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随随便便看本书,不写下东西,就像没有看完一样。

花了两天时间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刷了二遍。第一遍我看不出什么眉目来(我看书基本都是这个调子,看一遍的书跟没看过一样的),第二遍才有了点鼻子眼睛。

全书大概如下: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在朋友们的建议上去看心理医生。它在心理医生苍鹭的陪伴支持下,展开了对自我的探索、剖析、认识与接纳,从而走出了抑郁,走向了成长的过程。

本书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 戴博德撰写心理学入门级别的书。书中的主角是《柳林风声》的动物们:蛤蟆、河鼠、獾、鼹鼠、苍鹭。读来很有趣。

全书记录了蛤蟆先生的十次心理咨询,这十次咨询构成了一个短程完整有效的咨询全过程。一个短程的仅十次的心理咨询,蛤蟆先生的抑郁就好了。在现实咨询过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只是本普及心理咨询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书,不能与现实中的抑郁症咨询相提并论的。

全书巧妙地把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展现了出来。

1.心理咨询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是来访者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困扰而“主动求助”,并不是硬送上门的服务。

2.咨询师与来访者是合作关系。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用“倾听、陪伴、共情”等技巧来积极关注来访者。从而达到让来访者用自己的力量主动探索,自我寻求解决困难的效果。咨询师是引导者、陪伴者,不是“方法、建议”简单粗暴的给予者。

3.咨询有严格的设置,咨询有目标有计划,一周一次,一次五十分钟到一小时。收费。咨询费一次一收,不打包收费。

4.咨询初期会有风险评估,是否有自杀的行为或念头。咨访过程中的保密原则此书未提到。

……

在整个咨询过程也顺理成章地把一些心理知识、概念融入其中,让读者很有代入感。例如“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状态”、“ 人生坐标”、“心理游戏”等等。

现回到本书,具体看看这只蛤蟆到底发生了什么。

蛤蟆原本是个穿着时髦、打扮偶尔会夸张、神采奕奕,充满活力,爱冒险的蛤蟆,突然“整个人都不好了”陷入了“抑郁”。蛤蟆的好朋友们见他如此,非常着急,前来相助,劝他振作。却毫无效果。

抑郁症是种可怕的状态。情绪持续低落,对一切都失去兴趣,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自身没有价值。严重的有自杀倾向并会实施。有点像溺水的人始终自救而始终深陷其中。

一般人看到朋友萎靡不振,都会很用力很好心地鼓励——振作啊,生活是很美好的;加把劲,你行的,你可以的……其实深陷抑郁的人“劝他振作”是毫无效果的,甚至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因为他可能已经试过了N种振作的方法都失败了。

抑郁症需要专业帮助的。中度、重度抑郁是要靠药物介入的。显然这只蛤蟆还没有到这个地步,他没有去医院进行量表测试,心理咨询苍鹭也没有给他做抑郁量表测试。所以这只蛤蟆只是“轻度抑郁”了,心理咨询会得到效果的。

初次咨询结束之后,蛤蟆问了苍鹭:“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直视蛤蟆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取决于你。

这段话充分说明,咨询师首先确信来访者自身有改变能力的。而咨询师要做的全身心的陪伴、支持者。关注就是一种疗愈方式。

在第二次咨询中,咨询师苍鹭问:“今天,你感觉怎么样?”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的,问的是感受情绪。很多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惯用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渐渐与身体的感受“失联”。书中说:与自己情绪不联结,就像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压抑切断了一下,成了残缺的人。蛤蟆先生一问就被问住了,苍鹭就拿出了“1-10的情绪温度计”,蛤蟆在1、2之间做了记号。真的很糟糕。在这么底的刻度上,苍鹭自然而然就问了句:”你有过自杀念头与行为吗?“蛤蟆说:有过。

蛤蟆为什么会抑郁?

蛤蟆先生把自己的历险回来后跟朋友的互动反应跟苍鹭说了一遍。可怜的蛤蟆他的那些历险经历,没得来朋友们一句肯定、赞赏。相反,全在批评、指责、羞辱他。他明明非常的气愤、悲伤、难受,但他还是反过来用“讨好、压制、自我贬低”的方式向朋友们承认自己是愚蠢的,要改过自新。这分裂得多痛苦!

说完,蛤蟆尽情地哭了。苍鹭问了句:“在这些事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

我回过来看了看苍鹭的整个咨询过程中,只做了三件事:一听(故事)、二递(纸巾)、三问(什么感受、什么状态)。咨询师话一定不能多。

,是让蛤蟆主动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达到探索审视自己的效果。并用“儿童自我状态”让蛤蟆回到了童年。

什么是“儿童自我状态”?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基本情感是“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这些情感与生俱来。随着长大,这些情感会细化、复杂化,这取决于他们的父母。

婴儿天生有求生的本能。面对父母小婴儿会本能地发展出一套生存策略来应对父母。父母是强大的,拥有绝对权威,他们对婴儿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可以爱孩子,关心孩子,抛弃孩子、虐待孩子。婴儿是完完全全依靠父母才能活下来的。所以他们就要去适应应对父母的每一次喜怒哀乐,而成为了“适应型儿童”。适应型儿童用“顺从、同意、讨好、道歉、依赖”来应对父母,求得生存。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打破“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是成长的本质。

蛤蟆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蛤蟆,是跟他的童年密切相关的。蛤蟆的家族是非常显赫的,这给了幼年的蛤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父亲是严苛的,对蛤蟆总是不满,总是批评指责,让蛤蟆觉得自己是糟糕的,不好的,总是错的。而母亲是顺从父亲权威的,不展现自己慈母的一面,很少抱童年里的蛤蟆。正因为如此,蛤蟆对父母充满愤怒,但对父母愤怒好像又不被允许,就化成了内疚——我不好。

蛤蟆的愤怒总在应对中转变成了内疚,但愤怒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那蛤蟆是怎么样表达愤怒的呢。用了一种隐型的方式。用不带攻击的方式来发火。用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叛逆等方式来表达发泄愤怒。

有一部分人在童年期完全认同的父母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对生活的评判标准。成年后就会一直处在“父母自我状态”,活成了父母的样子。书中的獾就是典型的父母自我状态,总在指责、批评周围的人,严厉而又愤怒。蛤蟆很怕他,是因为蛤蟆把父亲投射到他的身上了。

但有一点还是值得注意的,虽然我们从父母那儿习得这些,但每个人都不是父母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的,有的人运作得比较隐性。蛤蟆就是,他用一种自我攻击的方式运作。对自己进行审判,认为自己有罪,谴责自己、惩罚自己。真是痛苦!如果一个人发展不出“爱自己的能力”,那一生都会痛苦抑郁。

为人父母一定要好好的爱自己的孩子,这会给孩子的终生带来幸福。有一句话说: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完全正确的真理。

人除了“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成人自我状态”。这三种状态是“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了。每个人都拥有这三种状态,没有好坏之分,对生存都具有价值。而前两种自我状态是会被脑子里的父母过去的声音驱使,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具有某种惯性,不需要思考,所以不具有学习性。而成人自我状态是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能合理理性地行事,所有的知识技能为自己所用,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状态。

再折回来说说“感受”,“感受”是我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动“选择”。例如有人踩了你的脚,你就在心里选择——愤怒还是原谅?做出选择后,行为表现就完全不一样的。

悲伤、快乐等感受都是一种自我主动选择。问题是责怪别人会让自己很好受,所以表现出来都是别人让我不幸,让我悲伤、让我愤怒……但这对自己的成长是有阻碍的,没有意义的。那如何做呢?负起责来。担当责任比责怪别人有力量多了。

书有一个章节是蛤蟆向苍鹭讲述他的人生故事。这部分有点叙事疗法的感觉。看到蛤蟆从出生到现在,没有遇见过好的客体,几乎所有的外人都认为他不够好。这让他很自责。

书中提到的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也是本书的重点。

人生坐标就有两个问题: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这两个问题在五岁的时候就开始问自己了。用“好”与“不好”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就会产生四种组合的人生坐标,即: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当童年里选定 一个人生坐标。那在以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不断的确信与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就是“自证预言”。假如你认为生活不善待你,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发生的事都是鲜活的例子。自证预言玩得就是心理游戏,而这种游戏是最后都让人情绪糟糕。

你好,我不好。玩得是一种叫“可怜弱小的我”“不论我做什么都 要爱我”的游戏……这些游戏一次次印证自己是可怜弱小的,愚蠢不被爱的。玩到最后会很危险,会自杀。是个受虐者。会得抑郁症。

我好,你不好。玩得是“我抓住你了,你个坏蛋”他们站在道德、权利、威性的制高点上,认为别人是无能的,不可信的。这类人是个施虐者,绝不会得抑郁症。会谋杀他人。

蛤蟆最后选择了人生坐标是“你好,我也好”。就是人本主义信条:信自己,信他人。

第九次咨询结束时,蛤蟆对苍鹭发个脾气。原因有二,一是投射,二是反抗依赖走向独立。非常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十次咨询是最后一次咨询了。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展望。蛤蟆说要好好工作,这个观点非常赞。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讨厌排斥工作。是没有认识到工作本身是具有强大的疗愈作用的。人往往在工作中会获得价值感,并让自己的生活规律化、正常化。

苍鹭最后建议蛤蟆努力提高情商。所谓情商,是指拥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能从悲伤不幸中重新振作,能控制冲动,延迟满足,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情商最大的技能就是共情于别人的情感,并给出恰当的回应,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必要充分条件。

情商会让个体成长走得更远,同时也会让个体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关系。独立性隐含着做自己的自豪,有自己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但共生性就是在自我接纳时,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让人在社交与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此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带着觉察。

他系列回顾:

【随笔】瞬

【随笔】暮

【随笔】朝

作业】它

【随笔】

Time

Flies

过去的七月

让人很不好受

动摇了

很多东西

八月

平平常常

就好

2021
八月
1日
宜:助人
(0)

相关推荐

  • 共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经历了一次重新长大

    好朋友河鼠去蛤蟆庄园,看望最近一直没见到的蛤蟆先生.整个庄园屋内外一派破落景象,蛤蟆先生半睁眼,神色黯然,不同以往的悲伤,变现出一种无法形容的无力感. 这一切都很让朋友担心. 为了帮助蛤蟆先生,朋友们 ...

  • 「童年经历」如何影响了我们一生的性格?(文末有福利)

    你是否有过以下这些经历: 小时候长时间地与父母分离,长大后总担心自己会被抛弃,于是过分黏着亲近的人: 小时候总被同龄人排斥挤兑,长大后无论在哪都觉得自己不够合群,甚至害怕社交: 小时候父母总是不断否定 ...

  • 内心自卑的人,主要源于一个错误想法,不改正,注定一事无成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敏感又自卑: 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自己内心能揣摩半天: 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会胆怯,和对方说话都有压力: 觉得朋友们事业和感情都很顺利,只有自己一事无成: 因为敏感,总是过度 ...

  • 跟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学好书

    2021年第59篇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 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 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 ...

  • 荐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小马过河16

    这一周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为一本入门科普读物,很不错,值得推荐! 豆瓣评分9.1,评论里有人这么总结--荣格说: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这句话的极佳诠释了.这 ...

  • 笑不出来的打工人,撕开了3.5亿人最心酸的一面

    前几天,书单君看到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某公司发布了一款笑脸打卡门禁系统,上班时必须面露微笑认证,如果愁眉苦脸,门就不会打开. 很多人都调侃,上个班还要强颜欢笑,打工人真惨. 但书单君倒是更关心另 ...

  • 心约读书会 | 5月10日 成长的寓言(1)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心约读书会 | 5月5日 初见咨询师(3)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用一个童话解释原生家庭,读懂很受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是一本童话,但是比任何一本童话都治愈了我. 作为一本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该书通过一个十分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逼真还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该如何看别人,如何达到理性自我状态

    如何看自己是个深刻话题,要系统梳理并非容易事,需要直视自己,回顾童年,串起人生,看到过去,尤其要承认不足. 声明一句,不必担心承认不足会导致自卑,反倒可增强勇敢. 昨天梳理自我小时候发生故事,得出儿童 ...

  • 承认你的每一种状态,更应该学会成人状态

    ----一起读书吧,一页也好----- 难过悲伤会有时 控制你自己情绪的 永远只有你自己 这次分享一本继被讨厌的勇气后很喜欢的心理书 不仅仅是书中人物在接受心理咨询 读书的人也能在书中获得咨询 英国国 ...

  • 每个人都在cosplay这三个角色:父母、儿童、成人

    彩旗游艇(The Empavesado yacht) 劳尔·杜飞1905  开放报名:创业合伙人计划(合作制).写作训练营(VIP 1对1学徒制).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每月名额仅:3人/营. 咨询预约 ...

  • 心约读书会 | 5月9日 抑郁的原因(4)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豆瓣8.6,蛤蟆先生为你揭秘:心理咨询是怎么进行的?

    发布时间:2021-08-08 我在后台偶尔会收到一些读者的私信想让我给他们做心理咨询,不过在沟通之后,最后真正来做咨询的人就很少. 虽然近些年"心理咨询"这个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 ...

  •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帮助人们,重新找回信心?| 本周新书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59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有一个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以前他都穿的很时髦,偶尔也打扮的很夸张,看上去神采奕奕,但是现在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 ...

  • 心约读书会 | 5月13日 成长的寓言(4)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心约读书会 | 5月22日 愤怒的表现(4)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这是一本心理学入门书籍,能让没有一点心里基础的你也了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主人公蛤蟆先生本来是一个爱说爱笑.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却突然间陷入了郁郁寡欢,后来在经过与咨询 ...

  • 人生坐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全文2043字,阅读约需4分钟: 今天读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总的说来,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太多惊艳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我已经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但将它作为一本心理咨询入门的读物是相当合 ...

  • 原创第583篇︱我们何时可以不再“审判”自己

    文〡晓无涯 图〡二哥画画 最近在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得不说,我已深陷其中.我用心地感受着蛤蟆先生的每一刻情绪变化,好似将我自己的人生又重新走了一遍.虽然我不完全是蛤蟆那样的人,但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如何告别成年人的崩溃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 先哲们深刻的理性思考中,总是蕴涵着无数实质为心理学的问题. 确实,我们身处复杂的人际社会中,随时都会遇见令我们头疼上火.甚至发疯崩溃的人. 这些人里面,有的可以轻易回 ...

  • 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图|来源网络 年前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乍一看以为是本童话书,但仔细读来却发现本书是以动物故事讲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抑郁症以及抑郁症的自愈过程. 生活海水一样不会总是那 ...

  • 心约读书会 | 5月12日 成长的寓言(3)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讨好型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你想要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吗? 我不想. 我们家两娃.三岁的酒酒经常不听话,他有自己的逻(歪)辑(理),并能据理力争(结合大哭大闹),常常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虽然跟三岁的孩子讲道理,很麻烦很费时,但是心底 ...

  • 选择承受和前行,是我们与命运相处最好的方式

    发布时间:2021-01-11 不知你有没过这样的情形:明明上一秒还在开怀大笑,转身却感到无故的悲伤:一到晚上,就会焦虑.失眠.心力交瘁,觉得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