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反受其害的李毓昌
嘉庆十三年(1808年)秋,黄河再次决口,肆虐淮安一带,冲毁房屋、农田无数,致饿殍遍野,京师震动。朝野上下立即展开大规模地赈灾。嘉庆帝先后拨出了70万赈灾银两,同时下令两江总督选派得力官员前赴灾区监督发放。于是,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的李毓昌(当年刚刚考中进士,随后被分配到江苏担任候补知县),带领李祥、顾祥、马连升三名随从,便踏进了受灾最严重的山阳县。谁曾想,此次山阳之行,刚正不阿的李毓昌竟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李毓昌的“淮安冤案”
山阳知县王伸汉是个贪鄙之人,在官场混迹多年。本县共领得赈灾银九万多两,他竟然贪污截留了两万五千两,占到赈灾银的近三成。李毓昌到达山阳县后,不喝酒不应酬,每天早出晚归,亲自下到灾区视察灾情,并和灾民面对面核对赈济情况。很快,王申汉贪污截留赈灾款的问题就浮出了水面。然而,王申汉毕竟是官场老手,当得知李毓昌从灾民口中了解到他贪污赈银的蛛丝马迹,从县衙档案查实了他虚报户口的罪证铁证,而且已经秘密拟好了上报总督府的调查报告后,王伸汉当然不会束手就擒。王伸汉先是向李毓昌行贿一万两,遭到拒绝;尔后又买通李毓昌的随从李祥偷公文,也未得逞。情急之下,王伸汉决定杀人灭口。一天夜里,随从李祥在李毓昌喝的茶水中下了毒,接着又伙同其他两名又随从用丝带将李毓昌勒死,然后伪造了“自缢”身亡现场。事后,王伸汉与淮安知府经过密谋,以“自杀”案草草上报了结。
李毓昌的突然死亡,让李家族人顿生疑窦。李毓昌之叔李太清在领运棺椁时,发现死者遗物中有“山阳知县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等字样亲笔文稿;李毓昌之妻在收拾丈夫的遗物时,又发现一件随身穿用的衣服上有斑斑血迹。李家族人最终决定开棺检验。只见尸体指甲发黑,插入喉部银簪也立即变色并擦拭不掉,明显是中毒的症状。李家人经过商议后,决定进京告御状。于是,李太清赶赴京师,一纸诉状告到了都察院。嘉庆皇帝听奏后,非常重视,仔细披阅,并迅速向军机处发下渝旨,指出李毓昌之死“疑窦甚多,必有冤抑,亟须昭雪”。他怀疑江苏官场上下串通一气,于是决定绕开江苏官场,命令山东巡抚吉纶把李毓昌尸体运到省城详验,又下令把山阳知县及有关人员立即证调集进京,由军机处和刑部直接会审。
在山东,吉纶率领几名非常有经验的仵作详细察验了李毓昌的尸体,认定李毓昌先中毒,后因他故死亡。与此同时,在北京军机大臣们会同刑部官员逐一审讯了王伸汉、包祥、李祥、顾祥、马连升等人,五人先后供出了谋杀李毓昌的前因后果及作案经过。至此,这起沸沸扬扬的查赈大员“自杀”案件,终于真相大白。随后,嘉庆皇帝对所有涉案人员进行了严厉处罚。两江总督铁保被革职后发配乌鲁木齐;江苏巡抚汪日章被革职;山阳知县王伸汉处以“斩立决”,其子发配伊犁;淮安知府王毂处以“绞立决”;王伸汉的仆役包祥,助纣为虐,“著即处斩”;李毓昌的随从李祥、顾祥、马连升,一律“凌迟处死”。其中主犯李祥被押至李毓昌坟前行刑,死后“摘心致祭”。应该说,嘉庆皇帝在此事的处理上也是非常严厉的。
嘉庆帝
嘉庆皇帝最后在上谕中说了一段颇值得玩味的话:“试思职官身死不明,显有疑窦,该地方官尚相率朦混,不为究办;若无告穷民,衔冤负屈,又岂肯尽心推鞠,为之伸理?其草菅人命之事,不知凡几矣!”嘉庆皇帝这段话的大意是,像李毓昌这样的政府官员都能够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那么假如那些草根平民遭遇此类事件,又有谁能够替他们秉公办理呢?
读过李毓昌的案子,笔者久久不能释怀。试想,一个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敢向自己的同僚下毒手,同样是利字当头,那么谁敢想像他会如何对待他治下的小民?聪明的读者,这样的命题你又会有怎样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