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是消极思想吗?

老子曰: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则无有。”

这句话又是后世批判老子消极的证据之一,他们认为老子这是愚民政策,想要让社会回归原始状态,让人们只知道吃饱喝足,什么都不追求,什么都不懂,以便于管理,这属于社会的倒退。

如此只能算字面理解,绝非老子本意。

要知道老子所处的年代在春秋中晚期,那个时候刚好处于社会形态的转型期间。

用现代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铁器的成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原本稳定的社会结构因此发生了变革,很多社会问题也就因此出现了。

老子,甚至孔子这些先圣都只是在结合当时社会的病症意图寻得对症的药方罢了。

只不过孔子开药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紧张,便找出了“仁”这味药。

人们做事没了规矩,都在胡作非为,孔子便又开出了“义”这味药。

而老子则不同,他是透过病症表象去寻找病根,力图从疾病的源头根除疾病。

所以他说“绝圣弃智”绝不是“愚民”,不是不让人们拥有思想,而是在反对人们卖弄聪明。

比如战国时期的苏秦与张仪,这两个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他们可谓把七国的处境与局势分析到了极致透彻。

结果在他们两的聪明才智之下,各个君王达成联盟,互相征伐,可以说战国中期有近三十年的战乱是他们两人搞的。

他们卖弄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名利地位,苏秦一人配了六国相印,张仪也从一介布衣封到了武信君的爵位。

但买单的却是百姓,因为他们两人的卖弄,这三十年来多少百姓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被送上战场,一瞬间就死掉了。又有多少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饿死在路边。

所以老子这方子算开到了根源处,“绝圣弃智,利民百倍”,如果没有了那些操纵利益的聪明人,百姓真的是要幸福百倍的。

而第二个药方“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一点看似在反对儒家,但其实也并不是。

孔子倡导“仁义”,是希望找回人们原本互亲互爱的社会关系。

但在他们的那个时代,“仁义”被君王拿来当了幌子。

孟子讲“春秋无义战”,但其实了解一下历史便会发现,春秋乃至战国基本所有的战争都是打着“仁义”的旗号在进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师出有名。

当“仁义”被如此利用,那么天下必定大乱。

这一点在今日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斗争中依然鲜明可见,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标榜民主、自由,以及人权等等,其目的终不过“利益”二字。

而世界局势也因此而日益复杂。

所以老子强调“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仁义”太过容易被拿去利用,所以社会不应有“仁义”的口号,否则只能越来越乱。

第三“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巧”就是贪图利益的小心思。

贪念是人类的本能,一旦人们有了最基础的温饱,社会中势必会滋生出占小便宜的坏风气。

甚至随着这种风气的发展,不懂得占小便宜,都会成为愚蠢的表现。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而占小便宜这种把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运用手段占有了,本身就是“盗”。

所以老子提倡要“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要遏制住这种风气。

之后老子总结: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这三点如果细谈有太多的东西了,根本无法尽述,总之只要把握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原始修养,那么便没有什么问题了。

“见”就是观念、思想,“素”就是纯洁、干净,老子提倡人应当保持思想观念的纯净、朴素,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欲望。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如此修养,那么社会自然而然就会往好的方向走了。

其实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其实都是人的观念导致的。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是如此,只顾眼前的利益和一己私利,忽略因此而造成的影响。

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一样,人们最初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召唤一个小魔头帮忙,等利益满足了之后小魔头对付不了了。

于是召唤中魔头来对付小魔头,等小魔头被解决之后又只好召唤大魔头来对付中魔头。

如此进行下去,谁来对付大魔头呢?

这就是各个时代人们都没有逃离的状况,古老的时代人们无非征伐而已,而当代人类的科技水平早已具备了自我毁灭的能力。

再如此下去,人类的未来很不乐观。

担忧之际又不免想到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忠告,怎奈无人能够听得进去,恐怕这就是人伦世界的天道自然吧,索性哑然做会心一笑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