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ce模组里的几个主要工艺
I-PACE的模组身上集中体现了韩国企业,尤其是LG化学的设计元素,这里对其模组的几个主工工艺分析下,看看LC化学有哪些新的动态。
模组是355模组,相对于390和590是比较小的模型类型,总重约12 kg,电量为2505.6Wh,进而推知能量密度2505.6/12=208.8Wh/kg。
其所用58Ah的NCM622电芯,比能为255Wh/kg,进而可知模组的成组率为208.8/255=81.88%,很出色。
从整个模组设计来看,高成组率得益于两个方面:(1)集成:在模组层面进行一些尝试,如低压采样集成到一条FPC上;模组外壳为一体式套筒等;(2)轻量化:大幅采用铝和塑料等。
工艺1:灌封胶接
由于模组外壳是一体的,12个电芯胶接为一体后,直接推进套筒,接下来就是通过灌胶的方式将电芯侧边与模组壳体相固定。外壳底部有灌胶孔来实现这个工艺过程。
工艺2:铜铝焊接
正负极汇流排使用的铜铝焊接技术,并采用了圆圈焊轨迹。电芯正极(铝材)与输出极(铜材)点焊连接;电芯负极(铜材)与输出极(铜材)为连续焊接。此处的焊接工艺难度还是比较大。
工艺3:挤型材
模组一体式外壳体就是通过挤型材形成,壳体内部黑色的涂层为绝缘层,并设计有加强筋,外壳体总重约800克。
工艺4:铸铝
模组两侧的端盖即通过这个工艺制作,压铸的成本低,效率高,一次成型。两侧端板和外壳体侧是通过激光焊接连接起来。
工艺5:压敏胶接
电芯之间的紧固通过压敏胶连接。压敏胶涂布在电芯与电芯之间,或是电芯与泡棉之间(每4个电芯间一个泡棉,共4个),从而使12个电芯固定为一体。
交流与纠正,请发tangzimu@gmail.com,核对后及时更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