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武协调疗法中枢汤
刘绍武(1907~2004),男,山西襄垣人。“解放初期,与韩玉辉、李翰卿、李学文并称山西四大名医。”少年因家境贫寒,13岁才开始上学,但其天性聪慧,嗜书成癖,熟诵经、史、子、集。一次因染疫痢,久治不愈,险些丧生乃感医道之艰深,深感俗医之误人,及庸医之卑俗,遂立志从医,自学医技。刘老18岁独立行医,即为乡亲登门医疾,屡起沉疴,名振乡里。如是3年,学乃大进,名亦大噪,以致危重证之病家必求先师一诊以决生死,方得无憾。先师之医德高尚,确为侪辈之典范。其诊病无论贫富,普同一等。师之自奉,至为简约,无烟酒之嗜好,布衣素食而已。而遇贫困无力购药者多全力周济,实可谓“普救含灵之苦”。1946年,先师在我市济华药庄坐诊,由于疗效卓著,求诊者甚多。计其所得,除资助贫困者外所剩甚微。药庄经理谓师曰:“先生如此理财,入一出一,如遇急须奈何?请容我为先生管理三日,以备急用。”师颔之。遂以三日之诊金购得蜂蜜两瓮。三月后师返里时,仅以此蜂蜜所折作为盘缠。师之治学,法度谨严。尝谓:“文以载医,虽一字之误,动辄关乎死生,不可不慎。”如《伤寒论》猪肤汤证:“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虽解其为阴虚有热,而用阴柔滋腻之猪肤施于下利,恐终非所宜。而千八百年之文献能无鲁鱼亥豕之误,考虑“下”字为“不”字之讹,若径改为“不”字,则全证可通,用亦不爽。
师之治学,不拘一格。有关医籍,无不涉猎,无中西门户之见。虽边缘之学,如全息论、自动控制论等亦多详参。尝谓:“学术问题,当无古今,无中外,无尔我,应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至九旬高龄,仍奋学不已。故其说能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曾有诗一首。以勉门下。其诗为:“一汪大海渺无涯,敢驾轻舟探由来,乘风破浪飞也去,方知彼岸有亭台。”
师之于古医籍,最推崇者首推仲景之《伤寒论》,认为辨证之精为诸法之冠,组方之妙为医方之首,故穷毕生精力以研习之。然今所见之《伤寒论》,已非仲景原貌,经孙真人之搜集,宋儒之校雠,方得流传至今。然遗漏、错简、缺失、后师增入等失误常有,使学习不便,运用困难。爰对于《伤寒论》之整理,仅注释不足已其事,正如先贤所说:如拆旧房,营新屋,非有大匠之才不可。绍师即独具匠心,而竞此事。至上世纪70年代,规模粗备,为区别于原书,而名曰“三部六病”,1979年,郭维峰兄与我整理之初稿,由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内部 刊行。2004年,由刘惠生先生重编之《三部六病精义》正式出版。此说以表、里、半表半里三部论病位,以阴阳论病性,每一部中均有一阴一阳相对立之二病,遂成六病。即表部有太阳病与厥阴病;里部有阳明病与太阴病;半表半里部有少阳病与少阴病。完全符合把阴阳的对立统一法则。诊断一确立,冶法亦相应确立。如治疗三阳病:太阳病用辛凉解表法,阳明病用攻下法,少阳病用清热法。至于合病、兼证之证治皆各井然。六病辨证法既用于外感热病,亦可用于杂病。然杂病之损害,每为集寒热于一身,合虚实于一体,用六病法辨析又多感不便,师遂又倡“协调疗法”。所谓协调疗法,即使失衡之阴阳归于协调,以恢复体工之自然疗能,再合入局部之治疗,从而使病得愈。师常谓:“若无全身之协调,则难获局部之改善。”自拟调心、调肺等协调诸方,施之临证,每获良效。
师之课徒,不知疲倦,学而有成者甚多,遍及江河南北,已成当代名宿。余从师最久,然性驽钝,所获未及师之十一。即此余绪,亦常得起沉疴,愈顽疾。然未能使师学广大,心常惴惴。师今去矣,难得再聆教诲,早夜以思,怀念尤切,遂于春节前学填《满江红》词一首以志之,并与诸同门及后学共勉。先生酷爱中医事业,这种感情是从实践中来的。先生早年事医,住在长治南门外经坊煤矿,周围四十里无医生。时值瘟疫流行,求医者络绎不绝。先生运用《伤寒论》方,登门医治,昼夜不息。治愈了许多危、急、重症。这使先生认识到了中医的价值。也使先生深深地爱上了《伤寒论》。
先生运用《伤寒论》方治疗杂病,善用合方,这是受《皇汉医学》的启发。解放后,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局部病的增多,先生引申和发展了《伤寒论》中的和法,独创协调疗法。一方之中寒热并用、补泻并施、升降并举、收散同进、动静结合、阴阳两调,充分发挥和调动机体的自身康复功能。其组方之妙,运用之广,疗效之佳,堪称一绝。有一次,先生运用协调疗法给一干部治十二指肠溃疡时,结果右肘上的一个鸡蛋大的肿物也随之消失了。连先生自己也感到神奇。
许多人不理解先生经常让病人服100多付药,并且很多情况下是一方到底。岂不知,将灵活易变的整体证与顽固恒定的局部证区分开来,是先生的一个重大发现。局部病证有其稳定性,所以治疗时要有肯定性,要有方有守。所以先生又提出定证、定方、定疗程的三定原则。非有胆识者,谁能如此?
先生特别注重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他认为中医经典是中国的“经”,是民族的“典”。
先生谙熟《内经》、《难经》,精通《伤寒》、《金匮》。每年都要把《伤寒论》从头至尾背诵两遍。我在学校《探春学报》工作时,曾组织学生听先生讲授《伤寒论》。先生在讲授过程中,从不拿讲稿,每一条文都能倒背如流。并且能结合临床,使二者相互补充。
对有人认为中医经典已经过时,应扔到故纸堆的说法,先生明确指出:“学说无古今,无中外,无尔我,当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以先进代替落后。对于祖国医学遗产中先进的东西,必须完全接受,对于西医科学的东西,也必须完全吸收,中西医学中的某些已经被证明了的不科学的东西,则必须完全摈弃,中医中某些至今仍然没有搞清的东西,则应当认真研究,决不能轻易肯定或否定。
除了看病以外,先生几乎是手不释卷,每当临床遇到难题,先生总是涉猎群书,务求博通。他学习的兴趣很广,肯于向古人学习,向洋人学习,向今人学习。中医、西医、哲学、生物学、系统论……无所不好。正因为他有这样深厚的基础和知识,所以先生能在学术上独树大旗,巍然屹立,又能吐故纳新,跃马长驱。
先生最善于发现人才,他就象一团火,走到哪里就能把哪里青年中医的心点燃起来,一起为祖国的中医事业而奋斗。他一但发现了一个热爱中医的人才,就好象一个有眼力的宝石匠,发现了一个粗砺的宝石一样,总是竭尽全力,千锤百炼,精雕细刻。我在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实习时,先生手把手地教我号脉。上鱼际脉、聚关脉、涩脉、右尺长弦脉,先生一一让我领会。学涩脉时,先生先告我涩脉的要领,又挨个让我从患者脉中体会。也可能是我这个人太笨了,学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学会。但先生还是耐心教我,直到有一天,我自己能独立号出病人的涩脉了,先生喜出望外,高兴地对我说:“毕业了!毕业了!”。
刘老治疗内伤杂病用协调疗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变化。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基础上创立了系列新方。对脉学的研究和经方的应用也有不同的认识,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基础上创立了调神汤、调胃汤、调肠汤、调心汤、调肝汤、调肾汤、调肺汤、理目汤、攻坚汤、祛风利湿汤、解肌汤、团鱼丸等系列新方。
刘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
一、三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