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唐诗解读——杜甫之《夔州歌十绝句》(其四)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注:

赤甲:即赤甲山,位置在瞿塘峡西口的北岸,南基连白帝山,土石皆赤。宋人称西山、西郊和卧龙山,今人称鸡公山。

白盐:即白盐山,位置在瞿塘峡中段的北岸,今称桃子山。因页岩遍布,色如白盐故名。这两座山。均高入去霄。所以说:“赤甲白盐俱刺天”。两座山均为夔州山名。《奉节县志》:“白盐、赤甲,俯视群山东,龙脊虎须,横截舟舰,其险也如此。而清奇灵秀之地,隐隐隆隆,蕴蓄宏深,此其人力所为哉。”

俱刺天:都很高。

闾阎:集聚的村舍。

缭绕:盘旋。

山:据后世考证指当时的夔州城背靠的子阳山。

丹青合:树木错杂。

复道:楼阁间有两重通道,而楼上架空者称复道。

锦绣:形容景物之美观。

解读:

在赤甲山下,今称下关城的地方,是古夔州城所在地,人烟稠密,沿山逶迤而上有较多的人家。所以说“闾阎缭绕接山巅。”古时林木茂密,白帝、瞿塘一带枫树很多,杜甫在《秋兴八首·其一》中有“玉树凋伤枫林”之句。夔州曾有“水果之乡”的称号,特别是柑桔,唐时为贡品。所以仰望赤甲、白盐,在复道(房屋间天桥)重楼之间,桔树青青,金果累累,枫叶为醉,有如锦绣。所以说,“枫林桔树丹青合,复道重楼绵绣悬。”

诗人利用景物的特色,互相烘托映衬,构织了一幅美丽的夔州风光图画。

赤甲、白盐两山作为雄奇高峻的背景,繁华的街市充满动感活力,丹枫青橘配上绝佳颜色,都市特有的复道重楼已经显露了城市建设的高端、大气、漂亮。动词选用精当。一个“刺”字,把山的雄奇高峻写活了;一个“接”字,显出城市依山而建的特点和宽阔;一个“合”字,巧妙地把树叶颜色相配的景色,赞扬为与图画相合:一个“悬”字,高度赞美夔州风光如悬挂半空的锦绣图画,增强了立体感、亲近感。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看图识唐诗(228)杜甫·赤甲

    赤甲山 杜甫·赤甲  卜居赤甲迁居新,最近新迁居又选择到赤甲山居住, 两见巫山楚水春.自去年抵夔已两见巫山楚水之春. 炙背可以献天子,晒背得暖便可以献给天子, 美芹由来知野人.野人还从来以芹味美为真. ...

  • 杜甫最好的诗,是在重庆写的……

    文/诗来 除了成都之外,杜甫一生和重庆有颇多渊源.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近七百公里,使整个地形呈从南北两侧向长江河谷倾斜之势,境内76%为山地.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

  • 话说杜甫《黄草》诗

    现在的黄草峡 杜甫的<黄草>诗,对于长寿地区来讲意义重大,因为它是长寿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件重要作品,也是第一位重量级诗人.所以,长寿人民对其非常看重,以此为荣,广泛传诵.然而,因其有一些不 ...

  • 杜诗七律赏(119)杜甫·赤甲

                        夔门左侧为赤甲山,右侧为白盐山 杜甫·赤甲 卜居赤甲迁居新,最近新迁居又选择到了赤甲山居住, 两见巫山楚水春.去年抵夔州至今两见巫山楚水之春. 炙背可以献天子, ...

  • 傅山 《草书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诗》

    傅山 <草书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诗>轴 绢本 180.5cm×47.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白盐赤甲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锈悬.傅山书.

  • 杜甫的幸福生活在夔州 | 特别策划·历史

    杜甫的幸福生活在夔州 乾隆专门请画师画出杜甫<秋兴八首>其二中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诗意. 供图/ 傅寒 在杜甫夔州诗暨重建夔州杜甫草堂全国研讨会上,笔者 ...

  • 杜甫居留夔州时的生计来源

    撰文 | 马鸣谦 杜甫书目二三事 每在一部长篇开笔前,做资料调查总会让我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兴奋,因为,这其中确乎有一种独特的"发现的乐趣". 约四五年前,带着有所突破的期求与梦想,我 ...

  •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山(上)

    也谈杜甫诗中赤甲山.白盐山 谭文兴 台湾学者简锦松先生所著<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一书的第三章就是"赤甲白盐",专门探讨赤甲.白盐二山的指谓.他认为:现在称为赤甲山的唐代 ...

  • 看图识唐诗(646)杜甫·移居夔州郭

                             杜甫·移居夔州郭 伏枕云安县,本来还在云安县伏枕, 迁居白帝城.现已移居到了白帝城. 春知催柳别,春天懂得我们要走指点杨柳摇曳示意, 江与放船清.大江 ...

  • 古韵夔洲,诗意之城

    夔州是古代奉节的称呼.夔州有十二景即:赤甲晴晖.白盐曙色.夔门秋月.瞿塘凝碧.白帝层峦.草堂遗韵.武侯阵图.龙岗耸秀.文峰瑞彩.鱼复澄清.莲池流芳.滟滪回澜. 在诗人笔下,"夔州十二景&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