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宣咸——“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他作为20世纪中期与后期我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大半个世纪以来,他创作了一大批中国画、木刻版画、时政漫画、水彩画、水粉画、插画、连环画等作品。对于建立、推动和促进重庆近现代美术事业的形成、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画方面,朱宣咸以深厚遒劲的功力、师传统而不泥古,大气磅礴、充满新意、充满积极向上之朝气与丰富多彩的花鸟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朱氏花鸟”。
“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朱宣咸中国画生涯是从画梅开始的。1943年他创作了中国画作品《梅》,画上题款:“岁晚穷檐冰雪里,忽看世界转繁华”,就此似乎也奠定了朱宣咸一生的基调、人格与主线,那就是:迎雪吐艳、倔强劲健、积极向上,毕生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1940年到1949年,朱宣咸在浙江和上海期间,梅花多以墨色为主。画面简练,花朵极少,几乎找不到设色的效果,枝干枯涩、逆笔而上、虬枝俯冲,形成矛盾穿插的冲突。
画面本身的大量留白,好似孤独的枝干在寒冬中艰难的伸展,这种蕴含在花朵里微弱清气与严冬寒气的抗争,体现出梅花梅枝所饱含的顽强生命力,这也正是其自身在这个时期景况的一种映照。这是朱宣咸梅花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墨梅时期。
在朱宣咸中国画梅花艺术的创作生涯里,创作了大量以白梅为主的作品。这主要集中在朱宣咸梅花创作的第二个时期——白梅时期。
从1949年底到1989年,朱宣咸的梅花创作开始更多的出现了以白梅为代表的白梅时期。在这个时期相较朱宣咸的墨梅时期,画中梅花似乎明显少了许多的干涩,更趋于一种刚柔并济,花朵清丽、白梅报春、朵朵争艳。
在朱宣咸中国画梅花艺术的创作生涯里,创作了大量以红梅为主的作品。这主要集中在朱宣咸梅花创作的第三个时期——红梅时期。
从1989年到2002年,朱宣咸的梅花创作开始更多的出现了以红梅为代表的红梅时期。
红梅时期的朱宣咸一扫而空了白梅洁身自好,冰清玉洁,含蓄孤傲与婉约的艺术特点,而代之以极其热烈、奔放、老辣、包容与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在版画方面,是1949年前鲁迅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与抗战一线的“沦陷区”版画的直接参与者。也是1949年后西南地区上海新兴木刻版画与抗战“沦陷区”版画的重要代表。朱宣咸版画富有诗情画意,在崇尚自然美的题材中洋溢着浓郁的诗情。
画面的简洁,分章布白的安排,线条的独特表现及线与面的结合等等,使朱宣咸先生的版画作品逐渐地摆脱了20世纪40年代时那种纯粹欧洲版画的借鉴,而逐步形成了中国版画自身的特色。
著名美术史论家林木先生、在国家级美术专业核心期刊《美术观察》199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学术论文:《从投枪匕首到纯情艺术——论朱宣咸的艺术》,他在文中这样写道:
“朱宣咸先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走的是一条由革命斗士而到抒情诗人,由投枪匕首而到纯美艺术之路。而这点,又恰恰和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之路同步。从这个角度去研究朱宣咸先生的作品,或许也正是其作品的时代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