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兆明:《搬家》
原创作者:张兆明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搬 家 》
人的一生中总要搬几次家的,住了多年的老房子有些破旧了,或是家里的人丁增加了,房子有点小了,换一个大点的,让日渐长大的男孩、女孩有个个人的空间。基本上每一次的搬迁都预示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不是搬到了更好更新的房子,就是搬到了更为舒适的地方。在印象中,父母亲办过五次家。六十年代末,父亲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吉兰泰盐场工作,家也随之从磴口县的农村搬到吉兰泰镇,这是第一次搬家。那时候都是福利房,由单位统一分配,不够条件的还分不到,只有干等着。不像现在的商品房,只要有钱买多大的都行。我们是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父母及我们姐弟四个住在几十平方米的两间半房里,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了。不过,随着父亲工作岗位的变动,房子越调整越大,九十年代,姐姐和我先后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家里的居住环境就愈发宽裕了。我结婚时刚好还赶上福利房的末班车,分到的房子小、旧且不说,至少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后面两次换房搬家虽然是自掏腰包,房子是越住越舒适了。现在三口之家住着一百三十多平米的小二楼,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外带一百多平米的院子,闲暇之余种点菜,养几只鸡,颇有点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还有一种搬家,即所谓的回娘家的“搬家”。相信所有结婚的人都经历过。八十年代初,父亲由青年农场调到林业科任职,工资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单位人少福利好,每个星期分两次茄子、辣子、西红柿等蔬菜,省下不少支出,家境条件逐渐好了起来。有时出差路过磴口,母亲就会请上假搭顺车去探望姥姥、姥爷。头一天,母亲就开始拾摞了,小到自制的炉钩子、簸箕,大到米面油、衣服、毛巾被,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但凡觉得姥姥家缺的,都尽可能的多带点,直到把车里塞得满满当当的。我和姐弟们常戏称:老妈,又在搬家呢?母亲就会半真半假的训斥我们,不让我们管。父亲总是很大度,任由母亲操作,从来不说,也不生气。母亲的“搬家”,一直持续到姥爷、姥姥去世。后来开始“搬家”的是姐姐,每次回来从车上大袋子、小盒子的卸下来一堆。这个是给母亲买的衣服,那个是给父亲买的软底鞋,还有这个挺好吃的,买了点给你们尝尝。父母亲总说家里都有,不让她乱花钱,可说归说,下次回来时依然照旧这样。反正说上不听,后来索性就由她了。耳染目睹惯了母亲和姐姐“搬家”的我,自然不会干扰妻子的如此诸般行径。好在现在有车了,不用我背驮肩挑的,有时候还会提醒她,别忘了把什么、什么带上,献个殷勤,博其一笑,以让她有个回娘家的好心情。做女儿的,大多以“搬家”这种独特的方式,力所能及地表达着自己的孝心。哪个老人的不希望儿女们孝顺自己呢,但是做父母的,却总是担心女儿的“家贼”行为,引发其家庭矛盾,见女儿、女婿乐呵呵的相安无事,也就坦然受之了。无论东西的多少、贵贱,从不嫌弃,能够“搬家”,至少说明你过的不是太贫穷。看似平凡的“搬家”是个晴雨表,如果有几次,时常“搬家”的女儿不“搬家”了,父母亲立刻就会紧张起来,他们会敏感的觉察到,你的生活或是工作事业出现了危机。不要责怪他们一味的追问没什么,你故作无事的样子,躲不过他们已经老花但充满关切的眼睛,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你,点点滴滴的变化他们全都牵挂在心上。说起母亲,好友有着无奈的幸福。几个儿女时常买点鸡蛋送过去,让年迈的母亲补补身体。母亲总是煮好了给他送过来,有时候一天能煮好几次,八、九个,怎么劝说都不听。因为年逾八十且多少有点痴呆的母亲,始终记得他爱吃煮鸡蛋。或许是老早的事情了,现在口味早已经变了,可他吃鸡蛋样子却永远印刻在了母亲的脑海中,吓得姐弟几个不敢轻易的买鸡蛋了。除了深切的感动,我无语了,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形容和描绘母亲的这种爱。也许是你曾经狼吞虎咽的样子,也许是你碰破过的头,也许是你扭伤过的胳膊,你永远不知道,什么东西才是父母亲已经褪去记忆中的留存,如同我们永远也猜不透,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有的人,你对他有十次的好,他未必知道感恩,他却能记住你一次的不足,但父母亲恰恰相反,你有千百次的不是,他们记住的永远是你一次的好。在父母的眼里,没有不可救药的浪子,有的只是恨铁不成钢的期盼。不要攀,也不要比其他的兄弟姐妹付出了多少,父母亲或许不止你一个儿女,但你却只有一个父母。也许你刚拿来的东西,父母转手就给了其他的儿女,不要气恼,父母会记着你的好,关注的却是条件最差的那一个。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倾其所有。比起那些父母亲已经双双过世的人来说,能够“搬家”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辛福。属于父母亲的人生旅程真的不多了,我们还能陪他们多久?我们有那么多的时间耗在酒桌、牌桌上,我们忙着为心灵鸡汤转发、点赞,就不能抽出点时间陪陪父母吗?我从来不同情那些,在众人面前诉说自己在外打拼几年,十几年,如何辛苦,如何想念家乡的亲人,却很少回去看看的道貌岸然者。这种绝情我永远不懂,他们简单的以为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告慰,却不知他们的平安幸福才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如果想念你的父母亲,别让他们等待的太久,现在就启程踏上返乡的路,回去过个团圆年。二〇二一年二月一日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