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这两个区域要加速崛起,你准备好了吗?
在科技城新区辖区内,城北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涪城城北和游仙城北,东北最北至石马镇,最北到青霞。根据规划定位,它们同属于科技城新区北部北翼。
在青义板块里,青义镇、金家林都属于先行发展区,而游仙城北这一片,正在建设的石马特色小镇项目、七姓坝片区将会作为最主要的居住组团,共同成为游仙城北门户。
实际上,涪江将涪城城北和游仙城北分隔开来,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它们各自的发展速度也有明显差别。
上周,涪城城北曝出了新一轮商业规划利好,涪城区环中物院/西科大商业布局交流座谈会召开,未来将围绕建设环西科大布局的城北高端现代商业核心为目标,打造15万方商业集群,规划为城北商业集,服务整个城北区域。
这是继科技城新区获批之后,绵阳城北迎来的第一重重磅利好。
第二重利好,或许会在节后公布,关于游仙城北,也和石马特色小镇极其关联。
第三重利好,则是规划落定的七姓坝。
北上承接江油,南连科学城,七姓坝规划区总面积4802.1亩,发展定位为山水融城、活力水岸、生态住区,脱离产业经济,建设用地占比达到92.22%,工业用地为零,仅有小部分的商业、教育和其他配套用地,居住属性相当明确。
规划结构为“一核、一轴、三组团”。
一核:生活休闲服务核。在规划区中部,融合商业、休闲等功能打造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片区核心;
一轴:区域生活发展轴。规划依托科学城大道,强化规划区与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北翼、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助力中心城区北拓发展;
三组团:九院配套组团、传统生活组团、滨江生活组团。
生态住区的城市规划揭开帷幕,这里将被打造成容纳4.8万人的大型居住社区,成为游仙城北乃至绵阳城北最纯粹的宜居板块。
这次公布的两个片区里,石塘街道几乎有两个七姓坝那么大,规划人口却只多了两千人。
磅礴规划背后,是绵阳发展临港经济区的必要决心。
石塘街道位于涪城区石塘街道(原石塘镇镇区),北至毅兴街(规划),东至御飞路,南至S8道路,西至毅文街(规划)。
属于中心城南的中南部,东北方向挨拢南郊机场,西南方向通达临港经济区,整个片区往北,则是已经启动建设的文创产业园。
在2020年以前,石塘片区一直被看做涪城区与经开区之间的发展洼地,无人问津。
在绵阳经济总量迈上3000亿台阶之时,临港经济开发区作为涪城区产业经济的重要抓手,也要全新起跳。
起跳前的准备,就是这个规划总面积8586亩,城市建设用地8565亩,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4.2㎡的石塘街道片区。
它的规划定位是临港经济示范点、宜居宜业新空间,以“一轴三心、三区联动、绿廊渗透”的功能结构,最终形成商、住、产联动的全空港商务区,帮助老城区的首位度和城市能级得到显著提升。
接驳交通枢纽、经济产业园、文创产业园。石塘街道片区向北延伸串联火车站、御营坝以及市中心片区,向南串联环绕南郊机场生长的临港经济区和文创产业园。
在石塘街道北部,机场西路东北方向,还有228.38亩地块拟调整用地性质,由批发市场用地调整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土地性质变更完成后,将与片区内拟规划的1714.8亩商业用地共同担任综合性功能配套,填进中心城区中南部的发展空白区域,满足长期积累的商业消费升级需求,与涪江对岸的涪城万达广场共同发挥辐射作用,支撑老城区继续发展。
以一号路为支撑,形成片区发展轴,带状分布;最北部以物流仓储和批发市场为依托,形成商贸物流;中部以居住、行政管理、生活配套为基础,形成片区生活服务中心;最南部以工业为产业支点,形成片区生产制造中心。
这种多位一体的城建,是提高片区活力、解决职住分离问题的方式之一。
对比两个新区的用地指标和路网规划,我们会发现七姓坝片区的路网指向了横纵贯通,提升片区与石马、中心城、青义、龙门、圣水寺等片区的交通便利度。
而用地指标方面,居住用地容积率2.0-2.6,限高按24m、40m、60m进行控制;商服设施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0-2.0,其他各类配套设施容积率控制在0.5-1.5,高强度开发区域集中于科学城大道两侧。
根据开发强度控制规划图和建设高度控制规划图,低容地块主要集中在涪江生态景观带周边。
也就是说,板块定调居住为先,完整贯通城北是次要目的。
这一规划,与对岸的青义、龙门沿江布置高层的规划,形成了巨大反差,城北城市界面将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完整天际线。
相比之下,石塘片区的发展可能性更容易窥见。
在火车站、御营坝、经开南湖三面夹击下,石塘街道就像是站在城市背后的默默劳作者,略显尴尬的位置,致使片区新规划有了更加跳脱的想法。
石塘街道未来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住片区,还将新建一间医院、五间幼儿园、一间小学和一间中小学。
片区发展规模不小,也因此规划了一个十五分钟生活圈、两个十分钟生活圈和四个五分钟生活圈。
由于紧邻南郊机场,整个片区限高60米,居住用地容积率1.2-2.6,限高16-60米;商业用地容积率1.5-2.5,限高24-40米。
石塘街道出现改善产品的几率也很大,因为在片区中部还有小部分容积率1.0-1.5之间,限高16米的居住用地。
由于两个板块的城中村数量相对较少,有的也已经完成拆迁,在绵阳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区,这样两个后发板块还有千亩居住用地,一旦进入开发周期,就注定成为绵阳楼市的供应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片区可选房源已经不多,周边住宅或物业不够集中的分散局面,很难让板块至短时间内,形成集群效应。
在新区发展为先的城市规划前,这些已有片区的提升,是否又存在等待周期过长的问题呢?
在一个城市绵延和壮大的过程中,一项项规划利好透露的有限信息里,足够我们获取一些答案。
绵阳开启一场新的城市变革,无论是科技城新区的“大建大美”还是旧城提升的“精建精美”,在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日趋饱和,扩容迫在眉睫的时间节点上,新规划是推动城市向前的必要动作。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将石塘街道和七姓坝推到绵阳主城甚至科技城新区的前沿阵地,在高速发展的赛道上狂飙突进。
在这之前,前景无限的规划和漫长的等待周期,城市建设的矛盾也在扩大化。
而不论是从区位位置,还是从辐射范围,石塘街道以及七姓坝片区,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