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374: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读《大宋文官:变法视角下的宋朝士大夫观察》
文/望月听雪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华夏五千年,朝代更迭,一个新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是一路戎马打出来的江山,来之不易,便也在朝代之初显出欣欣向荣之气象,宋朝作为五千年文明里不可忽视的大朝代,依然如此,“赵匡胤出生在军人世家,从小习武一直跟随父亲从军,一路征战沙场战绩累累,之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然,赵匡胤成为皇帝之后重文轻武,令宋朝的文化走向辉煌,但国力日趋孱弱。
历经几代,“仁宗去世,嗣子继位,国库费用不足,西夏蠢蠢欲动,内外部矛盾再次凸显,实行了近百年的文人政治、休养生息政策面临调整。宋朝何去何从?宋神宗是一位想要大有作为的皇帝,王安石、司马光是才能卓著、道德高标的贤能之臣,他们启动了变法,想要富国强兵,然而却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朝政陷入党争的泥淖不能自拔,宽松、包容的政治环境遭受毁灭性打击,整个社会陷入专制、保守、狭隘和庸碌奢靡。”纵观历史长河,任何划时代的革新都是需要付出血的代价的,改变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势必会激起矛盾白热化,导致变革无疾而终。中国的神话传说,“神与山川同寿,一念可动山海。”而帝王并非神灵,以人之躯,想撼动山海,需要一整个集体抱团而战,可往往悲催的是,历史上往往仅仅一个帝王加零星几个人的孤军奋战,当然是如履薄冰,任其披荆斩棘,也是寸步难行了。
“治平四年正月,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即宋神宗)继位,次年改元熙宁,宣告大赦天下。”赵顼继位之初,目睹宋朝国力积贫积弱的困境,一心想做出改变,遭到守旧派们的反对,叫嚣着“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的强词夺理。不得不说,在周围一片异议之声下,宋神宗抱着“再造汉唐盛世”的雄心壮志,启用王安石,可谓有着他作为帝王的气度与抱负。“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入京受命,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税、保马等新法相继出笼。新法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惟操之过急,利弊互见。”“新法维持了将近二十年,直到司马光尽罢新法为止。此一时期,面临朝廷和后宫的双重阻力,神宗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多方势力的压迫之下,帝王亦不是完人,亦非神,“王安石这个宰相两起两废,最终,还是将王安石贬出了权力中心。”“熙宁变法,主要在经济领域,为战争筹措资金。”最终,王安石退出政坛,以失败告终,“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报国之志不得施展的怅然几许,怅惘寂寥间寄情于山水的无奈,身归于田园,可心未死,之后的郁郁而终便是无以挽回的必然了吧。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坐标。它是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一历史时期也成为宋朝重要的窗口期,也是两千多年皇权社会重要的转折期,其影响至少延续到19世纪末。”之后的元丰改制和元祐更化,便是宋神宗的一条孤独之路了,失去了王安石这个强劲的助力,一代帝王有再大的决心,却还是操之过急了,“宋军对西夏战事的两次惨败,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也给赵顼造成了深深的打击。对国家前景的忧郁、对反对派的愤怒、对战事既定结果的无奈,终于急火攻心,使得他身体一下子就垮了。”这确实是一代忧国忧民的帝王,可相较于那些碌碌无为的君王,所承担的压力是自己给自己加的,不堪重负之下,自然于身心无益。“厥后兵不敢用于北,而稍试于西,灵武之役,丧师覆将,涂炭百万。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战事不利,“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抱憾而殁,享年37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书在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大宋士大夫精神风貌和宋朝政治生态进行摹画和解读。从仁宗立嗣写起,到元祐更化结束,以时间为轴,以观点为骨,以故事为肉,再现熙宁变法、元丰改制、元祐更化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风谲云诡,揭示大宋文官从不同到不容的嬗变,面对时代积弊,帝王的壮志雄心和力不从心,为读者深刻理解宋朝乃至整个皇权社会的政治特质、政治走向提供充沛的史实和思考的维度。”
变法中凸显出诸多矛盾。“变法与国策的对抗。新法变革的是'祖宗之法’,触动的决不仅仅是大官僚的利益,而是整个国家的既得利益。皇权与相权的争夺。王安石想要集中相权推进改革,而赵顼把集中皇权作为改革的目标,二人初尚能相向而行,后不得不分道扬镳。雄心与现实的错位。赵顼是一位有理想,有雄心大志的皇帝,一心灭亡西夏、收复燕云,变法的出发点就是为战争筹措资金。但终陷于穷兵黩武的泥淖。富国与富民的悖论。'不加赋而国用足’是变法的口号,其手段是国家主义经济,国家深度参与到商业活动中,直接攫取商业利润,本质是国家与大商人利益之争。”“壮志雄心的皇帝宋神宗,才能卓著的士大夫王安石、司马光,眼见改革功败垂成,大宋王朝走向衰败和覆亡。为何力不从心、无法挽回?”回天之力匮乏,内忧外患,有志者未必事竟成,无天时、地利、人和,一切梦想都是幻想,最终便是一抔黄土,荒冢埋忠骨了,“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