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边区第一寨:平和县霞寨镇寨里村
平 和 君
关于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公示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国家四部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传统村落名录的要求和省住建厅等部门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闽建村〔2014〕11号),为有效保护我省优秀的乡土建筑和传统民居,促进传统村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财政厅联合组织开展了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的申报认定工作。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文化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传统村落评审认定办法>的通知》(闽建村〔2014〕36号),经过调查摸底、各地申报、专家初评、专家复评,提出福州市福清市一都镇后溪村等188个村落拟作为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从2020年2月20日起。
公示期间,如有不同意见,请以书面形式将意见寄送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风貌办,邮寄材料以邮戳日期为准。单位意见要加盖公章,个人意见要签署真实姓名,并留下真实的联系电话、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潘一翔 0591-87527725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大路242号 邮编350001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文旅厅
福建省财政厅
2020年2月20日
附:漳州市入选名录
闽粤边区第一寨---霞寨镇寨里村简介
人文福地,历史底蕴深厚
阳明驻军,周祖首倡设县
明正德年间,闽粤交界地区山民暴乱,王阳明亲率2000精兵入漳平乱,利用寨里特殊的地理特征和建筑特色,借用为军寨,官兵驻扎寨中,在原有基础上,并加固东西南北四个大门,于四周盖起一圈寨墙,即可为官兵提供住所,亦能增强城防功效,加之门外还围着一圈宽有几十米的护城河式的池塘,入可护民、外可御敌,寨里的整体聚落样貌便是在此时建造完成。据《霞山周氏族谱》记载:王阳明率官兵进驻寨里期间,周氏宗族为官兵极尽地主之谊,支助有加,为平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为长治久安,周氏先祖崇爵公提议新设县治以保一方安定,也就是说增设平和一县的最初的功议,是由霞山周氏五世祖崇爵公提出的。(厦门大学周建昌老师研究提供)。
祠堂建筑,尽显宗族文化
寨里原有祠堂十几个,大部分已毁,其中以兴宗堂(大祠堂)最具代表性,具有明代典型的祠堂建筑风格,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由二进三开间加左右两厢房组成,堂内雕刻精工细作,栩栩如生,堂貌壮观,古朴典雅,是寨里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祠堂。祠堂为宗族的公共建筑,主要以祭祀建筑为主,作为宗族礼制思想的精髓以及宗教信仰的精神寄托,以兴宗堂为代表的祠堂建筑体量宏大,等级森严,结构繁琐,庄重肃穆。
聚落空间,映衬社群和谐
寨里村聚落形态是在受到地理地形条件、宗族制度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至今,如今的寨里村建立在整体和谐的自然环境之上,结合村落建筑源于自然的材料,朴实的色彩与造型,整个村落宛若生长于大地之中,村落与自然背景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在这样的整体之中,以宗祠为核心结合几个公共活动空间,起到了“点”的聚集与标识作用;街道空间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连合,使村落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渗透,起到了“线”的组织和联系作用;成片青灰色的屋顶错落有致的覆于村落之上,间或点缀着高高翘起的燕尾脊,使得村落的第五立面造型丰富色彩统一,起到了“面”的统领与覆盖作用。这些各具特色层次丰富的内部空间与穿插、环绕其间的青山、碧水、绿树这些自然背景一道共同映衬村寨,村寨形态巧妙而不造作,丰富而不复杂,在对比中孕育和谐,于渐变中产生韵律。这种聚落形态与村落自然背景的结合方式既体现了村落自然朴实的原生态性与自由活泼的乡土气息,又展示出村民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趣与庄重严谨的宗族特质。
寨里平面图
霞山周氏,特殊家族渊源
寨里古巷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聯繫:626456114@qq.com
高度決定視野 文化指引規劃
精彩回顾
乡土情怀,人间大爱!我们生活于平和这片土地,必然要爱护这里的一切众生,珍惜这里的一草一木,让这片土地更加纯净,让我们心灵更加圣洁!【平和乡情】值得关注!感恩广大读者的鼓励与支持!
祈愿疫病早除·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