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菜薹的前世今生,它是武汉人魂牵梦绕的腊月美味

武汉旅游 2019-01-23 19:03:03

武汉人的冬天,几乎是红菜薹陪着度过的,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怎么少得了一盘红菜薹!
所谓"梅兰竹菊经霜翠,不及菜薹雪后娇",大雪后抽出的红菜薹,一掰就知道它有多清脆,甚至你可以马上生着吃一口,水份之足、口感清甜,像是吃水果。
红菜薹如此家常,却也神秘。作家池莉遇上菜薹,成了一个神秘主义者,“每当吃到上佳菜薹,我总觉得这种菜是一个不可言喻的神迹。”
要说什么菜薹最佳还有神秘感,武汉人大概都知道,非洪山菜薹莫属。
血统正宗的洪山菜薹,不是什么“野味”,相反藏身于武汉的闹市区。
在雄楚大道和石牌岭路交汇之地,百瑞景小区后的80.13亩地,是洪山菜薹的原产地。高楼林立下的一方绿洲,每年可以收上20万斤左右的菜薹,但依然供不应求。
有诗云:“钟声塔影映紫菘”,意思是能够听到宝通寺钟声且洪山宝塔倒影所及之处,产出的洪山菜薹,味道才地道。宝通寺内不大的5.7亩地,菜薹在宝塔和钟声中,静静生长,供给寺内和尚食用。
洪山菜薹原产地,除了石碑岭附近的菜薹基地和宝通寺,还有华农先建村三地。
关于洪山菜薹的传说有很多,民间流传千年的版本,可谓洪山宝通寺塔影之中的菜薹,才是之最。
一是说,观音娘娘一日突然进入宝通禅寺,无意将一粒菜薹神种遗落在宝通禅寺的塔尖上。不久之后塔尖上便生长出一株又高又粗的菜薹。神种结出的菜薹外貌鲜嫩,入口甜脆清香,所食之人对此赞不绝口。
另有一说在唐朝。相传尉迟敬德入楚初食洪山菜薹,为菜薹的脆嫩可口所动,竟不食一桌山珍海味,临行时独讨了一筐菜薹回京。还嘱咐郢州差役,请他每年给他送去一框菜薹去。
三年过去了,尉迟敬德在府上苦等菜薹未到,差役前来报告,说是此地除了"井蛛湖怪",菜薹都被妖怪吃了,为了镇妖,才有了如今七曾八面的宝塔。
抛开民间传说和当代商业粗制滥造的许多矫揉造作的故事,菜薹唯有洪山这里的最佳,倒也不浮夸,按池莉的话讲,“洪山菜薹就像一武林高手,身手一亮,立见分晓,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江夏史志》也记载:“洪山菜薹,尤以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凹”一带出品最佳,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口味也有差异。”
此处是丘陵地带,九岭十八凹,土质为红壤和黄壤土,北有洪山阻隔寒风,南有南湖,还有泉水浇灌,加上四周高楼拔地而起,给了它天然屏障,没有风就没有花粉,对于育种来说,方便取得纯度高的良种。
冬春之际,气候温暖潮湿,红菜薹抽薹抽得最快,口感也最好。
正统的洪山菜薹比普通菜薹更高,茎杆也比普通菜薹更粗。皮不是一般的红,而是发紫。茎秆上面有一层白色的霜,可以直接生吃,微微发甜,口味清新。
得天独厚气候和土壤,还有经验丰富的农户养育,洪山菜薹当然“红得发紫”。借着电商平台行销四方,还被确定为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成功贴上国字号标签。
关于洪山菜薹的传奇,往往也是饭后的闲谈,要说武汉人吃菜薹,甜津了就行!
进入腊月,过年的前奏曲响起,餐桌上的红菜薹会变得更有风味,蓝叶紫苔,黄花绿苞,晶莹剔透的红腊肉,在铁锅中翻炒,菜未熟,你闻着香味,口已生津!一盘腊肉炒菜薹足以丰富一家子人的胃。
(0)

相关推荐