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出上联:“实事求是,唯愿公正廉洁”,得下联,元芳怎么回答
包拯出上联:“实事求是,唯愿公正廉洁”,得下联,元芳怎么看?对联是中国文学中,比较大众化的文化,虽然现代人认为对联只是一种习俗,但仍然知道,在古代,对联是一种考验型的文化。对联不仅能够考验人的文采,更能够考验其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古代文采好的人,被追捧为是才子,他们在古代,就像现代的明星一样,所到之处,必然是焦点,由此可见,古人对对联的喜爱。今天要说的是包拯对对联的故事,都知道,包拯是为青天大老爷,断案的本领是一绝,凡事为百姓考虑,公正廉明,自古少有,所以,他被世人追捧。关于他的影视作品,也是被翻拍无数。包拯断案,除了靠他细微的观察,与他博学多才,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天,包拯正沉迷于一个案件的思考中,突然被门外的击鼓声音打断,原来,是门外有人在击鼓鸣冤。自从包拯上任以来,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帮助百姓安居乐业,他率领的开封府,在当时全国,也算得上有名的。有冤屈的人,跋山涉水不去找皇帝鸣冤,而是找包拯。因为只有包拯,肯接受百姓的冤屈,一心为百姓着想。
而这位击鼓打断包拯思绪的人,是一个外地来的农民,自己被地主剥削终身,为地主干活,为了节省开支,他把家搬到了地主的院子的破屋子里。而地主趁他出去干活,竟然想要对老婆不利,间接害死了老婆。而他找地主理论,地主不承认,还把他赶了出来。他想找包拯为他做主。包拯一听这种事情,气愤至极,满口答应了农民的要求。
在陆续的探查中,包拯给了农民一个说法,而地主也受到了惩罚,而农民为了感谢包拯,专门前来答谢。包拯接受了农民的感谢,此时正义的他,想到了一上联:“实事求是,唯愿公正廉洁”。他想对农民和天下人,表达自己为民着想的情怀。而农民也为包拯的大爱而感动,也说出了自己做事的原则,于是出下联:“埋头肯干,只为做人坦诚”,这是一个做农民的本分。
听了农民的下联,包拯很是感慨,农民居然也会对对联,还如此有意境。此时包拯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元芳,就问元芳怎么看。元芳看到包拯和农民都用对联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于是元芳也出一下联:“脚踏实地,但求问心无愧”。他的下联,让包拯拍手叫绝。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但表达出来的意境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