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闻民 | 康庄学校记忆
康庄学校记忆
1948年11月21日至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底店乡草滩、康庄,薛镇乡的韩村、董家堡、王家堡、新城一线,与国民党胡宗南十七师展开激战,歼敌4000余人,击毙十七师少将师长王作栋,为荔北战役的打响扫清了外围阻力,《富平县志》把这次战斗称为康庄战役。康庄是有红色故事的地方,从此,这片热土被人们所铭记。
康庄七年制学校座落在康庄庙上,底店乡有五个村的孩子在康庄七年制学校读书(1),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实行春季招生,71年考入初中的学生分了五个班级:六一、六二班的教室在西楼和东楼,班主任分别是徐忠智、王景明老师,他们都担任数学教学,这两个班级在六年级多学习了一年,和新招学生合为一个年级;六三、六四、六五班班主任分别是倪和元、张纯华、李万平老师,他们都承担语文教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到中期,全省理科统一教材,文科就带有灵活性。张纯华老师教我们六·四班的语文课,教了许多毛主席诗词。闲暇之余翻阅,退休后也经常阅读,至今可以背诵的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蝶恋花 · 答李淑一》、《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 长征》·《七律·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律·答友人》·《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 西江月·井冈山》·《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清平乐·六盘山》《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 游泳》·《沁园春·雪》20余首。这些诗词对我一生有潜移默化地影响,特别是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时时催我自新,鞭策我上进,鼓舞我永不停息、永不懈怠。
我们村距离学校近3公里路,几个村民小组基本成“丫”子型东西方向居住,上学路上同学们都能汇集一起,乡村路上熙熙攘攘。到了冬天,如果遇上天下浓霜,头上、棉袄都结了冰,去开水房灶火前烤火,全身都会冒着热气,就像蒸馍馍时冒的热气一样。开水房的徐氏对人热情,取暖的同学就特别得多。为了统一到校时间,我们约定起床时间为各家小广播早晨的《铁梅和妈的节目时间》,而实际是早晨播报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间》,耳中听到的和实际的广播内容大相径庭,甚至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成了同学们以后见面的美谈,至今想起来都大笑不已。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校,学生不但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要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工,学农,学军,做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康庄学校在连三村开办了砖厂,除了烧窑外,和泥巴,做砖坯子这一系列工序,基本都是同学们完成的,烧的砖块为学校建起了两排窑洞办公室。
达家坡村的后山沟里,有学校的学农基地,我们 每年都要参加播种和收割。记得有一年风调雨顺,秋天收割完谷子,老师布置了一篇《收割谷子见闻》的作文,赵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山再高,高不过我们红小兵的脚面,站立山巅,望着满山遍野的银色谷穗,一片丰收在望,别提我心里有多么地高兴。”老师作文边批:有英雄气魄,漫山遍野太夸张,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白色的谷穗?
初中学习两年,除了课本费,学校几 乎没有什么收费。老师办公室的冬天取暖,完全依靠学生上山砍柴来维持。上山坎柴前学校把“小夏收”(2)捡来的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四两重的白蒸馍,每人发放一个作为上山的干粮。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吃饭长身体的年纪,有的同学还没有登到山顶,就把白蒸馍吃光了,美名其曰:轻装上阵。 经过几小时地劳作,太阳慢慢偏西,柴火捆绑停当后,补充点能量就准备下山,张同学不小心白蒸馍从手中滑落,就如同田野中奔跑的野兔子一样,眼睁睁看着一蹦一跳滚到了沟底的草丛深处,别提这位同学多沮丧,多伤心。在今天的孩子们看来,倒掉一碗饭,糟蹋一个馍,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但在缺吃少穿的日子里,就弥显珍贵。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常常会触发灵感,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却在心底一生珍藏,不曾忘记。
1972年底,结束了2年的初中学习生活,我们当了回乡知识青年,可没几天又通知返校,接受高中升学考试。凭着老师们夯实的知识基础,同学们平时的刻苦努力,康庄学校有36名学生被美原中学和薛镇中学录取(3),据说在当年中考中,康庄七年制学校的升学率在富平县排名第二。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唯一的一次初中升高中考试(4),为康民荣校长、张先毅副校长带领的康庄学校争得了一分荣誉。老师们的辛勤耕耘,同学们的汗水付出,最后奏成了永不停息的师生交响曲,成为一代康庄学校人永远的记忆。
学校因我们而骄傲!
我们因学校而荣光!
注释:(1)文化大革命前,康庄学校是一所完全小学,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升格为底店公社康庄七年制学校,文革后期学校名称为底店乡康庄初级中学。康庄初级中学撤销后,乡镇合并,现更名薛镇康庄小学。(2)小夏收:生产队麦子收割后,同学们在地里捡的麦穗麦粒叫“小夏收”。(3)美原中学录取31名,薛镇中学录取5名。(4)其它时间,初中升高中均为推荐,学校按照上级分配的升学指标,根据学生家庭成分、表现和学习成绩多方面综合决定是否升学。
作者简介:王闻民,底店乡人。原任新疆英吉沙县第二中学校长(后更名英吉沙县实验中学),中学高级物理教师,曾任喀什地区物理学会副会长、自治区教育学会会员。主编《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简史》,并获自治区党史奖。退休后,又计划地阅读,弥补历史留给我们这代人的知识缺憾;用笨拙之笔,记录沧桑岁月,丰富自己的文化精神生活;笑看日出日落,从容走向暮年,与夕阳相约。现为富平县作家协会会员 。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