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部电影看基督教的血腥
《阿格拉》(或译《城市广场》)是智利导演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拍摄于2009年的一部影片。虽然是将近10年前的旧片,但它依然令人震撼。在基督教已经盛行世界的时候,《阿格拉》把基督教曾经的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了电影观众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宗教战争的残酷,看到了宗教扼杀科学的无情现实。
《阿格拉》的故事发生在公元4世纪的埃及。美国影星蕾切尔·薇姿扮演埃及杰出的女数学家、占星家、哲学家希帕提娅。她致力于古代文明智慧的收集整理,却被当时逐渐兴起的基督教视为异教徒、眼中钉,最终被基督教暴民害死。
在1600年前的亚历山大港大图书馆时代,希帕提娅这个貌美的女子是世界顶尖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之一。她曾帮助她的父亲修订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本》。在他们的修订和勘误下,《几何学原本》就成了定本。在其后的生涯里,她独自一人补注了代数之父丢番图的《代数》和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希帕提娅30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新柏拉图哲学学派的学术领袖,名动天下。随后,她便在亚利山大港教授哲学和数学,直到被基督教迫害致死。
公元412年,西里尔就任基督教的大主教,他与亚利山大港的长官俄瑞斯忒斯之间的政治斗争也随之白热化。当时,由于基督教慢慢兴起,加之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南端的要塞重地,教会和罗马贵族都想领导此地的思想权并掌握统治权,所以基督教和政府的斗争在亚利山大港便异常激烈,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杰出的女性学者希帕提娅。
当时,希帕提娅在学习数学和哲学的时候就遭到了基督教会的不满,加之她又与罗马贵族交往甚密,基督教会一直视其为眼中钉。最后,她没能逃脱基督教会的迫害,成为了宗教和科学角力下的牺牲品。
希帕提娅的死,早已被西方世界作为“文明消失”的象征而供奉。在她死后,亚利山大港也逐渐失去了吸引一流科学家前来教学的魅力。由于希帕提娅是一个美貌和智慧并存的女子,所以她的死也经常被文艺作品渲染成浪漫主义的终结。影片的片名Agora在英语里是“广场”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指基督教与多神教在亚历山大城广场交锋,最后导致希帕提娅被害的悲剧。网上流行的把本片片名翻译成《城市广场》我以为并不合适,还是直接音译成《阿格拉》为好。
在看这部电影时,我很自然就联想到基督教发展历史上的很多血腥往事,持续近200年的九次“十字军东征”沾染了无数民众的鲜血,“圣女贞德”的遇害和希帕提娅的遇害几乎完全一样,还有中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多次宗教战争。我终于认识到,基督教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其实并不那么光彩。
好多年前,我曾经读过《新旧约全书》,看到书中有很多基督徒和异教徒作战的故事,里面不乏将异教民族斩尽杀绝的场面。当时我就在嘀咕:基督教发展史上怎么有那么多血腥?那时就想写一篇文章,讲述读圣经的感受。但是怕亵渎神灵,就忍了。昨天看完《阿格拉》,这种感觉再次产生,觉得还是要写出来,让大家看到基督教曾经的真实面目,看到基督教发展过程中扼杀、毁灭了多少曾经灿烂的异族文明。
这些异族文明同样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的发展是多元的,需要各种文明共同发展,互利互补。用一种文明去消灭另一种文明违背了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最终将导致人类自身文明的消失。基督教那种“唯我独尊”的狭隘的文明理念是基督教保守、落后的主要原因,曾经导致人类社会的停滞甚至后退。这是我在《阿格拉》里看到的,也是在回顾欧洲中世纪史时必然会领悟到的。所以,不要迷信宗教,更不要迷信基督教。要象《阿格拉》中的希帕提娅那样敢于怀疑,保持自己真实的理性,不被任何貌似的“真理”所欺骗和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