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陵陪葬——李勣(徐茂公)墓前石刻

唐昭陵陪葬——李勣(徐茂公)墓前石刻

夷鸢孙晓东

2018/12/07 阅读 242

 

李勣,曹州离狐(今菏泽东明县)人,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隋末与翟让、单雄信等在瓦岗寨聚义。归唐后,屡建殊功。高祖李渊赐皇家姓,因避太宗讳单名勣,历三朝而无过失,官居宰相,乾封二年(667年)病亡,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徐茂公(李勣)神道碑——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立。螭首龟趺,通高7.5米,是昭陵陪葬墓中最高大的神道碑,碑额篆书“大唐故司空上柱国赠太尉英贞武公碑”。碑文为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书法“兼绝二王,凤翥鸾回,实古今书圣也”,碑阴有宋游师雄元祐四年(1089年)的题记,是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

墓前三石虎,仪凤二年(677年)雕刻,位于李勣墓南西侧。

通高177~181cm

座高28~30cm

长143~149cm

宽75cm

均为蹲踞状,两前腿稍斜伸、两后腿蹲坐,目圆睁微向上注视,尾巴贴体,从右后腿或左后腿内侧绕出贴于背上。

石虎造型在突出躯体轮廓的同时,对其眼睛、爪甲、牙齿做了精心刻画,粗中有细,雄健而霸气,具有唐代早期崇高美向优美、健美过渡的特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南起第一(张嘴似吼)

南起第二(闭嘴仅露虎齿)

南起第三(呲牙咧嘴)

  墓南西侧最北端石翁仲,唐仪凤二年(677年)雕刻,通高3.1米,人高2.43米,底座高67厘米,有斜刹,四侧面粗糙未经打磨。

人立于内外三层莲瓣,每层十六瓣的仰莲座上,莲花座高20厘米,头戴小冠,身穿阔袖长袍,双手拄剑相叠于胸前,浓眉大眼,鼻残,八字翘须,闭嘴,长髯,足穿如意履。

昭陵陪葬墓石人脚踩莲花座的,仅见于李勣墓

墓南东侧三石羊,仪凤二年(677年)雕刻。

通高174~183厘米

长144~148厘米

座高32.5~37厘米

宽74~75.5厘米

长146~149厘米

均为跪卧状,大盘角

南起第一,嘴微张,抬头挺胸,目光斜上视,脖颈向上伸,躯体前高后低似有跃跃欲动之态。

南起第二,目光平视前方,闭嘴,躯体舒展,背部平缓。

南起第三,闭嘴,抬头向上望星空状,躯体壮硕,四肢粗壮有力,尤以蹄子为甚,尤如马蹄,具有极强的力感和美感。

这是昭陵陪葬墓已知石羊中唯一一例造型,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

 墓南东侧最北端石翁仲,唐仪凤二年(677年)雕刻,通高2.94米,人高2.35米,底座高59厘米,有斜刹,四侧面磨光。

人立于内外三层莲瓣,每层十六瓣的仰莲座上,莲花座高19厘米,头戴小冠,身穿阔袖长袍,双手拄剑相叠于胸前,双眉紧蹙呈倒八字,圆目怒睁,鼻残,张嘴怒吼,堆塑形络腮胡,足穿如意履。

昭陵陪葬墓石人脚踩莲花座的,仅见于李勣墓

李勣墓前全景

李勣墓出土绝世珍宝三梁进德冠

此为国家考古上见到的最为古老的帽子,为唐太宗御赐之物,弥足珍贵,他临终时说“惟加朝服一付,死倘有知,望著此服以见先帝。”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进德冠是一种赏赐重要大臣帽子,分为三梁、两梁、一梁,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三梁。它是一种用鎏金铜叶和皮革制成,顶部有三道鎏金铜梁,看起来很沉重,实际上只有八两重。

阅读 242投诉文章

热门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