阻击红军。但杨成武率领队伍还是冲过东桥头,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占领了泸定城。
有《泸定桥》诗这样评价:“人间从未望见这种桥,一座如此简陋的桥,一座十分惊险的桥,一座跨越激流的桥,一座飞跃峡谷的桥,一座用毛泽东诗词筑起万代牢固的桥,一座被新中国曙光照亮千秋永存的桥。”
如今硝烟早已弥散,桥西那座古老的噶达庙,见证了桥上曾经发生过的奇迹,见证了大渡河两岸的变化,也必将见证新时代泸定的巨变。
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当年筑路部队在修建川藏公路的二郎山险峻路段时,每公里就有7位军人为它献出了生命。二郎山隧道主洞长4176米,洞口海拔2200米,是川藏线改造咽喉工程。隧道于1996年7月开工,历时5年,2001年12月竣工。自从有了二郎山隧道,人们不用再担心翻山越岭有危险了,5分钟就能穿越川藏线上的第一高山。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这首曾经唱响全中国的《歌唱二郎山》作于1951年年底,是一首歌唱修筑入藏公路官兵的战歌。“二郎山,高万丈”,唱出了人们对二郎山的敬畏,也唱出了跨过天堑通往山外世界的渴望。
准备穿越二郎山隧道的妇女骑手。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已经开建,相比老二郎山隧道,新隧道低了700多米。17年前,318国道线上的二郎山隧道通车,全长4176米的隧道,结束了这一路段几十年单向管制通行的历史;17年过去,新的二郎山隧道从4公里,延伸到了13.4公里,为全国第3长的公路隧道,是全线又一重点控制性工程。
很多人向往西藏,因为西藏像是灵魂的净土,最圣洁的地方。十几年前,去过一次西藏,而今,用8天时间,走进川西。我想,在四川有一个离西藏最近的地方,能满足你对西藏的所有想象。那就是这儿——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最大的西藏,一个没有尘世喧嚣的世界,灵魂深处一片永不消失的净土,一个“比西藏更西藏”的地方!
(2018年7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