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尽在掌握的潜意识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或许,意识才是基因编码过程中产生的系统漏洞?人类就是那个“反叛的机器人”?
01
人类认识世界和缓慢而艰难的。
有形的世界再难,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已经有了很多可以暂时倚赖的公理,以及一整套的科学方法,和工具。
虽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种基于对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的不言而喻的真理。
然而,对心智,尤其是意识的探索,就要艰难得多。
首先,用心智来探索心智,是人类无奈但却唯一选择。
其次,我们只是通过感受来了解心智。
心智无法被钉在标本板上,无法进行称重或测量,无法戳一戳、捅一捅,看它是否柔软。
但探索这个世界是人类的第一动力,自我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因而再艰难甚至荒谬,也不会停止人类探求的脚步。
在我看来,这是尊贵而执着的人性。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让人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在智能层面。
意识这个话题太不好谈,我只能小心翼翼地,跟大家做一个讨论。
也算作是一种尝试,也是一个开始。
慢慢来,慢慢想,慢慢体会。
02
要理解心智将如何解释它自己,首先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杂乱、难以描述、各种无意识感觉的相互作用。
由于我们只能比较清楚地意识到意识,尤其是自启蒙时代以来,我们一直被告知人类是理性的。
只是在20世纪,无意识认知的理念才开始得到广泛的接纳。
所以,虽然我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知觉偏差和认知偏差,但问题通常被说成是“潜意识大脑活动又一次影响了有意识思维”。
鉴于储存短时记忆的内存很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为什么不把问题反过来说呢:如果有意识思维对我们的整体思维有影响,那么影响是什么呢?
或许,意识才是基因编码过程中产生的系统漏洞?人类就是那个“反叛的机器人”?
我们“感觉”到,有意识想法与无意识想法之间联系的纽带,是无意识的心理感觉系统。
知道感、确定感、能动感、选择感、努力感和因果关系感——没有这些感觉,我们就不会感受到有意识想法。
通过这些感觉,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有意识的想法不同于无意识地产生的想法。
比如,你被某个问题卡住了(回想一个已经被遗忘的名字或想办法解决麻烦的关系等),你常常会发现自己在某个时刻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答案。
尽管答案看起来是无意中产生的,就像是来自灵感或直觉的礼物,但其实并非如此。
在早些时候你已经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意识意图,但当时没能找到答案,随后,你的有意识意图转移出了意识,进入了隐藏层。
在那里它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工作,收集旧的和新的输入信息,直到找到可能的答案。
只有在那个时候,答案才会出现在意识中,而那些想法就像只是“突然跳进我们的脑子里”一样,“是灵感女神的赠予”。
03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发现,大脑处理有意识思维、心理状态和记忆的方式,与处理更基础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刺激的方式相同。
所有的输入乱成一团地纠缠在一起,隐藏层利用它内在的计算能力对这团乱麻进行分类整理。
预测的准确性会决定神经元的放经元的放电率,因此我们很易理解为什么当事情像预期的那样时,信息会被抑制。
效率最优的大脑中,输入的感觉信灯只会把需要处理的信息传递到意识中。
如果没有出什么差错,便不需要意识到行为的细节——我们只需要知道事情事情进展很顺利。
“尽在控制之中”的感觉是大脑在告诉你,行为在按照预期发展。
而潜意识也有其意图指向,所以我们经常会分析说,你这么做也许是因为你的潜意识想要这么做。
也就是说,做出某种行为的意图独立于有意识地决定要做这种行为的感觉。
有一些催眠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我们会发现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的人根据指令举起了双手,而清醒后他会很奇怪自己的手为什么悬在半空。
弗里思通过对抑制输入感觉信息的研究,暗示了意图的主要作用,他说:
大多数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所知道的是你想要做的事情。一旦你的意图实现了,你便不会在意你实际正在做出的动作了。
细思极恐。
如果你精通一门乐器,也会有更多同感。
有时候你兴之所至,想要演奏一曲热烈的音乐,你开始演奏的时候并不知道每个时刻手指所在的位置。
手熟练地执行着你的意图,而你却意识不到身体动作,这就是所谓的“处于巅峰状态”。
04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家鲁道夫·利纳斯说,计划并预测运动行为是人类拥有智力的主要原因。
尽管这种说法听起来过于简单化,但他的观点值得思考。
所有的行为都是在执行某种运动计划。
最抽象的思考是对过去行为或未来行为的沉思。
如果不去想你将来做什么,便不可能思考任何问题,从投票到冥想都不行。
思考,是大脑的运动行为。
既然是这样,或许是由于人类的行动是线性的(能感受到的时间是线性的),我们一直都相信,思维也是线性的。
并且我们强烈地感到一个想法导致了另一个想法的产生。
让我们再返回潜意识心理感觉的话题。
将两种感觉结合在一起,你便会产生强烈的推理感这两种感觉是:
身体的“自我”主动地、有意识地创造了我们的想法。
这些想法引起了其他的想法。
如果我们不觉得自己的想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就无法知道心智是如何工作的。
原因和结果推动着思维去想象出故事,把它们联系起来。
而且,为了创造出功能正常的心智,心理感觉必须无视所有会引起矛盾的数据。
当大脑产生的想法有违我们的生物特性时,这些感觉便会被摒弃。
当我们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一点点地表述论点。
虽然我们所表达的可能只不过是来自认知大乱炖的完形,但是事实上,这些想法背后甚至可能不存在线性的过程。
复杂的想法可能是在瞬间产生的,而没有经过循序渐进的推理过程。
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把深思熟虑出来的推论说成是“获得了更全局性的观点”。
05
而事件发生的必然顺序,使我们根本不可能进行纯粹的有意识的复杂思考。
我们不具备这样的生理能力。
任何需要花费几分钟的思考,或者任何涉及几个事项的思考都会经过潜意识的加工。
即使我们知道每时每刻每个神经元和突触的活动,依然无法知道哪些思考是在意识中进行的,而不是只经过潜意识就发生了,但感觉起来就像发生在意识中。
除非当科学发现了有意识大脑活动和无意识大脑活动动的精确识别标志,否则,任何大脑状态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都完全取决于被试的描述。
如果一位被试告诉你,他的想法完全来自有意识的思考,那么这种说法与“口渴是一种有意识的决定”一样并不成立。
或许,我们就是无意识认知的指挥主体。
我们提供意图、方向和一系列指令,让无意识认知行动起来,然后为它提供连续不断的引导。
大脑根据它天生的和习得的方法进行运转,但会从有意识的输入中获得线索。
如果没有有意识的输入,大脑便不知道该去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没有指挥,乐团便不知道该演奏什么。
但如果没有乐手,便不会有音乐。
所以,如果没有无意识认知,便不会有复杂的思维。
因此,完全有意识的复杂思维纯粹是一种幻觉,是许多无意识心理感觉产生的错误知觉。
▼ 据说这是苹果用户专享~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