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渭 丁百林】原创//清明时节思故人,忆起妈妈泪纷纷
2019第104期
总第718期
清明时节思故人,忆起妈妈泪纷纷
二零一九年正月十二,年味还未散去,早上十时十六分,生我养我伴陪我走过七十个春秋的妈妈走完了她88岁的人生,选择了这个吉时良辰,离开我们而去。
母亲上个世纪出生在商洛山中王家院一个贫苦山民家中,幼年时期就跟随外公外婆过着流离失所的贫穷生活,七岁起就给富户人家放牛养羊,先后跟随外公外婆暂住过蓝天霸塬、渭南大王、曹庄等地,后流落于渭南长寿塬坳底凹(长丰凹),暂住在一农户的庄稼看护房内,十四岁为了一家生计嫁到了同样贫穷的我家,为外公一家换回了一块安身落业的庄基地。(图片为妈妈八七岁生日和子女的合影)
四九年春雷响,全国人民翻身见太阳。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解放了,外公一家和我们一样过起了安居落业的新生活,但母亲肩上的生活担子更重了,我家有年过六旬的爷爷,一个参加抗战生死未归的三伯父,一个刚从部队返乡未成家的二伯父,她不得不为爷爷分担忧愁。而外公一家就住在隔壁,妈妈姐弟四人,她为老大,受封建重男轻女的影响,小于他六岁的舅舅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虽然她有了家庭,但还时时照料着外公一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体质虚弱的外公撒手人环,母亲在父亲的协助下葬埋了外爷。面对一双三寸金链的小脚女人,外婆是难以支撑这个四口之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廿十出头的妈妈即要料理好我家的里里外外,还要照顧好外婆及舅舅和二个小姨。为了生计,几年后外婆再婚,不幸的是六零年,实荒四起,继外公被派往秦岭山中,给集体挖鸡斗根(一种能充饥的植物根茎)摔死在山中,当时年己廿的舅舅远在青海,母亲又忍痛在各方的协助下为继父办完了后事。从此照望外婆又成了她的责任。
解放后母亲的精神面貌換然一新,中苏友好协会她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受该村佛堂的影响,仁、义、礼、智、信,忠、孝、真、善、美,己洗礼了她的灵魂,村中的婚丧嫁取,红白喜事都有她忙绿的身影。在家为一家浆洗做饭,照顧爷爷衣食住行,时时还要关注外婆一家的生活。当时体制改革,生产队实行劳动凭公分计酬,拉址我们兄妹五、六人的母亲公分在生产队妇女中还是领先的,生产队的耕种铡草,砖瓦场的拉砖烧瓦,做为一个身单力簿的弱女子为了家庭生计她都勇于参加。一九五九年,年己八岁的二妹因病妖折,给年轻的母亲精神上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从此母亲拜师学艺,大字不识几斗的母亲从此运用民间偏方、火针疗法治愈了不少刚出生的婴幼儿,还成了附近免费的接生婆。
一九六零年左右的三年自然灾害影响着我们每个家庭,母亲为我们七八口人的生计整天劳心费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当时祸福。六二年二月,青黄不接,母亲生完三弟的第二天,传来恶耗,远在临潼县城西的三爷爷步行百余里探望爷爷,途经泷河川时风雨交加,由于坡斗路滑,加上饥饿难忍,年己八旬的老人死在灌芝村的半沟里。对于百善孝为先的母亲又是重重一击,她先是协助父亲东借西助,购制棺木,后又通知临潼不滿十八岁的小叔,将三爷葬于当地。
一九六六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和四清运动影响着我们每个家庭,恰在八月上旬,85岁的爷爷驾鸳西游,对于八旬的老人风光安葬也是人之常情,但当时由于破四旧,立四新,双运工作组提出:1,不得披麻带孝,2:不能哭泣送丧,3:不得化燒纸钱…、母亲都一一答应,在一个月明星繁黎明送走爷爷,入土为安。这就成了母亲一生的一块心病。
一九七八年,国民经济好转,人们彻底解决了吃、穿问题,向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可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一年队上要搜肥换壮土,我十口之家居住近三十年的蝸居棚房拆除了,一座土木结构的大房将要俊工,可年仅五十七岁的父亲恰在这时患嚣质性脑病,医治无效去世,是我只有四十六岁的母亲硬是撑起了这个家,但灾难并没有这开我家而去,父亲去世一年余,正在初中上学的二妹又患上成骨肉瘤,经多方医治截肢于一年后病亡,第二年和母亲相伴一生的外婆也因食道癌去世,不到三年三位至亲离世,对于母亲是如何承受如此重击,但母亲是挺过来了,而且硬是凭着一个弱女子坚强意志,供养着小妹读完高中,二弟、三弟完成初中学业。为大妹、小妹、二弟、三弟成家立业。在那个年代,可想母亲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的发展日新月异,母亲更是闲不住的人,她一生勤俭持家,和睦邻里,忠孝善良,妯娌友善。八十年代初,我的大伯年过古稀,伯母双目失明,未一的堂弟先天性脑障。二个堂姐分别远在新疆 伊利、沙车工作。当时的夏收秋播都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母亲想到的是让我们先帮伯父家收种。每逢春节伯母都要到渭南五里步、烂庙、怀娘的娘家探亲,出行相当不便,但母亲早有安排,让我用架子车或自行车多次接送 ,从此我也结知了三个新舅家 。几年后,伯父病故,又是母亲亲此带领我们,比较风光的安葬了伯父,继续照望伯母和堂弟,直到二堂姐从新彊返陕,将伯母和堂弟的生计落到实处。
八十年代后期,人们普遍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在母亲的照料下,兄妹五人都成家立业,按说年过六旬的母亲应该好好的享受新的生活,可她从艰辛生活走过来的生活习贯从不改变,农忙时帮了这家帮那家,黑漆漆,明半夜,忙着收种。同时还照看多个孙子、孙女。为减轻子女负担,冬春还去城里搞家政服务,由于勤快诚信,被多家居民挽留,想不到的是服务过的居民直接找到我们子女,让母亲继续留守他家服务。
母亲的家政工作,使我们做子女的感到非常内疚。一次我们前去看望母亲,受到了人家的热情招待,并让我们放心,他们家人是会照顾母亲的衣行起居。
勤俭持家的母亲时刻不忘朴实、勤劳、节约的本色,即是年过古稀,被妹妹接到城里住上一段时间,也休闲不了,除帮料理家务外,稍有时间,就给她找了另一項工作—— “拾荒",让妹妹全家哭笑不得。按说下了一辈子苦,为多个家庭操劳费神,而且体弱多病,体重不足百十斤,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应该安度晚年,她就是要费尽十二分的力气,纪继劳作。夏季赤日炎炎,冬季寒风刺骨,她不是在除草、采集中草药材,就是在为家里收拾材禾。家里的卧室灶房、院落客厅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家里布置的条条有序。庄前屋后种菜养花,都有她劳作的身影。
每当逢年过节,众多亲友送 来的食品糕点她都让给子孙,自己食之甚微。母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我的母亲虽无政界功绩,显赫 荣耀,但她人生经历在現实生活中的贡献是可贵的,在她临终 病重期间,远在临潼年近八旬的叔婶及七十八岁的舅娘陪我们昼夜照顾母亲直到寿终正寝。尽管母亲遗言丧事从俭,但在安葬母亲时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乡亲同仁达百余人之多,正是母亲的友善慈孝,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赢得了世人的好评。
这就是我历经人间苍桑,饱受风霜礼洗平凡而伟大的妈妈 。
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丁百林, 临渭区丰原镇人,文学爱好者,《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三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载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载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天选出留言获赞最多的留言作者(留言获赞量不少于30个且最高,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好、赞等),送红包(2元)!
以上好礼从2018年10月29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