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哲学】:读千卷书之第87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黄帝内经》【哲学】:读千卷书之第87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三十五本关于“轴心时代”的著作:《黄帝内经》。

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只有对天地宇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建立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保持身心健康、免除疾病困扰的关键所在,才是“跻斯民于仁寿”的恒久之道。

一、人为什么会生病?《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大类,由风寒暑湿燥火侵袭所致的,为“生于阳”的外邪;由于饮食不当、居处不宜、喜怒失节、房事劳倦所致者,为“生于阴”的内邪。

后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为宋代陈无择创立“三因学说”提供启示。现在也通常都将病因主要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

二、人的生命源于天地之气天之五气泛指四时周期变化制约下的阳光、雨露,具体释为四时主气;地之气泛指饮食、水谷等。天地之气相互作用,生成人类,所以,大自然为人类生存及生命演化提供适宜环境与物质基础。天地的五气、五味由人体受纳,经脏腑气化而生精血津液等生理物质,在此基础上,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随即产生,体现了《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三、五脏的失守与得守。五脏藏精气于内,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察五脏失守与得守,能反映五脏精气盛衰,成为病症诊断的依据,可从闻声及问病入手。声音重浊,则是中气为湿邪所困,为脾失守。声音低微,言不能续,则是气被劫夺,为肺失守。不知羞耻,不避亲疏,则是神明之乱,为心失守。泄利不禁,门户不固,则是脾胃失调,为胃失守。小便失禁,则是膀胱失约,为肾失守

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时,最难认识的就是人类自己,人是既开放又相对封闭的复杂系统,生命活动不仅随着自然界时空的变化而改变,同时要承受人类改变自然、征服自然所带来的结果,如环境污染、气候暖化、辐射侵袭;还要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精神压力、物欲膨胀、内心失衡,这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