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美过宝钗、才比黛玉,因为她有幸福的家

红楼美才女多,写到一半时,人物基本登场,经典场景一个接一个。

元春省亲奢华背后有泪水的凄凉;

黛玉葬花诗意背后是无力对抗命运的无奈;

宝钗扑蝶轻快背后呈现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

凤姐泼醋背后夫妻从甜蜜到异梦的莫测;

鸳鸯拒婚背后华林初现迷雾……

此时此刻红楼要想再现青春华彩貌似难以为继,却突然又来四位水葱般的姑娘。

大观园这个世外桃源成为名符其实的“女儿国”,千红万艳在宝玉这个绛洞花主维护下共写群芳谱。

这四个外来的非主子非丫头的女儿中就中红楼里的“女神”------薛宝琴。

她如天外来客般降落在大观园,美过宝钗,才胜黛玉。

宝钗已经是艳冠群芳的牡丹了,宝琴一入大观园,宝玉便评价:“比宝姐姐更绝色。”探春也道:“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红楼最美的场景之一宝琴雪里折梅时贾母对她是赞不绝口,夸她站在雪里比画儿更美。

除了人美外,宝琴才情了得。

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回中,宝琴和钗黛共战湘云,明写湘云联句敏捷聪慧,而宝琴之联句不少于湘云,最后自认才高的黛玉联同湘云给宝琴敬酒点赞。

为突出其才情,雪里折梅后又宝琴与吟红梅花诗,技压李纹、岫烟。

诗云: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这诗得到众人好评,黛玉、湘云也赞不绝口;宝琴又来十首怀古诗,构思、意境比闺阁女儿开阔,与钗黛等精巧细致的诗相比,气势磅礴有浓重历史 感。

当然,红楼美貌不稀罕,才高也不稀罕,稀罕的是美得那么张扬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轮胎见了想爆胎。

老祖宗贾母对薛宝琴不只是夸奖,她老人家喜欢用实际行动表达喜爱:

先是逼着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其次留薛宝琴住下来-------不是让她和薛宝钗同在蘅芜苑,而是与自己同住;

同住不够,还送宝琴凫靥裘,金翠辉煌,文中借湘云的口说,“可见老太太是真的疼你,她那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贾母又对宝钗千叮万嘱,生怕她管紧了这个可爱的小妹妹;

后来干脆向薛姨妈打听她的生辰八字,想要替宝玉求娶。

向来孤高自己许的黛玉也对宝琴青眼有加,亲热得像姐妹,这实在是太难得。

宝琴宜室宜友,作为媳妇候选人长辈喜欢;

作为朋友她年青心热,送黛玉水仙、探春腊梅,处事大度宽容又超脱。

谈笑间她就征服了大观l园内外的上下一众人。

这样一个堪称第一完美的人,细看她成长经历,颇符合现在的育儿观。

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

宝琴的父亲虽然做生意,却是走到哪就把家人带到哪里,不像常见的商人重利轻离别。

所以宝琴和她兄长薛蝌都沐浴着爱长大的,良好的家庭氛围让薛蝌难得的清俊儒雅,宝琴则智商情商双高。

迎春、惜春虽然没有生身母亲在身边 ,但是门第高贵,父兄在身边,遗憾的是她俩却宛如孤儿,难以得到家人的关爱,前者在漠视中变得懦弱,后者在冷落变得心冷嘴冷。

显然一个人性格形成与她生活的家庭息息相关。

黛玉呢?也是父宠母爱,遗憾的是从小知道贾府与众不同,小小年纪又寄人篱下,纵然贾母疼爱,却终究意难平,变得敏感多疑;

湘云倒是和宝琴有点像。黛玉来之前湘云是会玩会耍的贾母最宠的娃,打下了后来豁达的气质打下了基础。

要想娃娃好,还是自己带的好。

宝琴的父亲明白,可是几百年后的很多父母并不明白。

曾经读到一首诗:

好久没有人牵我的手,

好久没有人摸我的头,

好久没有人说宝贝,

好久没有人背着我走。

当墙角的牵牛花爬上了篱笆,

当门前的石榴树开出了鲜花,

当大雁一群群向南方飞去,

当漫天的瑞雪飘飘洒洒。

妈妈呀——

又是一年的春秋冬夏,

什么时候,

您才会回家,回家……

他乡的父母能听见自己家孩子的呼声吗?

培养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宝琴从小和父母走过四山五岳,不仅把中国大好河山游历了多半,8岁时就出过国,买过西洋货品,自是眼界宽广、自信洒脱,美丽的皮囊下是有趣的灵魂。

对于宝琴来说,那么多年随父母一省逛上一年半载,不全在于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而是她在旅途中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于是宝琴眼睛里是赏了无数美景后的纯净,是遇见万千故事后的从容淡定。单单站在雪里她也可自成一画!

宝琴家是普通游商,比不上世皇商宝钗家,更别说其他贾史王家了。

出场时宝琴已是父死母病,家道中落,算得上小门小户,但是并不影响她的灼灼光彩,像块纯净又温润透明的玉,完美无瑕。

传统教化使她识大体、明事理;开阔视野又让她有一份独特的超然。

也许未来宝琴的人生路上会充满风雨,其实父亲的去世已然让宝琴走在风雨里了,但是她拥有过的爱、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让她能够在风雨中、能够在漫无边际的田野上微笑成陌上花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