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万寿节
在清代,皇帝的生日为万寿节,皇太后的生日为圣寿节,皇后的生日为千秋节,它们均为国家节日。其中万寿节最为隆重,与元旦、冬至并称清廷“三大节”。
万寿节,顾名思义取万寿无疆之义,为当朝皇帝祝寿,当然是清宫中最重要的典礼活动。“本朝万寿节,王公大臣文武职官等,咸蟒袍补服,于黎明时排班圆明园之正大光明殿前,三品以下者,排班于出入贤良门外。上龙袍珠冠入座,鸿胪官唱排班,引导宣赞,一如大朝仪。上受贺毕始还宫。如遇上幸木兰时,诸王大臣则齐集午门外遥祝万寿云。”(昭槤《啸亭续录》)万寿节当日,皇帝要御殿接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万寿节期间禁止屠宰,前后数日不理刑名。这一天,京城的匠人们用彩画、布匹等将主要街道包装得绚丽多姿,以营造歌舞升平的节日气氛。外地官员也要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清代皇帝寿典之繁盛,可以说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清代帝寿基本上是十年一大庆,每年一小庆,里程碑式的六十、八十大寿,则更加热烈隆重。在帝王中尤其“以康熙六旬万寿和乾隆八旬万寿最具盛况,乾隆超过了康熙。康熙六旬万寿盛典图长达二十余丈,乾隆的万寿长图有一百数十页。”(向斯《紫禁城帝王生活》)
康熙帝六旬万寿期间,自京西的畅春园到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安门、中南海直至与紫禁城的庆仪连接,沿途彩坊绵延不断,连缀着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数不胜数。所经寺观也一同庆贺,大设经坛。直隶以及各省进京的臣民代表也搭设彩坊,京城各部、寺、监等官衙同样建经棚、设彩坊,共同庆贺。“万寿无疆”“天子万年”的大字幅和万寿图屏、万寿寿字图比比皆是。当时可谓京城内外,金碧相辉,锦绮相错,华灯宝烛,霏雾氤氲。宫内更是歌舞升平,云霞万色,庆贺活动持续达七天之久。
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乾隆帝八旬万寿的庆贺活动更是盛况空前。这一庆典更是在在三年前就开始筹备。当年八月十三日,“史称其'穷极华丽,灯烛光辉,有如白昼’,'黄童白发,率士胪欢,绝域遐方,褰裳祝嘏,诚亘古未有之佳徵,历代希逢之景瑞。’”(同上)万寿盛典期间,内务府、各省衙署在京郊西部园囿至紫禁城几十里的御道两侧,布置了华美的景致,彩棚夹道,楼阁林立,幡旌飘扬,结彩张灯,歌舞欢腾。当皇帝和太后自西郊御园回宫之时,御辇当途,喜颜观瞻;王公大臣、外藩使节、耆老寿妇献寿迎銮,高呼万岁,彩棚内满布寿礼,御路上遍设赐食,谱就了一曲空前绝后的万寿华章。
清帝万寿大典期间,王公大臣均要进献寿礼。于是乎前朝古玩、当朝奇珍、翰墨书画、匠师杰作,虽天南地北,千途万路,终荟萃宫阙,以示诚敬祝颂之意。皇子皇孙们也要为党朝皇帝呈敬寿礼,更表达了尊亲孝道。一些周边国家也愿意躬逢其盛,他们纷纷派遣使节,携带贡品入朝进献,以共沾万寿荣光。当然清廷一定会厚往薄来,这些所谓的“外藩”们自然又多了一次发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