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周保中为何没有评军衔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授勋,周保中只被授予了三枚勋章,而没有授衔,为何这样?

周保中的三枚勋章不是一般的勋章,而是一级勋章。当时勋章分为三个等级,最高为一级。周保中分别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八一勋章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师级以上干部,周保中在这段时间曾担任过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旅级和相当于旅以上的干部,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时的支队级和相当于支队级以上的干部,周保中当时担任过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一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的军级以上及其相当的干部,周保中在这段时期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吉辽军区司令员等职。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毛主席曾说“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贡献如此大,为何只授勋而不授衔了?

目前大概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种“地方工作说”。授衔主要针对的是在军干部,以前在军队工作,但是授衔时已经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不参与评选。毛主席原打算要授“大元帅军衔”,但是对前来劝说自己接受大元帅军衔的彭德怀、罗荣桓、宋任穷、赖传珠等人说:“你们搞评衔,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呀!到群众中去讲话多不方便呀!依我看哪,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因为毛主席的带头作用,其他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也没有参评。周保中当时担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长等职。

不过,并不是所有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是这样,比如阎红彦,他很早就由军队转地方了。在1949年冬,他任川东行署主任、川东区党委第一副书记,负责领导当地人民进行土改、恢复和发展生产。从1952年到1954年,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按照“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这一原则,他应该是无缘参与授衔的。但是在1955年,他还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理由就是陕北红军需要代表。军衔不只考虑现实,还得看历史。天下红军是一家,但是由各个地方汇集而成。既有中央红军,又有地方红军。因此,授衔时也会考虑这个因素,各个地方的红军需要有代表。如果这样,那么东北地区的红军也需要代表,当时周保中完全符合资格。之所以没有,可能已经有代表了。当时共和国开国将帅中,东北联军出身的将军有七位。

第二种是“疾病说”。授衔既需要考虑历史贡献,又要考虑现实情况。授衔后还需要继续在军队工作。当时周保中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不适合繁重的工作。1954年,由于心力衰竭严重,身体极度虚弱,无法再继续担负繁重工作,党中央决定,周保中调离现任职务,8月,赴北京治病休养。如果在军队,那么工作可能比在地方更加繁重,当时周保中的身体情况恐怕难以胜任。不过这种情况也存在特例,比如开国大将徐海东。自1940年病倒后,他几乎一直在休养中。当时授予他大将军衔,徐海东还专门找到周总理汇报说:“我长期生病,为党工作太少,授我大将军衔太高了,我心里愧得慌。”尽管如此,但是最终还是被评为大将。“疾病说”似乎经不起推敲。

1955年授衔授勋大会上,在全国干部中,既存在授衔授勋的,又存在只授勋不授衔的,还有很多既不授衔,又不授勋。在只授勋不授衔中,东北抗日联军出身的就有三人,除了周保中之外,还有李延禄、冯仲云,他们都被授予了三枚一级勋章,但是都已在地方工作。

参考文献:《周保中日记》《周保中将军》《周保中文选》《周保中传》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