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暧花开,总是让人想起海子……
一群混得很不错的人在一起吃饭,有人无意中谈到了海子,席间一位大姐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海子的诗,她说等她到了那个世界,一定问问海子,到底有什么难处,为什么不好好活着?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动,在喧嚣的都市的繁华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中,今天的人们依然没有停止对诗意的追寻,诗还在,写诗的人很有很多,爱诗的人也不少。
在8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海子实在算不上一个抢眼的诗人。当时的中国主流诗歌,充满着革命的语言和时代的伤痕。这个个头不高且瘦弱的年轻人,同历史上大多数同行一样,带着他的诗歌去拜访诗歌界的老前辈,得到的答复永远是“北京城大,居大不易”式的嘲讽。作家张立宪曾这样描述当时海子遇到的尴尬:“那年头,海子可以从南走到北,又从白走到黑。在他自杀前的流浪岁月中,可以身上没有一分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据说他走进昌平的一家饭馆,开门见山说自己没钱,但可以给老板背诗,换顿饭吃。老板说诗他听不懂,但可以管诗人吃饭。”很多人听完可能会大笑三声,但会心人听完则为之潸然泪下。
海子早慧,这位来自安徽怀宁的少年,15岁便以高出分数线80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学习法律,然而他的身上缺少法律人所特有的严谨、刻板的气质,他喜欢文学特别喜欢诗歌,经常泡在学校的图书馆,这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和灵感,为此却在学业上有一两门法律专业课还不及格。
1983年,19岁的海子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工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他的诗作大量出现在学校校刊上,他的好朋友去宿舍看望他,发现海子的宿舍里堆满了诗稿,有些诗甚至是写在卫生纸上。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海子是物质的短暂情人。1980年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大潮让很多人飘飘乎不知所以然,此时身居象牙塔的海子面对外面的世界,显得很迷茫陌生。1989年的春节,他回到家乡,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感觉格格不入。亲朋好友知道他会写字,农村人把写文章称之为写字,劝他可以写写武侠小说,这玩意来钱快,海子感到很失落。村里很多人把房子改造成小卖部、小作坊来做生意,总之什么赚钱就搞什么,海子不由感慨道,“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你在家乡完全变成了个陌生人!”节后,海子离开了让他感觉陌生的家乡,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在海子的诗作里,爱情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海子曾说,他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在他短暂一生留下最深刻的情感历程,就是他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奔波于昌平(政法大学所在地)和北京城其间的那段日子。那个女孩是政法大学外语系的学生,曾经上过海子的课,据说两个人的认识还有一段小插曲。海子在上课时问学生喜欢哪些诗人,这个女孩站起来答道“海子”,引来教室哄堂大笑。
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里,留下了他们难忘、美好、诗意而又短暂的经历。“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女孩的父母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与一个只会写诗的农家子弟在一起,这场现代版的梁祝悲剧最终以二人分手收场。“当我痛苦的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也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这一段世俗社会的杀伤力影响了生命中最后两三年时间。
在海子最后的日子里,那个女孩还从深圳来到北京,两人见过最后一面,她告诉他,她在深圳发展得不错,已经结婚,准备移居国外。我们不知道海子当时听到这些话是什么感受,只知道他后来大醉一场,怀疑自己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是呀,身边的朋友,成家的成家,立业的立业,有事的有事,带孩子的带孩子……连自己曾经深爱的人,也变成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海子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大学生活已经让他感到厌倦,感情生活让他感到疲惫,诗坛对他的创作又不认可……和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年一样,海子感到无限惭愧,“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他惭愧无力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无法与自己的爱人在家园生儿育女,海子用他的诗歌回答了周围人对他的不解: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近乎是心灵鸡汤却被当下的人们称之为正能量诗歌,已经被录在中小学课本,成了很多朗诵节目的必选诗歌,当很多人声情并茂地读这首诗时,又有谁能读懂这文字背后诗人的心酸。“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可明天又是哪天呀……当1989年的3月26号海子来到山海关,沿着蜿蜒绵亘的铁路,眼望着无穷无尽的远方,他会想到什么?“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12年后,即2001年,海子获得了第三界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与他同时获奖的还有一个叫食指的诗人,代表作是《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